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自测题集 下载本文

湖南大学版

第一章 气体自测题

1. 在温度恒定为25℃,体积恒定为25 dm3的容器中,含有0.65 mol的理想气体A, 0.35 mol

的理想气体B;若向容器中再加人0.4 mol的理想气体D, 则B的分压力

*VB体积( )。

pB( ),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

**VV2. 由A(g)和B(g)形成的理想气体混合系统,总压p=pA+pB,体积V=A+B,n=nA+nB

下列各式中,只有式( )是正确的。

***pV?nRTpV?nRTpV?nRTpV?nART。 BBBBBAAA(A) ;(B) ;(C) ;(D)

3. (1)在一定的T,p下(假设高于波义耳温度TB): Vm(真实气体)( )Vm(理想气体)

(2)在n,T,V皆为定值的条件下: p(范德华气体)( )p(理想气体) (3)在临界状态下,范德华气体的压缩因子

Zc( )1

Tc(A)?Tc(B);临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A)>;(B)=;(C)<;(D)不能确定。

4. 已知A(g)和B(g)的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pc(A)?pc(B)。

则A,B气体的范德华常数a和b之间的关系必然是:a(A)( )a(B);

b(A)( )b(B)。

(A)>;(B)<;(C)=;(D)不能确定。

5.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有足够多的某纯液态物质,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皆存在气(g)、液

*p(l)两相平衡。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变大,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Vm (1)

( );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Vm(g)( );

?Vm=Vm(g)?Vm(l)( )。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一定变化规律。

6. 在t=?50℃,V=40 dm3的钢瓶内纯H2的压力p=12.16 × 106 Pa。此时钢瓶内H2的相态必然是( )。

(A)气态;(B)液态;(C)固态;(D)无法确定。

7. 在温度恒定为373.15 K,体积为2.0 dm3的容器中含有0.035 mol的水蒸气H2O(g)。若向

上述容器中再加人0. 025 mol的水H2O(1)。则容器中的H2O必然是( )。 (A)液态;(B)气态;(C)气-液两相平衡;(D)无法确定其相态。 8. 当真实气体的温度T与其波义耳温度T B为:

第1页

湖南大学版

{?(pVm)/?p}TlimT?TB时,p?0 (1)( ),

(2) (3)

T?TB时,T?TB时,

lim{?(pVp?0m)/?p}T( ),

lim{?(pVp?0m)/?p}T( )。

(A)>0;(B)<0;(C)=0;(D)不能确定。 9. 某真实气体的压缩因子Z<1,则表示该气体( )。

(A)易被压缩;(B)难被压缩;(C)易液化;(D)难液化。 10.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 压力是宏观量。

(B) 压力是体系微观粒子一种运动行为的统计平均值。 (C) 压力是体系微观粒子碰撞器壁时动量改变量的量度。 (D) 压力是体系微观粒子相互碰撞时动能改变量的量度。 11.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 体系的状态即是平衡态。

(B) 状态方程式即体系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式 (C) 体系的状态与状态图上实点一一对应。 (D) 体系的状态即是流动体系稳定态。 12. 气体常数R具有什么量纲?

(A) 能量?温度?1?摩尔?1 (C) 能量?温度?摩尔?1

(B) 能量?温度?1?摩尔?1 (D) 动量?温度?1?摩尔?1

13.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气体的粘滞系数?

(A) 与气体分子的质量成正比

(B) 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在成正比

(C) 与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成反比 (D) 与平均自由程度成正比

14. 两个气球中分装有O2和N2O气体,温度和密度都相等。已测得O2气球中的压力N2O

气球中压力的1.3754倍,试求N2O的分子量。 (A)

MN2O? (B)

MN2O?34 (C)

MN2O?44 (D)

MN2O?54

15. 煅烧150t石灰石,在15℃和94.6kPa下可得CO2多少升?

(A) 3.0?107 L

(B) 2.5?106 L

(C) 3.0?108 L

(D) 4.5?105 L

16. 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m3,内有空气,其压力为p1=94.6kPa,温度为t1=15.5℃。当把

第2页

湖南大学版

容器加热到某一温度tx,里面的空气就逸出,逸出的气体在t2=14℃, p2=93.0kPa时占据体积V2=114.3m3,问tx=? (A) 765℃

(B) 675℃

(C) 576℃

(D) 567℃

17. 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28.96,试问15℃、1.01?102kPa时的空气密度为多大?

(A) ?=1.23?10?3g?ml?1 (C) ?=3.21?10?4g?ml?1 (A) 0.87g?L?1

(B) ?=2.13?10?3g?ml?1 (D) ?=2.31?10?2g?ml?1

(C) 1.23g?L?1

(D) 0. 7g?L?1

18. 空气组成的体积分数为:N2 78%,O2 21%,Ar 1%。试求在20℃和98.6kPa下空气的密度。

(B) 1.17g?L?1

19. 用130℃的水蒸气(饱和压力273.5kPa)与1200℃的焦炭反应生成水煤气C(cr)+H2O(g)=CO(g)+H2(g)

如果通入的水蒸气反应掉70%,问反应后混合气体中组分CO的分压为多少? (设总压保持273.5kPa不变) (A) 72.9kPa

(B) 112.4kPa

(C) 234.0kPa

(D) 174.2kPa

20. 气体常数R的值可以用下述三种方法求得,其中哪一种方法最不准确?

(A) 低压高温下的实际气体作pVm~p图外推至p=0时的pVm值计算而得;

R?8a27bTc(B) 范德华气体的对比状态方程计算而得;

(C) 用R=kN0计算而得。N0为阿佛加德罗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21. 用范德华体方程计算出的玻意耳温度为下述哪一个值?

(A)

TB?Rab

(B)

TB?bRa

(C)

TB?aRaTB?Rb (D) b

22. 物质临界点的性质与什么有关?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D) 是物质本身的特性

23. 范德华气体方程式中的常数a与b应取何值?

(A) 都大于零

(B) 都小于零

(C) a大于零,b小于零

(D) a小于零,b大于零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C) 与外界物质有关

24. 气态物质全部变为液态需经何种状态?

(A) 必须经过气-液二相平衡的共存状态 (B) 不一定要经过气-液二相平衡的共存状态 (C) 不可能经过气. 液二相平衡的共存状态

25. 在向自行车胎打气时,充入车胎的气体温度应如何变化?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第3页

(D) 不一定

湖南大学版

26. 两瓶理想气体,如果它们的分子平均平动能相同,而它们的密度不同,则它们的压力之间有何关系?

(A) 相同

(B) 不相同

(C) 不一定相同

27.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增加压力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B) 增加压力一定不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C) 增加压力不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28. 下列对某物质临界点性质的描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A) 液相摩尔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相等 (C) 气化热为零

(B) 液相与气相的相界面消失 (D) 气、液、固三相共存

29.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 理想气体方程式中的压力p是状态函数 (B) 范德华气体方程式中的压力p是状态函数

(C) 压缩因子气体方程式中的压力p是状态函数 (D) 外压是状态函数 30.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p总?(A) 道尔顿分压定律指出,混合理想气体的总压力是各气体分压之和,

压力具有加合性,故压力是广度因素。

?pii即

(B) 平衡时,体系内各处的压力为同一值,故体系的压力无加合性,是强度因素。

第一章自测题答案:

1 16 B 2 17 A 3 18 B 4 19 B 5 20 B 6 21 C 7 B 22 D 8 23 A 9 24 B 10 D 25 A 11 D 26 C 12 A 27 C 13 C 28 D 14 C 29 D 15 A 30 B C;B C A;C;C A;A B;A;A; A B;C;A A

第4页

湖南大学版

第2章 第一定律自测题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理想气体所进行的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体积功的大小相比较可知:可逆过程系统对环境作( );环境对系统做( )功;恒温可逆过程的?Wr( ) 。 (A )最大;(B)最小;(C)大小无法确定。

???2.在一定压力下和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液体的摩尔蒸发焓随温度的变化率

( )。

(A )>0; (B)<0; (C)=0; (D)正、负无法确定。

3.在一定压力下,任一化学反应的( )

(A )>0; (B)<0; (C)=0; (D)无法确定。

4.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某气相反应,反应式中各物质计量数的代数和

pBV,m的rV,m==?1.5R,则( )。 (A )>0; (B)<0; (C)=0; (D)无法确定。

vapHm/?T?p???rHm/?T?p??B=1.5,反应

?C??C(B)???rHm/?T?

5.在25℃的标准状态下,反应

C2H6(g)+3.5O2(g) → 2CO2(g)+3H2O(l)

m( ); m( ); Q( );W( )。 此反应过程的

(A)>0; (B)<0; (C)=0; (D)无法确定。

?H?U

6.在隔离系统中分别发生下列过程:

(1)发生某燃烧反应使系统的温度上升,压力变大,此过程的?U( );?H( ); (2)发生某气相聚合反应,使系统的T,p皆下降, nB(g) → Bn(g) 此过程的?U( );?H( );

(3)发生某固态物质的升华过程,使系统的T下降,p变大, B(s) → B(g)此过程的?U( );?H(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7.在恒压、绝热、W'=0的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上升、体积变大,则此过程的?H( );?U( );W(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8.在一个体积恒定的绝热箱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放有n,T,p皆不相同的N2(g),N2(g)可视为理想气体。今抽去隔板达到平衡,则此过程的?U( );W( ) ;?H( )。 (A)>0; (B) =0; (C)<0; (D)无法确定。

9.在一保温良好、门窗紧闭的房间内,放有电冰箱,若将电冰箱门打开,且不断向冰箱供给

电能使其运转,室内的气温将( )。

(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

第5页

湖南大学版

10.在一个体积恒定的绝热箱中有一隔板,其一边为200 kPa,300 K的真实气体,另一边为真空。现在除去隔板,达到平衡后温度下降,则此过程的?U( );?H( )。

(A)>0; (B) =0; (C)<0; (D)无法确定。

11.有系统如下:

隔板及容器皆绝热,V=V1+V2恒定,A为双原子理想气体,B为单原子理想气体。除去隔板并达到平衡,此过程的?H( A)( );?H( B)( );?U( );?H( )。

(A)>0; (B) =0; (C)<0; (D)无法确定。

12.在同一温度下,W'=0,同一个化学反应的p,m( )V,m。

(A)>0; (B)<0; (C)=0; (D)无法确定。

mT( )。 13.在一般温度、压力下的真实气体,经恒温膨胀过程,其

(A)>0; (B) =0; (C)<0; (D)无法确定。

QQ??U/?p?14.若某状态下的空气经节流膨胀过程的?(pV)>0,则J-T( );?H( ) ;?U( )o

(A)>0; (B) =0; (C)<0; (D)无法确定。

15、公式?U=Q?W适用于什么体系?

(A) 开放体系 (B) 封闭体系 (C) 孤立体系 第一定律的公式中,W代表什么功?

