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一高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一高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其中第1,2,3,4,5,8题为单项选择,6,7,9,10为多项选择.)

1.以下是物理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或仪器,由图可知这四个实验或仪器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方法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 分析:根据各实验的原理可得出实验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 解答: 解:桌面的受力微小形变借助于光的反射来放大;玻璃瓶的受力微小形变借助于液体体积变化而放大;引力大小仍是借助于光的反射来放大.螺旋测微器将本来很小的距离放大在转动部分上,故这些实验本采用了放大的思想方法; 故选:D.

点评:对于物理问题应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要寻找出问题的相似性.

2.质点作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线的斜率为k,图中斜线部分面积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猜想的思想方法 D.放大的思想方法

A.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B.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C.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速度的变化量 D.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的位移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斜率k=

,表示加速度变化快慢.将图线分成若干段,每一小段看成加速度不变,

通过微元法得出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什么.

解答: 解:A、斜率k=,表示加速度变化快慢,故AB错误;

C、将a﹣t图线分成无数段,每一段加速度可以看成不变,则每一小段所围成的面积△v1=a1△t1,△v2=a2△t2,△v3=a3△t3,…

则总面积为△v1+△v2+△v3+…=△v.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运用微元法进行分析,与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类似.

3.倾角为θ=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10m,在O点竖直地固定一长10m的直杆AO.A端与C点间和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两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AC和tAB分别为( )

A.2s 和2s B.s和2s C.s和4s D.4s和s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由几何知识确定出AC与AB的倾角和位移,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两球的加速度a,由位移公式x=

求解时间.

解答: 解:由几何知识得,AC的倾角为α=30°,位移xAC=10m.AC的倾角为β=60°,位移xAB=10m.

2

沿AC下滑的小球,加速度为a1=gsin30°=5m/s, 由xAC=

得,tAC=

s=2s.

m/s,

2

沿AB下滑的小球,加速度为a2=gsin60°=5由xAB=

得,tAB=

=2s.

故选:A 点评:本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关键要根据几何知识求出AC与AB的倾角和位移.

4.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则在这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张力的大小情况是( )

A.由大变小 C.始终不变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以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细线上的拉力. 解答: 解:

设细线上的张力为F1.要求F1,选受力少的物体m1为研究对象较好;此外还必须知道物体m1的加速度a,要求加速度a,则选m1、m2整体为研究对象较好. 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F1﹣μm1g=m1a①

F﹣μ(m1+m2)g=(m1+m2)a② 联立①②解得:F1=

B.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再变大

在斜面上运动时:

F1﹣m1gsinθ﹣μm1gcosθ=m1a③

F﹣(m1+m2)gsinθ﹣μ(m1+m2)gcosθ=(m1+m2)a④ 联立③④解得:F1=

同理可得,竖直向上运动时,细线上的张力F1仍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细线的拉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同时本题可以作为结论应用.

5.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t=0时刻纪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

2

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v1>v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t1内,物块对传送带做正功

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 C.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mv2﹣mv1

D.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 专题:传送带专题.

分析:由图看出,物块先向下运动后向上运动,则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应向上.0~t1内,物块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可知物块对传送带做功情况.由于物块能向上运动,则有 μmgcosθ>mgsinθ.根据动能定理研究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根据能量守恒判断可知,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也减小都转化为系统产生的内能,则系统产生的热量大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大小

解答: 解:A、由图知,物块先向下运动后向上运动,则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应向上.0~t1内,物块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则物块对传送带做负功.故A错误. B、在t1~t2内,物块向上运动,则有 μmgcosθ>mgsinθ,得μ>tanθ.故B错误. C、0~t2内,由图“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块的总位移沿斜面向下,高度下降,重力对物块做正功,设为WG,根据动能定理得:W+WG=W≠

.故C错误.

,则传送带对物块做功

2

2

D、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也减小都转化为系统产生的内能,则由能量守恒得知,系统产生的热量大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由速度图象要能分析物块的运动情况,再判断其受力情况,得到动摩擦因数的范围,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功是常用的方法.

6.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测得电压表V1和V2随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的两条实验图象,如图(乙)所示.关于这两条实验图象( )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电功、电功率.

A.图线b的延长线一定过坐标的原点O

B.图线a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C.图线a、b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的乘积小于电源的输出功率

D.图线a、b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的乘积等于电阻Ro消耗的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