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link处理MT数据说明书
WinGlink是一款意大利GEOSYSTEM公司开发的综合解释平台,主要侧重于大地电磁的建模和数据处理,能结合重磁资料和大地电磁的联合处理解释,并实现了钻孔等资料的约束反演。该系统实现了大地电磁的一、二维反演,并可进行三维大地电磁的模拟,其正演采用了Randy Mackie的二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迭代算法程序。
本文针对WinGlink处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作详细的讲解。
1、使用WinGlink软件前,需将电脑转换至英文系统下:
“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时钟、语言和区域”—“区域和语言”—“管理”
点击“更改系统区域设置”后,出现下图所示的语言选择框,选择任意英语国家,并重新启动计算机。
2、重新启动后,点击图标运行软件,出现下图中的对话框:
其中1号框图表示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2号框图表示打开一个已有的数据库,3号框图则表示使用已购买的工具箱。对于初学者或该软件为破解版的情
况下,一般选择1号或者2号框图按钮。本文中点击“creata newdatabase”,然后点击“OK”按钮。
3、点击“OK”按钮后,会弹出一存储对话框,选择存储的文件夹并编辑数据库名称。
4、新建数据库后,则需填写新建的数据库信息(Database properties),其中共三项,分别是:General、Projected Coords、Geographic Coords。
第一项:General(常规信息),其中包含地区名称、所处半球,平面坐标单位、垂直坐标的单位。
第二项:ProjectedCoords(投影坐标),
对话框中的UTM即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表示通用横轴墨卡托投
影,处理MT数据一般默认使用该投影,故无需进行改变。中间的True Origin(坐标原点),Latitude框无法改变,而Longitude框的数值则需改成测区范围的任意经度,并以度分秒的形式,例如改写成:107°00’00.0000’’。下方的Datum(基准),默认采用WGS 1984,即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是GPS全球定位系统使用而建立的坐标系统,无需进行改变。
第三项:Geographic Coords(地理坐标),地理坐标让选用WGS 1984坐标系统,无需进行更改。
5、点击上图的“OK”后,出现以下的界面:
6、建立数据库之后,若需处理数据,则还需先建立一个工程,点击“Project”—“New”—“Single”,出现project的对话框后填写相应的信息:
上图中,Summary选项中,从上至下,分别为日期、工程名、数据类型、station legend、位置、公司、承包商。其中的Data type一栏相当重要,处理大地电磁数据则需选择“MT magnetotellurics ”项。而对于“Summary”后的“Info”和“Attachments”可填可不填。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OK”。
7、创建好工程后,主界面中则会增加相应的功能图标:
上图中,中间添加了一个新的工程,右侧所标注的图标则是进行MT数据处理和反演的功能。第1项“Maps”,功能为划分剖面,选择测点。第2项“Sounding”则是修改测线上测点的数据。第3项“P-Sections”,功能是绘制拟断面。第4项“2D Inversion”则是进行二维反演。第5项“3D modeling”则是建立三维模型。
由于仅仅创立了一个工程,工程里却没有数据,故需从文件中导入数据。
8、导入数据。点击主界面左上角“File”-“Import”。弹出“Import”对话框。
选择“External Files”,从外部导入数据文件。然后点击“Next”,进入下一界面。
上图对话框中,两个选项,由于之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工程,则该选择第二个,“In an Existing Project”。若是之前未建立工程,则可选择第一个选项“In a New Project”。选择后,点击“Next”。弹出下图所示的界面:
上图中,即在数据文件中导入数据,红色标记表示,选取全部的数据。若选取其中的部分数据,可按住键盘上的“Ctrl”,然后点击鼠标左键选取。选择好后,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界面。这是会出现一个“Warning”的对话框,直接点击“Next”即可。
点击“Next”!出现下图所示的界面。
上图中,无需更改,直接点击“Next”!下一个界面则比较重要。
Plot Parameters选项中,要选取“No Recalculation”即不需要重新计算。而在“Rotate to”的选项中,由于没有进行电性主轴分析,不知道旋转角度。故在这里将“Principal Axis”该为“User Defined”,角度仍未0.0°。设置好后,点击按钮“Start”,开始读入数据。
数据读入完成!