(A) 膨胀功 (B) 有用功 (C) 各种形式功之和 (D) 机械功 第一定律的公式?U=Q+W仅适用于什么途径?

(A) 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 (B) 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 (C) 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 (D) 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16、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完成同一过程,经任意可逆途径所做的功一定比经任意不可逆途径所做的功多 (B) 完成同一过程,经不同的可逆途径可做的功都一样多 (C) 完成同一过程,经不同的不可逆途径所做的功都一样多

(D) 完成同一过程,经任意可逆途径所做的功不一定比经任意不可逆途径所做的功多

17、某绝热体系在接受了环境所做的功之后,其温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变 (D) 不一定改变

18、一理想气体在恒定外压为1.01?102kPa下,从101膨胀到16 l,同时吸热125J。则此过程

的?U为多少焦耳?

第6页

? 湖南大学版

(A) ?248J (B) +842J (C) ?482J (D) +482J

1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第一定律说明,封闭体系的

(A) 吸热Q是状态函数 (B) 对外做功W是状态函数 (C) Q-W是状态函数 (D) 热力学能U是状态函数

20、对于凝聚相体系,压力p表示什么含意?

(A) 1?102kPa (B) 外压 (C) 分子间引力总和 (D) 分子运动动量改变量的统计平均值

21、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是公式H=U+pV使用的条件?

(A) 气体体系 (B) 封闭体系 (C) 开放体系 (D) 只做膨胀功

22、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液体的温度越高,则

(A) 其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B) 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 其流动性越大 (D) 其焓值越大

23、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在只做膨胀的封闭体系中

(A) 只有对于体系压力始终恒定不变的过程才有?H=Qp (B) 对于始态压力、终态压力等于恒定外压的过程,尽管变化过程中体系压力有变化,

仍存在?H=Qp的关系

24、一理想气体在恒外压1.01?102kPa下10 l膨胀到16 l,同时吸热125J,则此过程的?H应为多少?

(A) +215J (B) ?125J (C) ?215J (D) +125J

25、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恒压下,单组分体系的焓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26、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A) 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数不一定为零 (B) 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系数一定不为零

(C) 使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为零的p,T值只有一组 (D) 理想气体不能有作电冰箱的工作介质

27、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 热容C与途径无关 (C) 恒压热容C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V不是状态函数 28、压力为106Pa的2m3范德华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直至体系内达到5?106Pa压力为止。

此变化中,该气体做功为多少? (A) 2?106Pa?m3 (B) 106Pa?m3 (C) 105Pa?m3 (D) 0

29、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 V1, 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环境所做

功的绝对值分别为WT和WA。若压缩至同一终态体积V2,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 WT>WA (B) WT

30、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若此变化为非恒容途径,则其热力学能的变化?U应

第7页

湖南大学版

为何值?

(A) ?U=0 (B) ?U=CV(T2?T1) (C) ?U不存在 (D) ?U等于其他值

31、公式pV?=常数,适用于什么变化?

(A) 任何气体的绝热变化 (B) 理想气体的任何绝热变化 (C) 理想气体的任何可逆变化 (D)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变化

1??V?1?????V??T?pT32、一个纯物质的膨胀系数(T为绝对温度),则该物质的摩尔恒压热容Cp( )。

(A) 与体积V无关 (B) 与压力p无关 (C) 与温度T无关

33、若一气体的方程为pV?RT??p(??0),则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U???U???U???U????0???0???0???0?V?V?P?T??p?T?T?V(A) ? (B) ? (C) ? (D)

Cp???1.40CV34、某理想气体的,则该气体应为何种气体?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35、因为焓状态函数,所以其值由状态决定。当某体系从状态I(T1,V1,p1)经过变化到状

态II(T2,V2,p2)时,下述哪个结论正确? (A) ?H=HII?HI>0 (B) ?H=HII?HI<0 (C) ?H=HII?HI?0 (D) ?H不一定为零

36、非理想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应得到下述哪一个结论?

(A) 其温度一定升高 (B) 温度一定降低 (C) 其温度一定不变 (D) 都不一定

37、元素S的燃烧热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热相等?

(A) SO (B) SO2 (C) SO3 (D) H2SO4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 1 A;B;A 14 D;B;C 27 A 2 B,C 15 B,C;C;A 28 D 3 D 16 D 29 B 4 C 17 A 30 B 5 B;B;B;A 18 C 31 D 6 C;A;C;B 19 D 32 B 7 B;C;C 20 B 33 A 8 B;B;B 21 B 34 B 9 B 22 B 35 D 10 B;D 23 A 36 B 11 C;A;B;C 24 D 37 B 12 D 25 A 13 C 26 D

第8页

湖南大学版

第3章 第二定律自测题

1.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任一循环过程中( )。

(A)功与热都可以完全互相转换;

(B)功可以完全转变为热,而热却不能完全转变为功; (C)功与热都不能完全互相转换;

(D)功不能完全转换为热,而热却可以完全转变为功。

2.在封闭系统内发生任何绝热过程的?S( )。

(A)一定是大于零;(B)一定是小于零;(C)一定是等于零;(D)可能是大于零也可能是

等于零。

3.在隔离系统内发生任何明显进行的过程,则此过程系统总的熵变

(A)>0;(B)=0;(B)<0;(D)条件不全无法确定。

?isoS( )。

4.在绝热、恒压、W'=0的封闭系统内,发生下列化学过程:

C2H5OH(1)+3O2(g)=2CO2(g)+3H2O(g) 此过程的W( );rm( );rm( );rm( )。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无法确定。

5.在绝热、恒容、w′=0的封闭系统内,发生下列反应:

CH3OH(g)+1.5O2(g)=CO2(g)+2H2O(g)

此反应的rm( );rm( );rm( )。

(A)>0;(B)<0;(C)=0;(D)无法确定。

6. 物质的量一定的双原子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后,系统的压力明显下降,体积变大。此过程的?U( );?H( );?S( );?G( );?A( )。 (A)>0;(B)=0;(B)<0;(B)不能确定。 7.物质的量一定的某实际气体,向真空中绝热膨胀之后,系统的p与V之积变小,温度降低,则此过程的?U( );?H( );?S( )。 (A)>0;(B)<0;(B)=0;(B)不能确定。

?H?U?S?U?H?S?H8.加压的液态氨NH3(1)通过节流阀而迅速蒸发为气态氨NH3(g),则此过程的?U( );

( );?S( )。

(A)>0;(B)=0;(B)<0;(B)不能确定。

9.碘I2(s)在指定温度的饱和蒸气压下升华为碘蒸气I2(g),此过程的Q( );W( );?U( );?H( );?S( );?G( );?A( )。 (A)>0;(B)=0;(B)<0;(B)不能确定。 10.在0℃,101.325kPa的外压下,

H2O(s)→H2O(1)

此过程的W( );?U( );?H( );?S( );?A( );?G( )。 (A)>0;(B)=0;(B)<0;(B)不能确定。

11.体积为V的绝热容器被绝热隔板分为两部分,一边为单原子理想气体A,已知nA=2 mol,

p*(A)=100 kPa,T(A)=350 K;另一边为双原子理想气体B,已知nB=4 mol,p*(B) =

第9页

湖南大学版

200 kPa,T(B)=300 K。现抽去隔板A和B混合达到平衡,则此过程的?U( );?H(A)( );?H(B)( );?H( );?S(A)( );?S(B)( );?S( )。 (A)>0;(B)<0:(B)=0;(B)无法确定。

12.在环境压力恒定为101.325 kPa,温度为?10℃下的过冷水凝固成冰,已知:

?lsCp,m(H2O)?0。

H2O(1)→H2O(s)

?Samb( );隔离系统的总熵变?Siso此过程的?H( );?S( );环境的熵变

( );W( );?G( )。

(A)>0;(B)=0;(B)<0;(B)不能确定。

13.一定量的某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p1,V1, T1分别经下列两途径达到具有相同体积V2的末态:

(1)经绝热可逆膨胀至体积V2,p2(1); (2)反抗恒定的外压力V2。

pamb恰为过程(1)末态的压力p(1)[即pamb=p(1)]

,绝热膨胀到22

?S?S1( )2;W1( )W;1( )2;末态的压力p (1)( )p(2)。 则222

(A)>0;(B)=0;(B)<0;(B)不能确定。

14、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所以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A)正确 (B)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15、设范德华气体方程中,常数a和b均大于零。若用此气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卡诺循环时,其热力学效率与理想气体作介质时的热力学效率之比应为多少?

a2?b2a?b?U?U(A)75% (B)100 %

2(a?b)(C)

22(D)a?b

δQ16、(1)热温商表达式T中的Q是什么含义?

(A)可逆吸热

程中的吸热

(B)该途径中的吸热

(C)恒温吸热

(D)该过

δQ(2)热温商表达式T中的T是什么含义?

(A)体系的摄氏温度 (B)体系的绝对温度 (C)环境的摄氏温度 (D)环境的绝对温度

17、通过不同途径完成自状态A到达状态B的过程,下述各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A)热温商之和各不相同 (B)热温商之和都相同 (C)热湿商之和不一定相同

18、体系由初态A经不同的不可逆途径到达终态B时,其熵变?S应如何?

(A)各不相同 (B)都相同 (C)不等于经可逆途径的熵变 (D)不一定相同

19、下列表达式中,哪些是正确的?非理想气体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

第10页

湖南大学版

δQδQ?0?0?S?0TT(A)?S=0 (B) (C) (D)

BδQR?S??AT20、对于可逆变化有, 下述各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A)只有可逆变化才有熵变 (B)可逆变化没有热温商

(C)可逆变化熵变与热温商之和相等 (D)可逆变化熵变为零

21、过程A?B的熵变结论,哪一个正确?

(A)完成过程A?B,经可逆结论的?S1大于经不可逆途径的?S2 (B)?S1=?S2 (C)?S1和?S2 无必然联系 22、熵增加原理可用于下列哪些体系?

(A)开放体系 (B)封闭体系 (C)绝热体系 (D)孤立体系 23、理想气体进行绝热不可逆膨胀,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S>0 (B)?S<0 (C)?S=0 (D)?S的正负不一定 24、1mol理想气体在等温T下向真空膨胀,体积从V1变至V2,吸热为Q,其熵变应如何计算?

V2Q?0V(A)?S=0 (B)?S=R ln 1 (C)?S=T (D)?S= RT ln p2p1

25、1mol理想气体完成从V1、p1和V2、p2的过程后,其熵变应如何计算?

VVp?S?Rln2?S?Cp,mln2?CV,mln2V1 V1p1 (C)(A)无公式可得 (B)

Cp,mp?S?ln2CV,mp1(D)

26、1mol范德华气体从T1、V1绝热自由膨胀至V2。设恒容热容CV为常数,则终态温度T2应为何值?

a?11?a?11?????T2?T1??T??2???CV?V2V1?CV?V2V1?T?T? 21(A) (B) (C)

a?11???T2?T1???CV?VV21?? (D)

27、1mol范德华气体绝热膨胀所做的功为何值?设其恒容热容CV为常数。

aaW膨??W??CV(T2?T1)V2V1(A)膨 (B)

?a?aa?a????W膨?CV(T2?T1)???W?C(T?T)??V12膨?V??V?VV2? 1? ?1?2(C)(D)

28、1mol范德华气体绝热可逆膨胀,其途径方程式应如何表示?

