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解析 下载本文

礼节。(句中“略”应译成“简便、简略”,而不是“少”。)

再如:裴矩遂

能廷折,不肯面从。(2002年全国题)

译成:裴矩终

于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遂”应译为“竟然”,不能译成“终于”。)

5.没有译出通

假字。如:知者创物,能者述焉。(2002年春季

33

上海题)

译成:知道的

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译句没有把“知”通“智”译出来。)

6.该删除的词

语没有删。例如: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2年上海题)

译成:王烈派

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啊。(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

34

造成错误。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翻译时应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

35

上判断词“是”。)

7.省略成分没

有译出。古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必要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分须翻译出来句意才显得完整。如: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题)

译成:到死的

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的,都为他竭尽哀悼。(句中“到”后承前省略了“李广”,译句没有译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