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悠(yōu)闲 诘(jié)问 蹒(pǎn)跚 B.滞(zhì)笨 匀称(chèn) 丘壑(hè) 蟠(pán)龙 C.翩(piān)然 两栖(qī) 琐屑(xiè) 濒(pín)临 D.阡(qiān)陌 曦(xī)月 陋(lù)室 农谚(y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在后面的方格中加以改正。

①月明风青 莫名其妙 满院狼藉 迥然不同 ②井然有序 巧妙绝纶 草长莺飞 相安无事 ③惟妙惟肖 豁然开朗 微不足到 富丽堂皇 ④若有所失 铸剑为犁 消声匿迹 相安无事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

B.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很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看到家 境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C.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根据土地特点设计具体的园林。) 4.文学知识填空。

①《芦花荡》一文是 (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②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本学期我们学 过的他的一篇散文《 》。

③《三峡》选自《水经注疏》,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 , (朝代)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 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④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 的《 》一诗。 5.背诵默写。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②登临吴蜀横分地, 。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

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写出诗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看到江水冲出山峦向着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的 诗句是: , .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册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之一,你一定读过了吧。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

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对应的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主人公姓名: 主人公性格特征: 阅读心得: 二、阅读

(一)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后面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③亭亭净植( ) ④宜乎众矣(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本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描写莲的名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人们喜爱 这个句子的原因。

10.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11.假如我市确定市花,实行民意调查,你准备提名哪一种花作为我市的市花?请谈谈理由。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天 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但为我们平添光亮,更 让我们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

,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能够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

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

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 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个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

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

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