?S??BAδQT,对于可逆途径用等号;对于不可逆途径用大于号。下述

第11页

湖南大学版

(A)pV?=常数

C?????p??CV???

CV?RCV

a??p?2V(B)????(V?b)??常数

a?a??????p?2?(V?b)??p?2?(V?b)V?V?(C)?常数 (D)?常数

?V?p??b??RT?2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n式中,b为常数,n为摩尔数。若此气体经一等温过

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中,哪一个不变?

(A)?U=0 (B)?H=0 (C)?S=0 (D)?A=0 E、?G=0 30、在理想气体的S~T图上,任一条恒容线与任一条恒压线的斜率之比,在恒温时应代表什么含义?

??S???S???S????????T?T?T??V??V??VCp

?0???

CV??S???S???S?

???????T?P?T?P?T?P

(A)? (B)? (C)? (D)??S???

??T?VCV

?Cp??S?

????T?P

31、H2和O2在绝热钢筒中反应生成水,则下述状态函数的增量何者为零?

(A)?U=0 (B)?H=0 (C)?S=0 (D)?A=0 E、?G=0 32、下列公式中,哪些需要有“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限制?

?QR?S??Hp?Qp?H??U??(pV) T (A) (B)(C)

??G?0(D)T,p作判据

33、恒温时,封闭体系中亥姆霍兹自由能的降低量??A应等于什么?

(A)等于体系对外做膨胀功的多少 (B)等于体系对外做有用功的多少 (C)等于体系对外做总功的多少 (D)等于可逆条件下体系对外做总功的多少

34、理想气体自状态p1V1T恒温膨胀至p2V2T。此过程的?A与 ?G有什么关系?

(A)?A>?G (B)?A0 (D)热容C=0

36、水在100℃,101.3kPa下吸收潜热变为蒸汽。在此变化中,体系可做什么功?

(A)对环境做有用功 (B)对环境做膨胀功 (C)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D)不能做任何功

37、一个由气相变为凝聚相的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自发进行。问下列各组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S体>0, ?S环<0 (B)?S体<0, ?S环<0 (C)?S体<0, ?S环=0 (D)?S体>0, ?S环=0 E、?S体<0, ?S环<0 F、?S体<0, ?S环<0 38、在101kPa和?5℃时,冰变为水,其熵值应如何变化?

(A)?S体>0 (B)?S体<0 (C)?S体=0

第12页

湖南大学版

39、对于一个只做膨胀功的简单封闭体系,恒温时,图3-1中哪一个图是正确的?(A) (B) (C) (D)

图3-1

??T????V?S应等于什么? 40、对于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5T2T5V?(A)3V (B)5V (C)3T

(D)

?7T5V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1 B 11 C;A;A;B;B;A;A 21 B 31 A 2 D 12 C;C;A;A;C;C 22 C,D 32 C,D 3 A 13 C;C;C;C 23 A 33 D 4 C;B;C;A 14 C 24 B 34 C 5 C;A;A 15 B 25 B 35 D 6 B;B;A;C;B 16 B;D 26 D 36 B 7 C;B;A 17 A 27 D 37 B 8 C;B;A 18 B 28 C 38 A 9 A;C;A;A;A;B;C 19 A,D 29 A 39 D 10 A;A;A;A;A;B 20 C 30 D 40 B 第4章 多组分系统自测题

1. 在一定外压下,易挥发溶剂A中加入不挥发溶质B,形成稀溶液。在此稀溶液浓度范围内

A与B可形成固溶体。此稀溶液的凝固点随着bB的增加而( ),它的沸点随着bB的增加而( ).

A升高;B降低;C不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

**p?pAB2. 在某一定温度T下,由纯液态的A与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当气-液

两相达到平衡时,气相组成yB总是( )液相组成xB。

A >; B <; C =; D 正比于。

3. 在T=300K, p=102.0 kPa的外压下,质量摩尔浓度b=0.002 mol?kg?1的蔗糖水溶液的渗

第13页

湖南大学版

透压为1。b=0?002 mol?kg?1 KCl水溶液的渗透压为2,则必存在2( )1的关系。 A >;B <;C =;D 无法判断。

4. 在101.325 kPa的大气压力下,将蔗糖在水中的稀溶液缓慢地降温,首先析出的为纯冰。

相对于纯水而言,加人蔗糖将会出现:蒸气压( );沸点( );凝固点(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一定变化规律。 5. 在恒温、恒压下,理想液态混合物混合过程的①

A >0;B =0:C <0;D 不能确定。

??RTlnaB,采用?BB6. 在T,p及组成一定的真实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可表示为:=+

?????bcB不同的标准态(xB=1, bB=,cB=,…)时,上式中的( );a B( ), B( )。

?????mixVm( );②?mixHm( );③

?mixSm( );④?mixGm( );⑤?mixUm( );⑥?mixAm( )。

(a)变;(b)不变;(c)变大;(d)变小。

7. 在一定压力下,在A,B二组分溶液的温度-组成图的最高(或最低)恒沸点处,气-液两

相组成的关系为:气相摩尔分数yB( )液相摩尔分数xB。 A >;B <;C =;D >>(远远大于)。

8. 在一定压力下,若在A,B两组分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即T-xB图)中出现最高恒沸点,则

其蒸气总压对拉乌尔定律必产生( )偏差。

A 一般正; B 一般负;C 最大正;D 最大负。

***?p?TpAAf9. 在温度为T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化学位为,在下凝固点为,当

p在A中溶入少量与A不形成固溶液的溶质B而形成稀溶液时,述三物理量分别为A,

?A,Tf,则( )

******??pp?Tpp?TTTAAAAAfAAAffA <,<,<; B >,<,<f;

******??pp?Tpp?TTTAAAAAfAAAffC >,<,>; D >,>,>f。

z?10. 集合公式的成立须满足什么条件?

A 恒容恒熵 B 恒温恒容 C 恒熵恒压 D 恒温恒压 E 不需要任何条件 11. 糖可以顺利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固体糖的化学势与糖水中糖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2. 重结晶制取纯盐的过程中,析出的NaCl固体的化学势与母液中NaCl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3.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与纯溶质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4. 过饱和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与纯溶剂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5. 溶液中组分A的化学势与纯组分B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6. 反应3NO2(g)+H2O(l)===2HNO3(l)+NO(g)在标准状态下进行,体系的压力应为多少?

A 1.01?102kPa B 2.02?102kPa C 3.03?102kPa D 4.04?102kPa 17. 混合理想气体中组分i的标准态与混合非理想气体中组分i的标准态相比较,其关系如何?

i?1?znkii第14页

湖南大学版

A 相同 B 不同 C 不一定相同 D 无关系 18.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肥料不足 D 水分倒流

19. 为马拉松运动员沿途准备的饮料应该是哪一种?

A 白开水 B 兴奋剂 C 含适量维生素的等渗饮料

20. 下述各方法中,哪一种对于消灭蚂蝗比较有效?

A 用手拍 B 用刀切成几段 C 扔到岩边晾晒 D 扔到岸上向其身

体撒盐

21. 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不卫生 B 含致癌物 C 有苦味 D 含盐最高

22. 沸点升高,说明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该溶剂的化学势比未加溶质前如何变化?

A 升高 B 降低 C 相等 D 不一定

23. 上题所述过程中,溶质的化学势如何变化?

A 升高 B 降低 C 相等 D 不一定

24. 25℃时,0.01m糖水的渗透压为?1,0.01m食盐水的渗透压为?2,则?1和?2有何关系?

A ?1>?2 B ?1

25. 恒压下,将分子量为50的二元电解质5g溶于250g水中,测得凝固点为?0.744℃。问该

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度为多少?(水的冰点降低常数Kf=1.86)

A 100% B 76% C 27% D 0

26. 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在未平衡的多相体系中,组分i若在各相中的摩尔分数都相等,则

A 其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B 其在各相中的标准化学势相等 C 其在各相中的活度相等 D 都不一定

27. 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中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浓标,则下列各廉洁中哪一个正确?

A 溶质的浓度数据相同 B 溶质的活度数据相同 C 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 D 溶质的化学势数据相同 E 溶质的各标准态化学势数据相同

28. 在可逆途径中,体系的化学势将如何变化?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一定

答案:1.D,A; 2.A; 3.A; 4.B,A,B; 5.B,B,A,C,B,C; 6.A,A,B; 7.C; 8.D; 9.D; 10.D; 11.A; 12.C; 13.A; 14.B; 15.D; 16.B; 17.A; 18.D; 19.C; 20.D; 21.D; 22.B; 23.B; 24.B; 25.D; 26.D; 27.D; 28.D

第5章 相平衡自测题

1. 将过量NaHCO3(s)的放入一真空密闭容器中,在50℃下,按下式进行分解

2NaHCO3(s) ? 2Na2CO3+CO2(g)+H2O(g)

系统达到平衡后,起组分数C=( );F=( )。 ( ) A 3,2; B 3,1; C 2,0; D 2,1。

2. 在1题中已达平衡的系统中加入CO2(g),当系统重新达平衡时,系统的C=( );F=( )。( )

A 3,2; B 3,1; C 2,0; D 2,1。 3. 在温度T下,CaCO3(s),CaO(s)及CO2的平衡系统的压力为p,已知它们之间存在CaCO3(s)

? CaO(s)+CO2(g)反应,若往该平衡系统加入CO2(g),当重新达到平衡时,系统的压力( )。

第15页

湖南大学版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4. 已知CuSO4(s)与H2O(g)可形成三种水合物:

CuSO4(s)+H2O(g) ? CuSO4·H2O(s)

CuSO4· H2O(s)+2 H2O(g) ? CuSO4·3 H2O(s) CuSO4·3 H2O(s) +2 H2O(g) ? CuSO4·5H2O(s)

在101.325KPa下,与H2O(g)平衡共存的盐最多有( )种。 A 1; B 2; C 3; D 4

5. 如图5-1所示,用绝热隔板将透明绝热箱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右部为?1℃的水与水蒸气

