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下载本文

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

瑶族达努节又称祝著节是广西马山、隆安、平果、巴马、都安等地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达努”在瑶语中的意思是“不要忘记”。达努节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一般欢庆三天。节日的周期各地略有不同,是根据当地习俗、作物收成、人畜兴旺等情况决定的,一般一年一次,也有的地方三五年一次,或十二年才一次。“斗鸟”是达努节上的一项很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芦笙节,苗族最为隆重的庆丰年祝福的传统节日,也是男女青年择偶的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芦笙节的三条宗旨:一是喜迎新春;二是预祝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三是让苗族青年男女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苗族的芦笙节既是富裕的展览,又是才智的竞赛。近几年来,芦笙会还增加了篮球、拔河、登山、赛跑等现代体育项目。

现状

(一) 复兴

国家及社会在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已构成了一种复兴的景象,此外复兴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了推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大量建设,文艺人才大量涌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广泛。

(二) 衰退

但是无庸讳言的是,与上述复兴的景象相悖,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相当的衰退局面。其一,各地传统文化的衰退正是在各种挽救和弘扬措施不断实施时发生的;其二,已有的复兴尚多与民间生活脱节,衰退是深层的。

(三) 变异

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是指这种文化的减少和消失。然而,有些现象其实不是衰退,而是变异。因为许多传统文化成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减少或消失,而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自身得到了适应新环境的演化变迁。

参考文献:

1、http://www.lotour.com/zhuanti/minzu06/

2、http://wenku.http://www.china-audit.com//view/7231b92eb4daa58da0114a11.html 3、http://www.ccnt.com.cn/nation/ 4、http://baike.http://www.china-audit.com//view/147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