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一些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如硅酸盐、铝硅酸盐矿物 2、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或蚀变后的新型矿物,颗粒多小于0.001mm,多属黏粒一级,如铝硅酸盐粘粒(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和铁、铝的氧化物等。

4、 土壤有机质分类及转化? 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两大类:

A、始残体及半分解的有机质;B、 形成的腐殖 有机残体在土壤中的转化 有2种不同的途径:

A、矿质化过程:即分解过程——有机残体在细菌(bacteria)和真菌(fungi)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为NO2、N2、NH3、CO2和H2O的过程。

B、腐殖化过程:其产物是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不完全分解时的中间产物,能重新合成一类性质较稳定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腐殖质。

主要是黄色富里酸和棕色胡敏酸。

5、土壤水分类型?什么是有效水和无效水?

土壤水分类型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把土壤主要水分

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三种类型。 吸湿水:是指土壤颗粒表面张力所吸附的水汽分子。

毛管水:是毛管空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 重力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延土壤空隙向下运动的水分。

(1) 土壤吸水力在15 atm时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因为植物根的吸水力约为15 atm左右,受土壤吸力大于15 atm的那部分水分,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内层毛管水,植物难以吸收,属于无效水的范围。

(2) 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气通道,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利用的。 (3) 处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部分毛管水,才是真正对植物有用的有效水

*6、什么是土壤缓冲性?

指土壤加酸或加碱时,具有缓和酸碱反应变化

的能力。与土壤胶体有关

7、土壤形成的作用

土壤形成的两大基本作用: 1、风化作用与疏松层的形成过程; 2、生物作用对母质的改造过程.

*8、试述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 ?

影响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及人类活动(人为因素),从各自不

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 岩石风化形成的疏松碎屑物称我为成土母质。 土壤特性深受下伏岩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土壤发育的初期尤其强烈。

原始岩石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所含矿物的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继而生长藻类,再后生长地衣、苔藓,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 灰化过程一般发生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在寒带针叶林地区最为典型。

成分和性质造成的。

气候因素——为土壤直接提供水分和能量。 气候因素(主要是水热条件)通过影响母质的风化和控制植物生长,对土壤产生的影响作用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

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是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植物完成的。 地形因素与母质、生物和气候因素有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影响低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因素,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 人类通过耕种、灌溉、施肥等活动,形成与原有土壤性质差别的耕作土壤。

*9、原始成土过程、灰化过程 、铁铝化过程、钙化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

在裸露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

是指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 及腐殖质淋溶及沉淀的过程。

在表层(亚表层)形成白色的淋溶层

铁铝化过程 指土壤行程中土体脱硅与铝铁富集的过程。出现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湿润的低纬度地区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铁铝化作用发生。 钙化过程

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