共存。若将绝热隔板上方打一大孔,则:(1)放置到最后,绝热箱中为( )平衡。

图5-1

A 固气两相; B 固液两相; C液气两相; D 固液气三相。

(2) 若箱子为导热良好的箱子,且放在-1℃的恒温装置中,则放置到最后时,箱中存

( )。 选A 气相; B 液相; C 气液两相; D 固气两相。

6. A(低沸点)与B(高沸点)两种纯液体组成液态完全互溶的气液平衡系统。在一定温度下,将

B(1)加入平衡系统中时,测得系统的压力增大,说明此系统( )。

A一定具有最大正偏差; B一定具有最大负偏差; C有可能是最大正偏差也有可能是最大负偏差; D数据不够,无法确定。 7. 在318 K下,丙酮(A)和氯仿(B)组成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系统,实验测得

xB=0.3时气相

*ppAA中丙酮的平衡蒸气分压=26.77 kPa,已知同温度下丙酮的饱和蒸气压=43.063

kPa,则此液态混合物为( )。

A理想液态混合物;B对丙酮产生正偏差;C对丙酮产生负偏差;D什么混合物无法判断。

8. 在温度T下,A(1)与B(1)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系统,已知在该温度下,A(1)与

**yp/pABB(1)的饱和蒸气压之比=1/5。若该气液平衡系统的气相中B之组成B=0.5,

xB则平衡液相中的=( )。

A 0.152; B 0.167; C 0 .174; D 0 .185。

9. A(低沸点)与B(高沸点)两纯液体能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系统。现在体积分别为V1与V2的真

空密封容器中,分别放有组成为

xB,1

xB,2xB,2?xB,1(

)的液态混合物。当将两容器升温

至某温度T时,两容器均处在气液平衡而且压力相等,则此容器1中气相组成容器2中气相组成

yB,1( )

yB,2,容器1中的气相量与液相量之比

ng,1/n1,1( )容器2中的气相

量与液相量之比g,21,2。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0. 组分A(s)与组分B(s)组成的凝聚系统相图中,若已知形成以下四种化合物:

A2B(稳定),AB(稳定),AB2(不稳定),AB3(稳定)则该相图中有( )最低共熔点和( )条

第16页

n/n 湖南大学版

三相线。( )

A 3,3; B 4,4; C 3, 4; D 4,5。

11. 有H2O-NH4Cl相图如下(图5-2),试根据相图选择回答下列问题:

图5-2

(1) 将某组成的NH4Cl水溶液冷至-10℃时便开始析出第一个微小结晶,则此溶液每100

g水中含有NH4Cl( )g。

A 27.2; B 33.4; C 37.4; D 39.5。

(2) 在绝热容器中,放有0℃的冰水混合物(冰占98%),若往其中放人NH4Cl晶体,则容

器的温度下降,最后温度降至( )。

(a)?10℃;(b)?15℃;(c)?16.15℃ (最低共熔点);(d) 低于?16.15℃。

(3) 将100g的w = 0.15 NH4Cl溶液降温至?10℃并达平衡后,欲要将析出的冰完全溶化,

则需加人NH4C1(s)( )g。

(a)15.12;(b)16.43;(c)18.24;(d)20.15。

12. 氢气和石墨粉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发生化学反应,体系的组分数为多少?

A K=2 B K=3 C K=4 D K=5

13. 若上述体系中,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生成n种碳氢化合物。平衡时组分数为多少?

A K=2 B K=4 C K=n+2 D K=n 14. 一个含有K,Na, NO和SO四种离子的不饱和水溶液,其组分数为多少? A K=3 B K=4 C K=5 D K=6

15. 若在水中溶解KNO3和Na2SO4两种盐,形成不饱和溶液,则该体系的组分数为多少?

A K=3 B K=4 C K=5 D K=6

16. 碳酸钠与水可组成下列几种水合物:Na3CO3?H2O, Na2CO3?7H2O, Na2CO2?10H2O。问在

101kPa下,与Na2CO3的水溶液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以有几种? A 没有 B 1种 C 2种 D 3种 17. 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比较准确?

A 相律可应用于 B 开放体系 C 非平衡开放体系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体系

18. 单一组分物质的熔点温度,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A 是常数 B 仅是压力的函数 C 同时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 D 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是其他因素的函数

19. 某种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A 仅是温度的函数 B 仅是压力的函数 C 同时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D 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是其他因素的函数 20. NaCl水溶液和定压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该体系的自由度数是多少?

第17页

+

+

?32?4 湖南大学版

A f=1 B f=2 C f=3 D f=4

21. 在实验室的敞口容器中,装有单组分液体。如对其不断加热,将看到什么现象?

A 沸腾现象 B 三相共存现象 C 临界现象 D 升华现象

22. 在一个固体的透明真空容器中,装有少量单组分液体。如对其不断加热,可见到什么现象?

A 沸腾现象 B 三相共存现象 C 临界现象 D 升华现象 23. 上题中,如使容器不断冷却,可得什么现象?

A 沸腾现象 B 三相共存现象 C 临界现象 D 升华现象 24. 克-克方程可适用于下列哪些体系?

A I2(s)===I2(g) B C(石墨)===C(金刚石) C I2(s)===I2(l) D I2(l)===I2(g) E I2(g)(n,T1,p1)===I2(g)(n,T2,p2) F I2(l) + H2(g)===2HI(g) 25. 同一只液化石油气罐,每一次都用到无气流出时才去灌气。但冬季灌气时,该罐可装8kg,

夏季灌气时,可装10kg。产生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 气罐热胀冷缩 B 液化气是多组分 C 磅砰不准 D 气温的影响 26. 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相图说明的是什么体系?

A 封闭体系 B 开放体系 C 未达平衡的开放体系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体系 27. 相图与相律之间是什么关系?

A 相图由相律推导得出 B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相图不能违背相律 C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与相律无关 D 相图决定相律 28. 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通过相图可确定一定条件下体系由几相构成 B 相图可表示出平衡时每一相的组成如何 C 相图可表示出达到相平衡所需的时间长短

D 通过杠杆规则可以相图上计算各相的相对数量多少

29. 物质A与B的体系在蒸馏时可按一定比例构成低共沸混合物E。已知纯物质时,A与B

的沸点之间的关系为Tb(B)>Tb(A)。若将任意比例的A+B体系在一个精馏塔中蒸馏,则塔顶馏出物应是什么? A 纯B B 纯A C 低共沸混合物E D 不一定

30. 若A与B可构成高共沸混合物E’,则将任意比例的A+B体系在一个精馏塔中蒸馏,塔

顶馏出物应是什么? A 纯B B 纯A C 高共沸混合物E’ D 不一定

31. 组分A和B可形成共沸混合物E。现欲将A+B的体系进行共沸蒸馏,将二组分分离,则E应是什么?

A 高共沸混合物 B 低共混合物 C 无论是高共沸混合物或低共沸混合物均可 D 无论是高共沸混合物或低共沸混合物均不可

32. 组分A和B体系用共沸蒸馏法分离,所用的两个精馏塔中只有塔1有进料口。现若将任

意比例的A+B物料加入塔中,则从塔1底部应得到什么物质? A 纯A B 纯B C 共沸混合物 D 不一定是纯A或纯B 33. 当外压恒定时,同一比例的A与B组成的溶液其沸点和冷凝点有何关系?

A 一定重合 B 一定不重合 C 不一定重合

34. 已知温度为T时,液体A的蒸气压为13330Pa,液体B的蒸气压为6665Pa。设A与B构

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第18页

湖南大学版

1123A 3 B 2 C 3 D 4 35. 固熔体是几相?

A 一相 B 二相 C 三相 D 四相 36. 用什么仪器即可以区分固熔体和低共熔混合物?

A 放大镜 B 金相显微镜 C 超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37. 组分A与B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稳定化合物: A2B(s), AB(s), AB2(s), AB3(s) 设所有这些化合物都有相同熔点,则此A-B体系的低

图5-3 共熔点最多有

几个?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8. 水与苯胺的相图如图5-3所示。图中,C点为最高临界溶解点,温度为T0,C点下面的区

域为两相区。若在某项化工工艺中,欲用水萃取苯胺中的物质,则操作的最佳温度应如何选择?

A T>T0 B T

答案: 1.C; 2.B; 3.C; 4.B; 5.D,D; 6.C; 7.C; 8.B; 9.B,A; 10.D; 11.D,C,B; 12.A; 13.A; 14.B; 15.A; 16.B; 17.D; 18.B; 19.C; 20.C; 21.A; 22.C; 23.B; 24.A,D; 25.B,D; 26.D; 27.B; 28.C; 29.C; 30.D; 31B; 32.D; 33.C; 34.C; 35.A; 36.B; 37.C; 38.B;

第6章 化学平衡自测题

1.在T=600 K的温度下,理想气体反应:

(1)A(g)+B(g) ? D(g),K? 1=0.25; (2)D(g) ?A(g)+B(g),K? 2=( );

(3)2A(g)+2B(g) ? 2D(g),K? 3 =( )。 A 0.25; B 0.0625; C 4.0; D 0.50。

2.在T=380 K,总压p=2?00 kPa下,反应C6H5C2H5(g) ? C6H5C2H3(g) + H2(g)

的平衡系统中,加人一定量的惰性组分H2O(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 ),C6H5C2H5(g)的平衡转化率a ( )。C6H5C2H3(g)的摩尔分数y(C6H5C2H3)(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条件不全无法确定。 3.在T,p及组成恒定,且不作非体积功的任一化学反应。

当反应能自动地进行时,则此反应的化学亲和势A( ),ΔrG m ( ),Jp/ K? ( ); 当反应不能自动进行时,则此反应的A( ),ΔrG m ( ),Jp/ K? ( ); 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则此反应的A( ),ΔrG m ( ),Jp/ K? ( )。 A >0; B >1; C =0; D =1; E <0; F<1。

4.在T=300 K,反应 A(g)+2B(g) ? D(g) 的K? =1。在一抽成真空的容器中,通人A,B及D三种理想气体,在300 K时pA=pB=pD=100 kPa,在此条件下,反应( )。 A 从右向左自动进行; B 从左向右自动进行; C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条件不全无法判断。

5.温度恒定为400 K,在一个带活塞的气缸中,存在下列反应 A(g)+B(g) ? D(g)

平衡时体积为V,压力为p,D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D)。

(1) 在恒温、恒压下,向上述平衡系统中,通人惰性气体C(g),使系统的体积变大,达到

新的平衡时D(g)的物质的量为n1(D),则n1(D)( )n0(D);

(2) 将通入惰性气体后的平衡系统,恒温压缩到原来的体积V,达到平衡态时D(g)的物质

第19页

湖南大学版

的量为n2 (D)。则n2(D)( )n1(D);n2(D)( )n0(D)。 A >; B =; C <; D 两者的关系无法确定。 6.已知反应:

(1) 2A(g)+B(g) ? 2C(g),其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K? 1=3134/(T/K)-5.43;

(2) C(g)+D(g) ? B(g),其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K? 2=-1638/(T/K)-6.02;

(3)反应2A(g)+D(g) ? C(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gK? 3=A/(T/K)+B,

式中A和B的量纲皆为一,A=( );B=( )。( )

A A=4 772,B=0.59; B A=1 496,B=?11.45; C A=?4772;B=?0.59; D A=?542,B=17.45。 7.已知反应:2A(g)+D(g) ? C(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gK? =1 496/(T/K)-11.45