9、选取测线与测点。之前录入MT数据的格式为“.edi”,其中包含了该点的GPS坐标,高程等一系列信息。点击主界面右端“Maps”图标。
点击图标后,会弹出一对话框,如下:
点击上图的Open选项后,弹出下图的对话框:
设置完成后,弹出Maps的功能界面:
划分测线:对MT数据进行反演处理需划分测线并选取测点,故点击“Profile”—“Add profile trace”,使光标在图中选择一起点,点击左点,确定终点后,点击右键!紧接着会弹出一对话框,需填写该测线的信息。
点击OK后,在界面上则会显示一条标注了名称的测线。
划分测线后,还需选择测线周围的测点进行反演。点击左上角“Profile”—“Goto station model ”。图形界面则会发生变化。(注意:划分测线时要注意测线的方向,以上图为例,划分测线时,是以A为起点,B为终点。因此在反演时,左端为A,右端为B)
选取测点:选取测点的方式有三种,如下图所表示:
选取全部测点,点击“profile”-“save”,然后关闭该界面。
10、处理测点数据
划分好测线,并选取测点后,则需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剔除测点中的“飞点”、删除数据质量差的测点、平滑曲线等。点击下图中的“Soundings”
弹出下图中的对话框
本文中选择“Open stations from List”。其余三选项较为简单,学生可自行摸索。点击OK!
选择要处理测测点。(没有全选功能,只能一个个点击)。选择完后,点击“Open”!
界面则会显示出选中测点的曲线图:
点击“Edit”后,界面右侧增加相应编辑功能按钮!
上图右侧以上自下分别是:
(1)Mask XY:删除/添加界面中红色点。 (2)MaskYx:删除/添加界面中蓝色点。 (3)Mask XY-YX:删除/添加界面上的点。(相对应红蓝点同时删除或添加)
(4)Mask Tipper:编辑倾子信息。 (5)Swap: (6)Strip: (7)S-Shift: (8)SS Reset:
(9)Shift:整体上下移动曲线
(10)Smooth:平滑,可设定平滑参数。 (11)+ 360°: (12)- 360°:
(13)Cancel:取消 (14)HF mod:
(15)Close:关闭该点数据编辑
编辑好测点数据后,点击“Close”,选择保存后退出。
11、二维反演:
点击后,出现的对话框中,一般不带地形反演。
点击OK!
对于剖分网格,一般的要求是:
(1) 两相邻测点至少有一条垂直线,若两点间有多条,则垂直网格线间距
相同!测线两侧的的垂直网格线,间距则按1-2倍递增。测线两长度一般为测线长度2-3倍。
(2) 水平网格线一般按照趋肤深度来剖分,间距则可按1-2倍递增,剖分
的深度一般为4倍的反演深度。
功能:
(1) 添加网格线:
添加行:点击“Edit”—“Add Row/column ”—“row”。 添加列:点击“Edit”—“Add Row/column”—“column”。
(2) 删除网格线:
删除行:点击“Edit”—“Delete Row/Column”—“row”。 删除列:点击“Edit”—“Delete Row/Column”—“Column”。
(3) 移动网格线:
移动行:“Edit”—“Cells Height/Width”—“Row Height”。 移动列:“Edit”—“Cells Height/Width”—“Column Width”。
(4) 设置色棒:
点击“Ranges”
点击Automatic,弹出另一界面:
设置好后,点击OK!
(5) 设置边界
(6) 保存模型:
点击:“File”-“save model”。弹出对话框:
其中命名以按参数命名。以上图为例,tm表示反演模式,tau为光滑系数,a为圆滑因子。
(7) 反演: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可开始进行反演。先退出编辑:点击“Edit”
-“Exit Edit Mesh”。退出之后才能在菜单栏里出现“Inversion”选项。 设置反演系数:点击“Inversion”—“Settings”,弹出如下对话框:
该参数设置非常重要!
? MainParms
本文中,仅选择TM模式的反演。反演误差可自主设定!建议值为1.0-1.5。
? Data Select
? Smooth Inv
光滑因子,越大越平滑。
? Error Floor
根据反演要求自行设定误差级数。
? Data Errors
? FixedParms
? Static Shift
参数设置完成,点击OK!
点击“Inversion”—“Run Smooth Inversion”,弹出迭代对话框:
迭代次数根据反演计算机性能而定,一般设定为200次。 设定完成后,点击OK即可开始反演!
迭代进行时!
反演完成后:
点击”File”-“Save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