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三4月月考化学试题(7)(带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从流程看,滤液1中含有亚铁,也被双氧水氧化为Fe(OH)3沉淀,故滤渣中也含有氢氧化铁沉淀;

答案为:Fe(OH)3; (4)根据

c(Cu2+)c(Zn)2+≤2.0×10-6、溶液中Zn2+浓度为1mol/L,则c(Cu2+)≤2.0×10-6,CuS的溶度积

10常数为6.4×10为3.2×

-30

-36

6.4?10-36-30??3.2?10,则c(S)?,故S2-的浓度的最小值2+-6c(Cu)2.0?102-KSP(CuS) mol/L ;

10-30 ; 答案为:3.2×

(5)要循环利用NH3和CO2,结合流程图中可知把它们转变为碳酸氢铵,故循环利用NH3和CO2的方案为用水吸收NH3和CO2使之转化为NH4HCO3 ; 答案为:用水吸收NH3和CO2使之转化为NH4HCO3 ;

(6)“煅烧”时ZnCO3·2Zn(OH)2转变为高纯活性氧化锌,因为碳酸盐和不溶性碱或碱式盐受热2Zn(OH)2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反应方程式为ZnCO3·CO2↑+2H2O;

2Zn(OH)2答案为:ZnCO3·

煅烧 3ZnO+

煅烧 3ZnO+CO2↑+2H2O。

9.a 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圆底烧瓶A 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淀粉溶液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CH3COOOH+2H++2I-

V2 =I2+CH3COOH+H2O V1【解析】 【分析】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

②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60℃水的主要目的从实验目的来分析,该实验目的是双氧水的提浓; ③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哪个圆底烧瓶,可从分离出去的水在哪个圆底烧瓶来分析判断;

(2)①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从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答案第5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②磁力搅拌4h的目的从搅拌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3)①滴定时所选指示剂为淀粉,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从碘和淀粉混合溶液颜色变化、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要求回答;

②书写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产物和介质;

③通过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及滴定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找出过氧乙酸和硫代硫酸钠的关系式、结合数据计算求得过氧乙酸的浓度; 【详解】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即图中a,出水口在上面; 答案为:a;

②实验目的是双氧水的提浓,需要水分挥发、避免双氧水分解,故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60℃水,主要目的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答案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③圆底烧瓶B收集的是挥发又冷凝后的水,故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在圆底烧瓶A; 答案为:圆底烧瓶A ;

(2)①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制过氧乙酸,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过氧化氢易分解,温度升高会加速分解,故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主要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答案为: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②磁力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便于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答案为: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3)①硫代硫酸钠滴定含碘溶液,所选指示剂自然为淀粉,碘的淀粉溶液呈特殊的蓝色,等碘消耗完溶液会褪色,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 ②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碘单质为氧化产物,乙酸为还原产物,故离子方

+-

程式为: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答案为: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

③通过CH3COOOH+2H++2I-=I2+CH3COOH+H2O及滴定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找出过氧乙酸和硫代硫酸钠的关系式为:CH3COOOH~I2~2Na2S2O3,

答案第6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CH3COOOH~I21molx~2Na2S2O32molV2×10-5mol,则原过氧乙酸,得x=5.000×

0.1000mol/L?V2?10?3L的浓度c?5.000?V2?10?5mol?100mL5.0mL?V2mol/L ;

V1?10?3LV1V2答案为:。

V110.4CO(g)+2NO2(g)=CO2(g)+N2(g) △H=-1227.8 kJ·mol-1 1:1 a>b>c a=c>d 75% NO2 NO2-e-+H2O=NO3-+2H+ 0.8NA c(Na+)>c(HC2O4-)>c(H+)>c(C2O42-)>c(OH-) 酸性 【解析】 【详解】

(1)依据盖斯定律,由②×4+①-③可得4CO(g)+2NO2(g)

4CO2(g)+N2(g) ΔH=(-234

kJ·mol-1)×4-112.3 kJ·mol-1-179.5 kJ·mol-1= -1 227.8 kJ·mol-1。 mol-1; 答案为:4CO(g)+2NO2(g)=CO2(g)+N2(g) △H=-1227.8 kJ·

(2)①当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加入时,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最大,故b点时平衡体系中C、N原子个数之比接近1∶1。 答案为:1:1

②增大n(CO)/n(NO),CO的转化率降低,所以转化率:a>b>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a点与c点的平衡常数K相同。N2的体积分数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T1>T2,d点的平衡常数小于a点和c点。 答案为:a>b>c;a=c>d;

③设CO起始物质的量为0.8 mol,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了x mol,则有:

2CO(g)+2NO(g)?N2(g)+2CO2(g)

n(始)/mol 0.8 1 0 0

x x 2xn(平)/mol 0.8-x 1-x x

2n(转化)/mol x x

答案第7页,总1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

=xx×100%=20%,解得x=0.6。所以,CO

0.8-x+1-x++x1.8-22x2x2的转化率为

0.6×100%=75%; 0.8答案为:75%。

(3)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D电极上有红色铜析出,则A为负极,A电极处通入NO2,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2-e-+H2O

NO3-+2H+。电解时阴极先电解析出铜,后又电解水

2+0.2×2)NA=0.8NA。 产生氢气,若加0.2 mol Cu(OH)2可使溶液复原,则转移电子数为(0.2×答案为:NO2 ;NO2-e-+H2O=NO3-+2H+ ;0.8NA; (4) HC2O4-的水解常数

Kh=

c(OH)?c?H2C2O4??HCO?2-4=KW1?10?14==1.69×10-13,Kh

c(HC2O4)= c(C2O42-)时,由

-

Ka2=

2cH+?cC2O42-4????知,c?HCO?c(H+)=Ka2=6.4×10-5 mol·L-1>c(OH-),溶液呈酸性。

答案为:c(Na+)>c(HC2O4-)>c(H+)>c(C2O42-)>c(OH-);酸性。 【点睛】

11.[Ar] 3d64s2

1:1 平面三角形 sp2 CH3- NH3通过氢键形成

“缔合”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导致密度反常增大 12 FeS

3.52?10320.25x 3

x?NA【解析】 【分析】

(1)基态Fe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结合电子排布规律,按要求书写;

(2) 应用等电子体原理书写一氧化碳电子式;求出Fe(CO)5分子中σ键与π键,即可求比值; (3)①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求出价电子对数即可知道[Cu(NH3)4](NO3)2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以及NO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

②应用等电子体原理,找出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氨气在一定的压强下,测

答案第8页,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