此反应在T=400 K,p?=100 kPa下的ΔrH? m=( )kJ?mol?1 ;ΔrS? m=( )J?K?1?mol? 1。( )

A ?2.447,?95.201; B 1.496,?11.45; C ?28.64,?219.2; D 28.64,219.2。 8.已知反应:2A(g)+D(g) ? B(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gK? =3 444.7/(T/K)-26.365

起始配料比n(A)/n(D)=2。当对反应的平衡系统恒压升温时,此反应的K? ( );D(g)的平衡转化率a( );ΔrS? m ( );ΔrH? m ( );ΔrG? m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一定变化方向。 9.对于反应CH4(g)+2O2(g) ? CO2(g)+2H2O(g),

(1)恒压下,升高反应系统的温度,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 ),CO2(g)的摩尔分数y( CO2)( )。假设反应的起始配料比n(O2)/n(CH4)=2。 (2) 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系统的平衡压力,使其体积变小,这时K? ( ),y(CO2)(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n K? =A/(T/K)+B

式中A和B的量纲皆为一。在给定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下,此反应的ΔrH? m=( );ΔrS? m=( );ΔrG? m=( );ΔrCp,m = ( )。

A ?ARK; B BR; C 0; D ?R(AK+BT); E BRT ; F ARK(上式中K为温度的单位开尔文)。

11、化学反应若严格遵循体系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反应进度”曲线进行,则该反应在

A 曲线的最低点 B 最低点与起点或终点之间的某一侧 C 曲线上的每一点 D 曲线以外某点进行着热力学可逆过程

12、有一理想气体反应A+B=2C,在某一定温度下进行,按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用ΔrG? m直

接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 A 任意压力和组成 B 总压101.325kPa,物质的量分数xA?xB?xC?1/3

C 总压303.975kPa,xA?xB?xC?1/3 D 总压405.300kPa, xA?xB?1/4,xC?1/2

13、气相反应2NO+O2 ? 2NO2在27℃时的Kp与Kc之比值约为:

A 4?10?4 B 4?10?3 C 2.5?103 D 2.54?102 14、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Kf的数值与下列因素中的哪一个无关?

A 标准态 B 温度 C 压力 D 体系的平衡组成 15、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下列因素当中的哪一个而改变?

A 体系组成 B 标准态 C 浓度标度 D 化学反应式中的计量系数

第20页

湖南大学版

vB

Ο11A?B?reGm(2)2????C,则对应于(1)16、在相同条件下有反应式(1)A+B????2C,(2)2(2)

两式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以及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ΔrG? m(1)=2ΔrG? m(2), K? 1= K? 2 B ΔrG? m(1)=2ΔrG? m(2), K? 2

1=( K? 2)

C ΔrG? m(1)= ΔrG? m(2), K? 1=( K? 2)2 D ΔrG? m(1)= ΔrG? m(2), K? 1= K? 2

17、反应CO(g)+H2O(g) ? CO2(g)+H2(g),在600℃、100kPa下达到平衡后,将压力增大到

??1,09,?CO?1.23,?H2O?0.775000Kpa,这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CO2。这时平衡点应当 A 保持不变 B 无法判断 C 移向右方(产物一方) D 移向左方(反应物一方)

18、反应2NO+O2 ? 2NO2的ΔrH m为负值,当此反应达到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可以

A 升温加压 B 升温降压 C 降温升压 D 降温降压

19、反应C(s)+2H2(g) ? CH4(g)在1000K时的ΔrG? m=19.29kJ。当总压为101kPa,气相组成

是:H270%、CH420%、N210%的条件下,上述反应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平衡 D 不定

20、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PCl5(g)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容器中充入N2(g)使系

统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Cl5(g)的离解度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视温度而定

21、在温度T、压力p时,理想气体反应CH(g) ? H(g)+CH(g)的平衡常数Kc/Kx比值为

?reGΟm(1)26224

( )

A RT B 1/RT C RT/p D p/RT 22、气相反应A+B ? 2C+D在298K、恒定容器内进行,A和B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1.325kPa,

1?101.3253当反应达平衡后,A和B的平衡分压均为kPa,起始时容器内不含C和D,则该反应在298K时的Kc/ mol?dm?3为( )

A 4.31?10?3 B 8 C 10.67 D 16

23、标准态的选择对某些物理量有影响的是下述几组物理量中的哪一组

A f,μ, ΔrG? m B m,μ?,ΔF C a, μ?,ΔrG? m D a, μ?,

(?G/?ξ)t,p,W=0

24、某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用逸度表示为K? f,则K? f与下述物理量有关的是

A 体系的总压力 B 催化剂 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数量

25、反应CO(g)+H2O(g) ? CO2(g)+H2(g)在873K、100kPa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CO2)?1.90;?(H2)?1.10;?(CO)?1.23;?(H2O)?0.77,则

f

平衡点将( ) A 向右移动 B 不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

2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A(g)+B(g) ? 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

量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 27、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PCl5(g)在某种条件下的离解度为?,欲使?增加则需采用(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N2气使压力增加一倍。 C 保持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体体积增加一倍。 D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Cl2气体压力增加一倍。

第21页

湖南大学版

28、已知FeO(s)+C(s) ? CO(g)+Fe(s),反应的ΔrH? m为正,ΔrS? m为正(设ΔrH? m和ΔrS?

m为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 A 高温有利 B 低温有利 C 与温度无关 D 与压力有关

答案:1.C,B; 2.C,A,B; 3.A,E,F,E,A,B,C,C,D; 4.C; 5.C,A,B; 6.B; 7.C; 8.B,B,C,C,A; 9.B,B,C,C; 10.A,B,D,C; 11.A; 12.C; 13.A; 14.C; 15.A; 16.B; 17.D; 18.C; 19.B; 20.C; 21.D; 22.A; 23.C; 24.C; 25.C; 26.C; 27.C; 28.A

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

1.298K时,当H2SO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kg?1增加到0.1mol?kg?1时,其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m将( )

A、?减小,?m增加 B、?增加,?m增加 C、?减小,?m减小 D、?增加,?m

减小 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m1=0.01 mol?kg?1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R1=1000?,

R2=500?,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m(1):?m(2)为( ) A、1:5 B、5:1 C、10:5 D、5:10

3.在298K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Al3+ B、Mg2+ C、H+ D、K+ 4.CaCl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1??(CaCl2)???(Ca2?)???(Cl-)??2??-mmm2A、?m(CaCl2)??m(Ca)??m(Cl) B、

C、?m(CaCl2)??m(Ca??2?-)?2??m(Cl)

D、

?2?-??)???m(CaCl2)?2[?m(Cam(Cl)]

5.298K时,?m(LiI), ?m(H)和?m(LiCl)的值分别为1.17×10?2,3.50×10?2和1.15×10?2

S?m2?mol?1,已知LiCl中的t+=0.34,则HI中的H+的迁移数为(设电解质全部电离)( ) A、0.82 B、0.18 C、0.34 D、0.66

6.298K时,有浓度均为0.001 mol?k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

是( )

A、CuSO4 B、CaCl2 C、LaCl3

?1

7.1.0 mol?kg的K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15 mol?kg?1 B、10 mol?kg?1 C、7 mol?kg?1

D、NaCl

D、4 mol?kg?1 8.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FeCl3溶液(设其能完全电离),平均活度系数为??,则FeCl3的活度a为( )

m??m?4?m?4?m??4?27?4???????????????mm????m?m? ?? A、 B、C、 D、

9.298K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个Na+的迁移数t1与t2之间的关系为( )

A、t1=t2 B、t1>t2 C、t1

10.NaCl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与Na+、Cl?的淌度U、U之间关系为( )

4???44+?

第22页

湖南大学版

A、?m?U??U? B、?m?U?/F?U?/F C、?m?U??F?U?F D、?m?2(U??U?)

2-SO11.Al2(SO4)3的化学势?与Al、4的化学势??,??之间的关系为( ) A、??????? B、??2???3??

3+

D、???????

12.强电解质MgCl2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a?与电解质活度aB之间的关系为( )

31/21/3a?aa?aa?aa?a?B?B?B?B A、 B、 C、 D、

13.AgBr(s)在纯H2O和浓度都是0.1mol?k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中

A、NaNO3 B、NaI C、Cu(NO3)2 D、NaBr E、H2O AgBr(s)溶解度递增的次序为( ) A、(A)<(B)<(C)<(D)<(E) B、(D)<(E)<(B)<(A)<(C) C、(E)<(B)<(D)<(A)<(C) D、(D)<(E)<(A)<(C)<(B)

14.四种浓度都是0.01 mol?kg?1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 )

A、NaCl B、MgCl2 C、AlCl3 D、CuSO4 15.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哪个物理量将随之增加( )

A、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摩尔电导率 C、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离子电迁移率(淌度) ??EE1216.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和,

C、??3???2??

11H2(p?)?Cl2(p?)?HCl(a?1)2(1)2

?则两个E的关系为

????E??EE?2E2121A、 B、

??

ppB、2HCl(a=1)=H2()+Cl2()

????E?EE??2E2121C、 D、

17.298K时,要使下列电池成为自发电池,Na(Hg)(a1)|Na+(aq)|Na(Hg)(a2)则必须使两个活度

的关系为( ) A、a1?a2 B、a1?a2 C、a1?a2 D、a1和a2可取任意值

?3?2??4?2?E(Fe,Fe)?0.771V,E(Sn,Sn)?0.150V,则反应

18.298K时,已知

?2Fe3??Sn2??2Fe2??Sn4? (所有活度均为1)的?rGm为(单位是kJ?mol?1)( ) A、?268.7 B、=?100J C、>100J D、??100J

??E?1.250E??0.336V,则电极Tl3+ | Tl+1219.已知Tl, Tl | Pt的电极电势V, Tl | Tl的

?E3的电极电势为( )

3++

A、0.305V B、0.721V C、0.914V D、1.586V

20.298K时有如下两个电池

(1)Cu(s) | Cu+ (a1) || Cu+(a1), Cu2+(a2) | Pt (2)Cu(s) | Cu2+ (a2) || Cu+(a1), Cu2+(a2) | Pt

两个电池的电池反应都可写成Cu(s) | Cu2+ (a2) = 2Cu+(a1)

??G则两个电池的E和rm之间的关系为( )

?第23页

湖南大学版

???GrmA、和E都相同。 ???GrmC、和E都不同。

???GrmB、相同,E不同 ???GrmD、不同,E相同。

1H2(p?)?O2(p?)?H2O(1)221.,该反应可通过爆鸣反应完成,也可通过氢氧可逆电池

完成,两者的焓变分别为?rHm(1)和 ?rHm(2),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T、p均相同,则

两个焓变的关系( )

A、?rHm(1)=?rHm(2) B、?rHm(1)> ?rHm(2) C、?rHm(1)< ?rHm(2) D、无法确定

22.在298K时,浓度为0.1和0.01 mol?kg?1的HCl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j(1),浓度相同而换

