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

分类: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1) 地槽型建造:海相底层组成,厚度大,无或少间断,岩浆岩与火山碎屑分布广;产生构造下降区。

(2) 地台型建造: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岩浆岩分布少,产生地壳升幅较小的地台上。 *7、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特征及基本形式?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基本特点

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 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无论古、新构造运动或者是现代构造运动,其表现的形式主要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日益增多的证据证明,水平和近水平运动是主导,而垂直运动是派生的。

*8、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的岩相特征?图

9、沉积建造的主要类型?

(3) 过度型建造:以碎屑岩占优势,陆相沉积与澙湖相分布广,海相见于底部。

10、地质构造?主要类型?判断褶皱构造的要素?常见的断层类型

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水平构造

经垂直运动,使层面保持水平,称之为水平构造。 2、倾斜构造

经构造运动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为倾斜构造。

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即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改变了原始产况,形成倾斜的及各种弯曲的形态

一般褶曲具有以下要素(图3.56):

(1)核部——指褶曲的中心部位,不论两翼向上弯曲或向下弯曲,其中心部位都属核部,核部又称为轴部。

(2)翼部——位于核部的两侧。一个褶曲有两个翼部。两冀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叫翼角,冀角大其

弯曲程度也大,反之弯曲平缓。

(3)轴面——平分褶曲两翼的假设对称面。可以分为直立轴面、水平轴面及倾斜轴面等。 (4)枢纽——褶曲岩层的同一层面与轴面相交的连续。枢纽可呈水平、倾斜或起伏(倾伏)状,表示褶曲有倾向延伸的变化。

(5)轴(轴迹)——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轴永远是水平的。它可以是水平直线或水平曲线。轴向代表褶曲延伸方向,轴的长度反映褶曲的规模。(6)转折端(倾伏端)——褶曲两翼汇合的部分,即从褶曲的一冀转到另一冀的过渡部分。它可以为一点也可以为一段曲线。其形态变化反映褶曲的强度。 断层分类

(1) 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性质,可将断层分为;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其两侧的相当层相互分离。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是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的。依据其断层面倾角的大小,分为冲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45°),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45°)。逆掩断层中倾角小于30°者称为推覆构造。大规模的逆掩断层或推覆构造表现为老岩推覆于新岩层上.在外界侵蚀的情况下,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图3.64)。 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定向作水平相对位

移,断层面陡直,又称平移断层。此类断层形成于较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下。

枢纽断层:是指那些具有旋转性质的断层运动。 (2) 自然界中,断层往往是成群成束地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组合类型。

阶梯状断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倾向相同而又相互平行的正断层,其断层依次下降,可形成阶梯状断层。

叠瓦状断层:两条以上倾向相同而又相互平行的逆断层,其上盘依次下降,形如叠瓦,形成叠瓦状断层。

地堑:两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形成地堑(图3.67a)。反之,以中间岩盘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则形成地垒(图3.67b)。

11、板块构造说的主要观点?举例说明板块边界的类型?

(1)板块构造——地球的岩石圆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洋脊、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若干块体,每个块体就像板子那样驮在地幔软流圈上漂移运动,由于这些板块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构造现象,称之为板块构造(图3.78)。

2) 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各板块之间的接触处则是活动的,因而板块构造的主要表现是在其

边界上,板块的边界是最活动的地带,且不同的边界,有不同性质的相对运动型式。 板块的边界有三类四型。 (1)扩张型边界 (2)汇聚型(挤压)边界

按板块汇聚性质,又可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 动的遗迹。

标准化石——生存时间短、演化快、分布地区广、个体数目多的生物种类形成的化石,

指相化石——凡能指示古地理环境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14、地质年代先后顺序?(熟悉到纪)

(3)转换断层型

*12、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

1.年速度为1cm至数厘米的地幔物质对流是地壳运动的最主要动力。

2.对流发生在岩石圈下厚达数百千米、强度很小的软流圈内,对流产生的拽力并不作用于地壳底部,而是作用于70-100km深的岩石层底部。 3.海底为对流循环顶端。

4.对流形态决定于地球内部结构而与大陆的位置无关。

5.海底及其沉积物在对流汇聚区下沉,一部分受挤压变质而与大陆熔接,另一部分则沉入软流层。

6.海底年龄仅有2X10*8—3X10*8年,整个海底3X10*8—4X10*8年即可更新一次。

7.地球体积基本恒定,海洋盆地面积也基本上不变。

13、化石?标准化石?指相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

地质年代有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1、干洁空气成分及其作用?

干洁空气、水汽、液体和固体杂志组成 主要成分:N2、O2、Ar,三者占整个干洁空气容积量的99.9%,占质量的99.95%。其中N2占容积的78%, O2占容积的20.95%, Ar占容积的 0.93%。此外二氧化碳、臭氧、氢、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含量不到空气容积的0.1%。

1、N2:来源:来自于地球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作用:是地球上生命体的基本成分;可冲淡氧气;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可吸收远紫外线。 2、O2:来源:来源于水的离解和光化学反应以及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维持生命现象的重要气体;可助燃,使有机体腐败;起氧化作用。

3、CO2来源:来源于燃烧、氧化、大陆生物圈作用、海洋的作用以及火山喷发。主要集中分布于大气底部20公里的一薄层,浓度为0.02%~0.04%,其含量不定,随时间、空间而变,一般是底层多,高层少;城市多乡村少;夜间多白天少,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含量与年俱增。1958年至1988年,其含量从316ppm到351ppm。占干洁空气容积的0.03%。 其作用:能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放射长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其含量超过0.2~0.5%时,对生物体有害。 4、O3:

来源:主要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作用下,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低层大气有机物的氧化和雷雨、闪电作用也能形成臭氧。重要集中在20~30km处。

作用: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99%,保护地面生物,可杀菌治病。

2、标准大气压?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标准大气压:把温度为0oC,纬度为45o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1013.25 hPa。(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 周期性变化:

1)日变化

一昼夜最高值两个:9-10时和21-22时;最低值两个:3-4时和15-16时。低纬度日变化比高纬度明显。 2)年变化

纬度越高年变化越大;大陆冬季气压高、夏季气压低;海洋冬季气压低,夏季气压高。

3、大气分层?各层基本特征?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对流程特征:

1、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65oC/100m;

2、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受热不均。 3、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所有的水汽、云、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特征

(1)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分布

下层:其上界离地面约25~30km,为同温层 上层:其上界离地面约50~60km,为逆温层,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平流层上层含有大量的臭氧,臭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处线而增温;

(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