【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 七年级备课组 主备人 执教者 单元(章节)课时 课题 16 短文两篇 教师复备栏 授课时间 知识与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技能 2.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教方法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 目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标 情感态的节操。 度与价,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值观 2.学习《爱莲说》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主要教学 教法 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 辅助手段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资料助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导入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者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作?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吧!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 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 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 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 说》《通书》等。 教学步骤(包写作背景 括引入新课,《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唐顺宗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作业布置。) 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百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读准字音 古今异义 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 .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