用KCl溶液,则其液接电势为Ej(2),两者关系为( )

EEEEEEA、j(1)> j(2) B、j(1)< j(2) C、j(1)= j(2) D、无法判断

?E(电极)23.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1V,则可逆电极的电极电势值和电池的电

动势E值将有何变化( )

??E(电极)EA、,各增加1V

??E(电极)EB、和各减小1V

??E(电极)ED、不变,减小1V

??E(电极)EC、不变,增加1V ?

pA、Zn(s)|ZnCl2(a)|Cl2()|Pt

?pC、Ag(s)|AgCl|KCl(a)|Cl()|P t

2

?24.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Cl?的活度无关的是( )

B、Zn(s)|ZnCl2(a1)||Cl2(a2)|AgCl(s)|Ag

2+

25.某电池反应为2Hg(l)+O2+2H2O(1)=2Hg+4OH?, 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E必然是( )

A、E>0 B、E=E C、E<0 D、E=0 26.一个充满电的蓄电池以1.7V的输出电压放电,然后用2.3V电压充电使其恢复原来状态,

则在充放电全过程中,若以电池为体系,功和热的符号为(?U=Q?W)( ) A、W=0 Q=0 B、W>0 Q>0 C、W<0 Q>0 D、W<0 Q<0

27.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A、金属的表面性质 B、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解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28.不能用于测定溶液pH值的电极是( )

A、氢电极 B、醌氢醌电极 C、玻璃电极 D、Cl?|AgCl(s)|Ag电极 29.有下列两个浓差电池(a1

(1)Cu(s)|Cu2+(a1)||Cu2+(a2)|Cu(s) (2)Pt|Cu2+(a1), Cu+(a’)||Cu2+(a2), Cu+(a’)|Pt 它们的电池反应与电动势E1和E2之间的关系为( ) A、电池反应相同,E1=E2 B、电池反应不同,E1=E2

1C、电池反应相同,E1=2E2 D、电池反应相同,E1=2E2 30.下列4组组成不同的混合溶液,当Pb(s)插入各组溶液时,金属Sn有可能被置换出的是

(已知E(Sn2+,Sn)=?0.136V; E(Pb2+, Pb)=?0.126V)( ) A、a(Sn2+)=1.0, a(Pb2+)=1.0 B、a(Sn2+)=0.1, a(Pb2+)=1.0 C、a(Sn2+)=1.0, a(Pb2+)=0.1 D、a(Sn2+)=0.5, a(Pb2+)=0.5

第24页

?????

ppD、Pt|H2()|HCl(a)|Cl2()|Pt

湖南大学版

31.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 ) A、阳变大,者都变小

E

E阴变小

B、

E阳变小,E阴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

?32.用铜电极电解CuCl2的水溶液,不考虑超电势,在阳极上将会发生什么反应。已知E(Cu2+,Cu)=0.34V, E(O2, H2O)=1.23V, E(Cl2, Cl?)=1.36V ( )

A、析出氧气 B、析出氯气 C、析出铜 D、铜电极溶解

??33.已知E(Fe2+, Fe)= ?0.44V, E(Cd2+, Cd)=?0.40V,将Fe(s)和Cd(s)的粉末投入含Fe2+(0.1mol?kg?1)和含Cd2+(0.001mol?kg?1)的溶液中,Fe(s)和Cd(s)粉将( ) A、都溶解 B、Fe(s)不溶,Cd(s)溶解 C、都不溶解 D、Fe(s)溶解,Cd(s)不溶

34.298K, 0.1 mol?kg?1的HCl溶液中,氢电极的可逆电势约为?0.06V,当用Cu电极电解此

溶液,氢在Cu电极上的析出电势应( ) A、大于?0.06V B、等于?0.06V C、小于?0.06V D、无法判定 35.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为( )

A、电化学极化电极 B、浓差极化电极 C、理想可逆电极 D、难极化电极

?1

36.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 mol?kgNaCl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A、Cl2(g) B、O2(g) C、Cl2与O2混合气 D、无气体析出 37.298K,以1A电流电解CuSO4溶液,析出0.1molCu(s),需时间约为( )

A、20.2h B、5.4h C、2.7h D、1.5h 38.电解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B、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C、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势最大者 D、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势最小者

2+2+2+

39.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Ca、Zn和Cu2+的电解质溶液,已知( )

??E?(Fe2?,Fe)??0.440V,E?(Ca2?,Ca)??2.866V

设H2因有超电势而不析出,则这些金属析出的次序为( ) A、Ca?Zn B、Ca?Fe?Zn?Cu C、Cu?Fe?Zn?Ca D、Ca?Cu?Zn?Fe

40.下列对铁表面防腐方法中属于“电化保护”的是( )

A、表面喷漆 B、电镀 C、Fe件上嵌Zn块 D、加缓蚀剂

E?(Zn2?,Zn)??0.763,E?(Cu2?,Cu)?0.337V

参考答案

1、D、2、B、3、C,4、C、5、A、6、D、7、B 8、D、9、C、10、C、11、B、12、D、13、D、14、D、15、A、16、B、17、C、18、C、19、B、20、B 21、A、22、A、23、A、24、C、25、D、26、D、27、D、28、D、29、D、30、C、31、A、32、D、33、B、34、C、35、B、36、A 37、B、38、D、39、C、40、C。

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1.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B?D,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若实验测定时,起始

浓度A,0>>B,0,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A,0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2,2; B、1,2; C、2,1; D、1,1。 2.反应A?B,若开始时

ccccB,0=0,A的起始浓度为

第25页

cA,0,当反应物A完全转化B时,需时

湖南大学版

为t,而反应掉A的起始浓度A,0之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1/2,则得t ? t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A、零级; B、一级; C、3/2级; D、二级。 3.反应2A?3B,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2?12?1?dcA/dt?2kAcAcB或dcB/dt?kBcAcB

c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AB=( )。

A、2; B、2/3; C、3/2; D、3。

4. 已知某气相反应2A(g) ?2B十C的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dm3?mol?1?S?1。温度一定下,若

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为

k/kcA,0=1mol?dm3,实验测得:A反应掉1/2

cA,0所需的时间t1/2

与反应掉3/4A,0时所需时间t3/4之差为600 s,则t l/2=( )。

A、300 s; B、600s; C、900S; D、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5. 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c11/2?dc/dt?kc2?AAAcB; A、A+ BC+D; B、A+B→D,其速率方程为

C、A+B?C+E,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A+B?E,其速率方程

?dcA/dt?kAcAcB。

?dcBnkcdt?BB6.某反应BC+ D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在300k下,反应开始时只有B,测

得以下数据: 起始浓度cB,0/( mol?dm) ?3?1?30.05 0.001 85 0.10 0.003 70 起始反应速率/( mol?dm?min) 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A、零级;B、一级;C、二级;D、无法计算。

vB,07.反应A+B→C+D其活化能a=30 kJ?mol?1。在500 K下,升高温度1K时,得k(501 K)/k(500

K);若同一反应在1000K下,升高温度1K时,也得k(1 001k)/k(1 000 K),那么,k(501 K)/k(500 K)( )k(1 001 K)/k(1000 K)。 A、小于;B、等于;C、大于;D、无法确定。

8.在恒T,V下,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的对行反应如下

1????A(g)+B(g)????C(g)k?1Ek

测得此反应的反应热V=50.0 kJ?mol?1,则上述反应中的正向反应之活化能

?1

A、一定大于50.0 kJ?mol;B、一定小于50.0 kJ?mol?1; C、一定等于50.0 kJ?mol?1;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0.0 kJ?mol?1。

QEa,1

( )。

9.基元反应的活化能a(a );而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a( )。

A、一定大于零;B、一定小于零;C、一定等于零;D、有反应大于零,也可能有反应小于零。

10.连串反应A?B?C,实验测得B为非常活泼的中间产物,当反应稳定之后,则( )。

A、B的生成速率大于B的消耗速率; B、B的生成速率小于B的消耗速率;

第26页

EE 湖南大学版

C、B的生成速率等于B的消耗速率; D、因条件不够,无法肯定。

11.通过实验测定某一反应(能完全反应)的活化能a时,在不同温度T1,T2下的两次实验,

都从相同的浓度开始,并达到相同的转化率。所需时间分别为t1与t2。反应若为一级反

应时所求得的a值( )反应若为二级时所求得的活化能值。 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2.恒定下的对行反应

1????B(g)????C(g)+D(g)k?1EEk,在300 K时

k1=10 s?1,k?1=100 Pa?1?s?1。

当温度升高10℃时,的

k1与k?1均各增大一倍,则正、逆反应的活化能Ea,1,Ea,?1及反应

?rUm为( )。

EEEE?U?UA、a,1>a,?1;rm>0; B、a,1>a,?1;rm<0;

C、

Ea,1

Ea,?1;

?rUm=0; D、Ea,1<Ea,?1;?rUm<0。

13.由两个一级反应构成的平行反应率常数,于是

;表示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及表观反应速

kA,Ea与k1,Ea,1和k2,Ea,2的关系为( )。

EEEkkkA、a=a,1+a,2,A=1+2;

B、C、

Ea=k1Ea,1+k2Ea,2,kA=k1+k2; kAEa=Ea,1+Ea,2,kA=k1+k2; kEkEkED、Aa=1a,1+2a,2,A=1+2。

14.HI在光的作用下可按反应2HI(g)?H2(g)+I(g)分析。若光的波长为2.5×10?7m时,则1

个光子可引起2个HI分子解离,故1 mol HI(g)分解需要光能为( )。 A、239.2kJ;B、438.4 kJ;C、119.6 kJ;D、358.8 kJ。

dcO3dcO22-12-1??kcO?c?k'?cO?cOO2332dt15、反应2O3=3O2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或dt,则速率常数k

和k’的关系是( )

11?k?k'3 A、k?k' B、3k?2k' C、2k?3k' D、216、某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浓度)?1?(时间)?1,则该反应为 ( )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三级反应 D、零级反应

17、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99min?1,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2 mol?dm?3,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 )

A、7min B、1.01min C、4.04min D、50.5min

18、某反应反应物消耗掉3/4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零级

19、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 ( )

A、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B、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总是等于反应分子数 D、也可能与反应分子数不一致 20、已知某反应的历程是

第27页

kkk 湖南大学版

A?M???A*?Mk?1k`1则该反应是 ( ) A、二级反应 B、双分子反应 C、基元反应 D、复杂反应

?1?3

2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214min,反应物浓度从0.21mol?dm变到0.14mol?dm?3的时间为

t1; 从0.12mol?dm?3变到0.08mol?dm?3的时间为t2。则t1:t2等于 ( ) A、0.57 B、0.75 C、1 D、1.75 22、在一个连串反应A?B?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得其最高产率应当 ( )

A、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 B、增大反应速率 C、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D、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23、某等容反应的正向反应活化能为Ef,逆向反应活化能为Eb,则Ef?Eb等于 ( )

A、??rHm B、?rHm C、??rUm D、?rHm 24、下面哪一个反应的活化能为零? ( ) A、A?+BC?AB+C? B、A?+A?+M?A2+M C、A2+M?2A?+M D、A2+B2?2AB

25、为正确表达反应分子数,下面哪个反应式不对? ( )

A、I+I+M?I2+M B、O3+M?O+O2+M C、Cl2+M?Cl+Cl+M D、Cl+Cl?Cl

126、反应NO+2O2===NO2的速率在温度升高时反而下降,这是因为 ( )

A、该反应是一个光化学反应 B、该反应催化剂的活化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C、速控步前的快速平衡步骤放热显著 D、这是一个放热的复杂反应

27、很多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因支链反应发生的爆炸有一定爆炸界限,其上限主要由于

( )

A、容易发生三分子碰撞而丧失自由基 B、存在的杂质发挥了影响 C、自由基与器壁碰撞加剧 D、密度高而导热快

228、利用反应( )

A、E1?E2,E3

3A???B???C1A*???B?C

k2

生产物质B,提高温度对产品产率有利。这表明活化能

B、E2?E1,E3 C、E1?E2,E3 D、E3?E1,E2

29、表述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Arrhenius公式适用于 ( )

A、一切复杂反应 B、一切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基元反应 D、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dcH2O2???kcI??cH2O22H-2I?HO????I?2HOdt222230、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又知其反应历程为:

I?+H2O2 ?IO?+H2O

2H??I2++H2O I+IO ???

