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通信原理综合设计实验FSK PSK调制与解调 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图四、基带信号1110010生成子电路

3)128KHz、256KHz载波信号、基带信号、已调信号波形:

图五、载波、基带及已调信号波形

5

? 解调电路

1)解调部分电路如下:

图六、FSK解调电路

以上电路中,解调运用的仍是4066芯片的开关特性来实现:将已调信号接入4066中并分别用128KHz、256KHz的信号源方波“识别”出已调信号中的128KHz和256KHz频率的正弦信号,然后经过两个相同的32KHz(生成伪随机码的信号源频率)的低通滤波器,滤出含有基带信号的“混合”波形,最后将这两路信号接入LM311比较器,根据课本知识,这一步实现的是两路信号的比较,谁大输出谁,最终输出解调信号。

电路中,LM311比较器处接了两个上拉电阻(R9、R10)和下拉电阻(R25),作用分别是使解调信号可正常输出和矫正美观解调波形。另32KHz的低通滤波器电路及最终所得的解调信号波形见下图:

图七、32KHz低通滤波器

6

图八、FSK解调信号与基带信号波形对比

观察波形结果发现,信号得到了较好的解调,基本恢复了基带信号(上方为基带信号,下方为解调信号)。不过解调信号与基带信号存在一定的延时,这可能是由电路中的某些器件引起的,如:电路中4066、LM311芯片的触发可能导致信号延时;滤波电路中,电阻和电容也可能对相位产生影响,使信号延时。总体来说,FSK对基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四、实验心得体会:

本实验是FSK调制与解调的综合性设计实验,首先载波信号调用实验一中的方波高低通生成正弦波方法得到,基带信号调用实验四中的伪随机码方法生成。另外实验增加的难度在于,运用4066和LM311芯片实现已调信号的解调。首先充分利用了4066芯片的开关特性,“识别”出已调信号中两个载波频率的波形并进行低通滤波得到两路初解调信号,然后利用LM311芯片完成两路信号的比较,同课本介绍的包络检波一样,谁大输出谁,完成信号的解调。实验完成后,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通过比较器来得到解调信号。我的理解是:4066开关电路不像实验五中的科斯塔斯环一样锁定频率精准,锁住了频率即输出1,否则输出0。对于128KHz的信号,利用256KHz的方波控制开关也同样会有部分信号流过,且这部分信号低通滤波较难滤除干净,所以采用比较信号大小的方法来决定信号的输出,剔除掉这部分干扰信号完成解调。本实验的综合和性较强,且电路成分也比较多,宜采用子电路方法简化电路以减少因电路间干扰而出现错误。实验难点在于设计产生载波信号和解调部分的滤波器的设计,这直接影响到最后是否可成功解调出信号。在实验一2KHz低通滤波器设计的基础上,将其修改成所需截至频率的滤波器较容易实现,一般经验性的操作是将电容调小一个数量级,然后再观察波形调整电阻来实现。总之实验下来让我更加熟练了multisim仿真操作、不同截至频率滤波器的调节技巧以及FSK调制与解调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结合起理论知识,使得我们更清晰的理解理论并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受益略多。

7

实验三 2DPSK调制、解调电路综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2DPSK调制和解调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2、了解实现信号0相和π相波形间转换的电路

3、掌握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和LM311抽样判决器的判决电压设置 4、熟练运用Multisim13.0,学会用软件实现简单的电路调试 二、设计要求

1. 设计2DPSK调制解调电路,载波f=512KHz,基带信号位7位伪随机相对码。要求

调制的信号波形失真小,不会被解调电路影响,并且解调出的基带信号尽量延时小,判决准确。

2. 采用子电路设计方法。 3. 用4066芯片实现解调信号。

三、实验电路与结果

? 实验总电路图

图一、PSK调制、解调总电路

? 调制电路

1)实验所用512KHz的载波正弦信号由对应频率的方波通过高低通滤波得到,子电路如下图所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