?

?2H??I2+2H2O来说, ( ) 则对反应2I+H2O2??A、反应级数为2,反应分子数为3 B、反应级数为2,反应分子数为2

C、反应级数为2,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D、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均不存在 31、欲研究某化学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它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 )

?

?第28页

湖南大学版

A、停止-流动法 B、分子束法 C、闪光光谱法 D、碰撞理论计算法

?1

32、环氧乙烷的分解为一级反应。380℃时t1/2=363min,活化能Ea=217 kJ?mol?1;则450℃

时分解75%环氧乙烯所需时间约为 ( )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33、H2O2分解成H2O和O2反应的活化能为75.3 kJ?1?mol?1; 用酶作催化剂则活化能降为25.1

kJ?1?mol?1。因此25℃时由于酶的作用使反应速率大致改变了 ( ) A、5?104倍 B、5?1010倍 C、6?1010倍 D、6?108倍 34、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A?P,则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A、二级反应 B、基元反应 C、双分子反应 D、以上都无法确定

m

35、某一基元反应为mA?P,动力学方程为r=k[A], [A]的单位是mol?dm?3,时间单位为s,则k的单位是( )

A、mol(1-m)??dm?3(m?1)?s?1 B、mol-m??dm3m?s?1 B、mol(1-m)??dm?3(m?1)?s?1 B、mol-m??dm3m?s?1

36、某气相反应在400K时的kp=10?3(kPa)?1?s?1,若用kc表示应等于( )

A、3326(mol?dm?3)?1?s?1 B、3.326(mol?dm?3)?1?s?1 C、3.01?10?4(mol?dm?3)?1?s?1 D、3.01?10?7(mol?dm?3)?1?s?1

137、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5/9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3所需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是( )

3A、2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零级反应 38、半衰期为10天的某放射性元素净重8g, 40天后其净重为( ) A、4g B、2g C、1g D、0.5g B k1 39、有两个都是一级反应的平行反应A k2 C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k总=k1+k2 B、E总=E1+E2 C、k1/k2=[B]/[C] D、t1/2=ln2k1?k2

40、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E1

dlnk2dlnk1dlnk2dlnk1??dTdTdTdT A、 B、

dlnk2dlnk1?dT C、dT D、不能确定

?k1k?k2??2k?441、某复杂反应的表现速率常数k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观活化能E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 ( )

1Ea?E2?(E1?2E4)1/2E?E?(E?E)2a214A、 B、

Ea?E2?1(E1?E4)2

????1/2,则表

C、

?E1Ea?E2??2E?4D、

第29页

????1/2

湖南大学版

42、某等容反应的热效应为QV=50kJ?mol?1,则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a值为( )

A、Ea?50 kJ?mol?1 B、Ea<50 kJ?mol?1 C、Ea=?50 kJ?mol?1 D、无法确定 43、反应A+B?C的初始浓度和初速如下

[A]/(mol?dm?3) [B]/(mol?dm?3) ?0/(mol?dm?3?s?1)

0

0

1.0 1.0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 2.0 0.15 1.0 3.0 0.15

由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A、r=k[B] B、r=k[A][B] C、r=k[A][B]2 D、r=k[A]

44、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1/3需时间10min,若再消耗1/3还需时间为( )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45、某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k= 0.1(mol?dm?3)?1?s?1,反应物起始浓度为0.10 mol?dm?3,当反

应速率降至起始速率1/4时,所需时间为( ) A、0.1s B、333s C、30s D、100s 46、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A、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B、互撞分子的相对动能超过Ec。 C、互撞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超过Ec。 D、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47、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阈能Ec=83.68 kJ?mol?1,则在300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A、3.719×1014 B、6.17×10?15 C、2.69×1011 D、2.69×10?15

48、有一稀溶液反应CH3COOCH3+OH??P,根据原盐效应,当溶液总的离子强度增加时,反应速率常数k值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确定关系 49、已知HI的光分解反应机理是 HI+hv?H+I H+HI?H2+I I+I+M?I2+M

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消耗的量子效率为( ) A、1 B、2 C、4 D、106

50、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当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10倍,其平衡转化率将( )

A、大于25% B、小于25% C、不变 D、不确定 51、设某基元反应在500K时的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mol?1,则此反应的阀能Ec为 ( )

?1?1?1?1

A、2.14 kJ?mol B、162.1 kJ?mol C、83.14 kJ?mol D、81.06 kJ?mol

??52、根据过渡态理论,液相双分子反应之实验活化能Ea与活化焓r?Hm之间的关系为

( ) ????E??HE??H?RTE??H?RTE??armarmarmarHm?2RT A、 B、 C、 B、

53、设单原子气体A和B发生化合反应,即A(g)+B(g)=C(g),设一维平动配分函数ft=108,

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r=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概率因子为( ) A、10?22kBT/h B、10?21kBT/h C、10?23kBT/h D、10?13kBT/h

54、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势垒Eb和0K时的能量差E0,它们的物理意义不同,数值也

不完全相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数值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

第30页

湖南大学版

A、Ec很小 B、Eb很小 C、温度很低 D、基态振动频率很高 55、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光谱,其波长一般落在的范围是( )

A、150~800nm B、远红外区 C、X射线5~10?4nm D、微波及无线电波区 56、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 )

NO+O3?NO2+O2 NO2+O?NO+O2 在该机理中,NO A、总反应的产物 B、催化剂 C、总反应的反应物 D、上述都不是 57、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使转化率提高 D、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

参考答案

1.C, 2. A, 3.B, 4. A, 5. D, 6. B,, 7. C, 8.D, 9. D, 10. C, 11. B, 12. C, 13. D, 14. A, 15. B, 16. B, 17. A, 18. A, 19. D, 20. C

21. C, 22. D, 23. D, 24. B, 25. D, 26. C, 27. A, 28.A, 29. D, 30. C, 31. B, 32. C, 33.D, 34. D, 35. A, 36. B, 37. C, 38. D

39. B, 40. A, 41. C, 42. A, 43. D, 44. C, 45. D, 46. C, 47. D, 48. C, 49. B, 50. C, 51. D, 52. B, 53. A, 54. C, 55. B, 56. C, 57. C.

第9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自测题

1.如图所示,该U型管的粗、细两管的半径分别为0.05cm和0.01 cm。若将密度ρ=0.80 g?cm?3

的液体注人U型管中,测得细管液面比粗管的液面高?h=2.2 cm,利用上述数据便可

l?求得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设该液体与管壁能很好润湿,即θ=0°。

A、5.20×10?3 N?m?1; B、10.79×10?3 N?m?1;

C、12 .82×10?3N?m?1; D、因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2.在100℃,大气压力为101.325 kPa下的纯水中,如有一个半径为r的蒸气泡,则该蒸气泡

内的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 ( ) A、大于;

pr( )大气压力

p0;若不考重力的作用,则该蒸气泡受到的压力

p0(大气压力)-?p(附加压力);B、大于;p0+?p; p?pp?pC、小于;0-; D、小于;0+。

3.在T,p一定下,将一体积为V的大水滴分散为若干小水滴后,在下列性质中,认为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性质为( )。

A、表面能;B、表面张力;C、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D、饱和蒸气压。

4.在室温、大气压力下,用同一支滴管分别滴下同体积的纯水和稀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其

第31页

湖南大学版

密度可视为与纯水相同)则水的滴数1与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滴数2之比,即12( )。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无法比较。

5.已知在25℃下,水与汞、乙醚与汞和乙醚与水的界面张力?(H2O/Hg),?{(C2H5)2O/Hg}和?{(C2H5)2O/H2O}分别为375,379和10.7 mN?m?1,则当水滴在乙醚与汞的界面上时的铺展系数S=( )mN?m?1。

A、743.3×10?3;B、6 .7×10?3;C、14.7×10?3; D、?6.0×10?3。 6.在一定T,P下,无论何种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过程的熵变一定是( ),而焓变?H也一定是( )。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无法判定。 7.朗格缪尔所提出的吸附理论及所推导出吸附等温式( )。

A、只能用于化学吸附; B、只能用物理吸附;

C、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D、适用于任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8.在恒T,p下,于纯水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时,则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层中的浓度( )

其在本体中的浓度,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 )纯水的表面张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说明( )。

A、分散介质带电;B、胶粒带有相当数量电荷;C、胶体粒子处在等电状态;D、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10.溶胶中的胶体粒子处在等电态,是指该胶粒处在( )的状态。

A、热力学电势为零;B、斯特恩电势为零;C、?电势为零;D、无法判断的状态。 11.制备BaSO4溶胶时,是用Na2SO4作为稳定剂,则BaSO4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

nnn/n?1?2????BaSO?nNa?n?x?SO4????4m?2???A、?1?x21??SO242;

; ;

??BaSO?B、

4?nSO??n?x?Nam2?4???2x??2xNa???xSO24??BaSO?C、

44?nBa??n?x?SOm2?2?2?4?x2?。

12.在两烧杯中各放有25 cm3浓度为0.016 mol?dm?3的AgNO3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0.005

mol?dm?3的KBr溶液60 crn3和100 cm3,两烧杯中均制得AgBr溶胶。如将这两杯AgBr溶胶进行电泳实验时,则( )。

A、两杯AgBr溶胶的胶粒均向正极移动; B、两杯AgBr溶胶的胶粒均向负极移动; C、用60 cm3 KBr溶液的AgBr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负极运动;

D、用60 cm3 KBr溶液的AgBr溶胶的胶粒朝负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

13.将第4题中用60 cm3 KBr溶液制得的AgBr溶胶装人到4支试管中,而且装入溶胶体积

相同,然后往试管中分别 加入c与V均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令AgBr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溶液。

A、NaC1;B、NaNO3;C、Na3[Fe(CN)6];D、Na2CO3。

14.在四支试管中分别装入4题中用100 cm3 KBr溶液制得的AgBr溶胶,而且每支试管溶胶

第32页

??BaSO?D、

?nBa??2n?x?Nam?x??xNa? 湖南大学版

的体积相同。若往试管中分别加入c和V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令AgBr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溶液。

A、NaC1;B、NaNO3;C、Na3[Fe(CN)6];D、Na2CO3。

15.有一Al(OH)3溶胶,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8.0×10?2 mol?dm?3KCl溶液时,溶胶刚好

能聚沉;同样,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4×10?4mo1?dm?3的K2C2O4(草酸钾)时,该溶胶刚好能聚沉。若用CaCl2溶液,则其浓度为( )时才能令该溶胶刚好聚沉。

A、8.0×10?2 mol?dm?3;B、4. 0×10?2 mol?dm?3;C、4×10?4 mol?dm?3;D、8.0×10?4 mol?dm?3。

16.使用明矾(KA1(SO4)2?12H2O)来净水,主要是利用( )。

A、胶粒的特性吸附;B、电解质的聚沉作用;C、溶胶之间的相互聚沉;D、高分子的絮凝。

?p17、已知2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8?10N?m,在此温度和压力下降水的表面积可逆

2

地增大10cm时,体系?G等于

A、7.28?10?5J B、?7.28?10?5J C、7.28?10?1J D、?7.28?10?1J 18、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10g水的表面积增大2倍,作功W,水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G,则

A、?G=W B、?G=?W C、?G>W D、不能回答

19、用同一滴管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滴下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水、硫酸水溶液、丁醇水溶液,则它们的滴数为

A、一样多 B、水的最多,丁醇水溶液最少 C、硫酸水溶液最多,丁醇水溶液最少 D、丁醇水溶液最多,硫酸水溶液最少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21、将装有润湿性液体的毛细管水平放置,在其右端加热,则管内液体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左右来回移动 22、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基本无关:

A、温度 B、液体密度 C、大气压力 D、重力加速度

?2

?1

?p23、298K、下,将直径1?m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需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已知此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10?3N?m?1。 A、288kPa B、144kPa C、576kPa D、316kPa 24、微小晶体与此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25、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则

A、水会不断冒出 B、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 C、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 D、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26、设反应CaCO3(s)===CaO(s)+CO2(g)已达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CaCO3进一步粉碎,则平衡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不能确定 27、下面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哪一条不正确?

A、吸附力基于范德华力,吸附一般没有选择性 B、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有附速度较快,吸附热较小 D、吸附较稳定,不易解吸

第33页

湖南大学版

x?kpn28、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m适用于

A、低压 B、中压 C、高压 D、任何压力

29、用BET流动法测定多孔固体的比表面时,要求气体与固体之间最好

A、只有物理吸附 B、只有化学吸附 C、兼有两类吸附 D、只在高压下吸附

30、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设是:

A、理想的气体行为 B、平整的固体表面 C、吸附热为一常数,不随吸附过程变化 D、吸附与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31、气体在固体表面活性剂以后

A、?S>0 B、?S<0 C、?S=0 D、 ?S ? 0 32、往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后

A、d?/dc?0,产生正吸附 B、d?/dc?0,产生负吸附

C、d?/dc?0,产生正吸附 B、d?/dc?0,产生负吸附 33、W/O型乳化剂的HLB值范围是

A、2—6 B、7—10 C、12—15 D、14—18 34、对临界胶束浓度(CMC)说法不正确的是

A、CMC是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B、在CMC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都有显著变化 C、在CMC前后溶液的电导值变化显著

D、达到CMC以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有明显变化

35、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下述哪一条操作规定是错误的?

A、毛细管壁必须清洗干净 B、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毛细管必须垂直放置 D、毛细管插入液体内部一定深度

36、已知293K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0.009N?m?1,水—汞的界面张力为0.375N?m?1,汞辛

醇的界面张力为0.348N?m?1。由以上数据可以断定 A、水可以在汞-辛醇的界面上铺展 B、辛醇可以在汞-水界面上铺展 C、水不能在汞的表面铺展 D、辛醇不能在汞的表面铺展 37、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A、热力学稳定体系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动力学稳定体系 D、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38、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制备硫化砷(As2S3)溶胶,H2S适当过量。则胶团结构为

A、[(As2S3)m?nH+, (n?x)HS?]x+?xHS? B、[(As2S3)m?nHS?, (n?x)H+]x??xH+

C、[(As2S3)m?nH+, (n?x)HS?]x??xHS? D、[(As2S3)m?nHS?, (n?x)H+]x??xH+ 39、在溶胶的下列几种现象中,不是基于其动力性质的为:

A、渗透 B、电泳 C、扩散 D、沉降平衡 40、下列诸性质中,哪一个属于亲液溶胶?

A、胶溶与胶凝作用可逆 B、需要第三种物质作为稳定剂 C、对电解质十分敏感 D、丁达尔效应很强 41、对电动电势(?)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指胶粒的相对运动边界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 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其值一般高于热力学电势 D、有可能因外加电解度而改变符号 42、以30ml 0.01mol?dm?3的KCl溶液和10ml 0.02mol?dm?3的确良AgNO3溶液混合制备溶胶,其胶粒的电泳走向是:

A、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因温度而异 D、因电位梯度而异

第34页

湖南大学版

43、将带正电的Fe(OH)3溶胶与带负电的Sb2S3溶胶混合,结果将是

A、发生聚沉 B、不聚沉 C、聚沉与否取决于搅拌速度 D、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相等

44、在pH<7的Al(OH)3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①MgCl2②NaCl③Na2SO4④

K3Fe(CN)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聚沉能力的大小次序为: A、①>②>④>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③<②<①

45、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比浊计,它们分别观察胶体溶液的

A、透射光,折射光 B、透射光,散射光 C、透射光,反射光 D、折射光,散射光 46、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不能确定

47、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成许多小水滴,经这一变化过程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总表面能 B、比表面 C、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D、表面张力

48、直径为1×102m的球形肥皂泡所受的附加压力为(已知表面张力为0.025N?m?1)( )

A、5Pa B、10Pa C、15Pa D、20Pa

49、已知水溶解某物质以后其表面张力?与溶质的活度a呈如下关系 ???0?Aln(1?Ba)

式中?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溶液表面超额?2为( )

?2??A、

AaRT(1?Ba)?2??

B、

ABaRT(1?Ba)BaRT(1?Ba)

?2?C、 D、

50、298K时,苯蒸气在石墨上的吸附符合兰缪尔吸附等温式,在苯蒸气压力为40Pa时,覆

盖度?=0.5,苯蒸气的平衡压力为( ) A、400Pa B、760Pa C、1000Pa D、200Pa

51、在298K时,已知A液的表面张力是B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液的两倍。如果A、B液

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A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B液的。

1A、2倍 B、1倍 C、2倍 D、4倍 52、将一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5cm,在3cm处将毛细管折断,这时毛细管上端( )

A、水从上端溢出 B、水面呈凸面 C、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水面呈水平面

53、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1cm3的NaOH水溶液、水、乙醇水溶液,各自的滴数多少的次序为( )

A、三者一样多 B、水>乙醇水溶液>NaOH水溶液 C、乙醇水溶液>水>NaOH水溶液 D、NaOH水溶液>水>乙醇水溶液 54、当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将发生( )

A、d?/da<0 正吸附 B、d?/da<0 负吸附 C、d?/da>0 正吸附 D、d?/da>0 负吸附

55、把细长不渗水的两张纸条平行地放在纯水面上,中间留少许距离,小心地在中间滴一滴

肥皂水,则两纸条间距离将( ) A、增大 B、缩小 C、不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第35页

ABaRT(1?Ba)?2?? 湖南大学版

56、水不能润湿荷叶表面,接触角大于90?,当水中加入皂素以后,接触角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7、多孔硅胶有强烈的吸水性能,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比较

58、某气体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K)表面发生离解反应,生成产物B+C,其反应机理为 A2(g)+2K===2AK?B+C+2K

已知第二步子速率控制步骤,当A2(g)压力较高时反应表面现的级数为( )

1A、一级 B、二级 C、2级 D、零级 59、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 A、不稳定、可逆体系 B、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C、稳定、可逆体系 D、稳定、不可逆体系

60、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个是比

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 ) A、透射光、折射光 B、散射光、透射光 C、透射光、反射光 D、透射光、散射光 61、在晴朗的白昼,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

A、蓝光波长短,透射作用显著 B、蓝光波长短,散射作用显著 C、红光波长长,透射作用显著 D、红光波长长,散射作用显著 62、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移动的是( )

A、胶核 B、胶粒 C、胶团 D、紧密层

3?3

63、将0.012dm浓度为0.02mol?dm的KCl溶液和100dm3浓度为0.005mol?dm?3的AgNO3

溶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 ) A、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不规则运动 D、静止不动 64、下述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表示胶粒溶剂化层界面至均匀相内的电位差 B、电动电位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其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值 D、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值变为零

65、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 KNO3 Kac MgSO4 Al(NO3)3 电解质 50 110 0.81 0.095 聚沉值/(mol?dm?3) 该胶粒的带电情况为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66、在一定量的以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聚沉,下列电解质的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lCl3

?3

67、由等体积的1mol?dmKI溶液与0.8mol?dm?3AgNO3溶液制备的AgI溶胶,分别加入下列

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K3[Fe(CN)6] B、NaNO3 C、MgSO4 D、FeCl3 68、明矾净水的主要原因是( )

A、电解质对溶胶的稳定作用 B、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C、对电解质的敏化作用 D、电解质的对抗作用

第36页

湖南大学版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B, 5. B, 6. C, C, 7. C, 8. A, C, 9. B, 10. C, 11. B, 12. D, 13. C, 14. C, 15. B, 16. C 17. A, 18. D, 19. D, 20. C,

21. B, 22. C, 23. A, 24. C, 25. C, 26. B, 27. D, 28. B, 29. A, 30. C, 31. B, 32. C, 33. A, 34. B, 35. D, 36. B, 37. C, 38. B, 39. B,

40. A, 41. C, 42. A, 43. D, 44. C, 45. B, 46. A, 47. D, 48. D, 49. C, 50. B, 51.A, 52.C, 53. C, 54. A, 55. A, 56. B, 57. B, 58. D, 59. B, 60. D, 61. B, 62. B, 63. B, 64. C, 65. A, 66. A, 67. D, 68. B

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