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下载本文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0分) 【解析】本题以科举制与考察中国选官制度与雅典民主制。第(1)问,从材料卢商的仕途案例的信息的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了科举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是取代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顾平时所学科举制度社会政治方面的作用就可以了作答。第(2)问,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可以从原来的权力来源和分配,参与权力群体的扩大角度作答,进步作用回顾梭伦改革措施的作用影响来作答。第(3)问,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要从两者所处的社会性质,选拔人才的目的、对象、标准,政体等角度作答,注意规范答题,分前者和后者。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可从双方制度实行之后的行为差异来寻找答案。主要是两种制度导致了价值观念的不同。

【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消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18.(2011·上海单科·35)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45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问题:(12分) (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

西周 血统 ①

汉 德才 ②

严禁转载 唐 ③ 科举制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分)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第(2)题,在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即推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即要看到积极,也要看到局限。如推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 【答案】(1)

答案1:回答符合史实。(6分) ①世卿世禄制;②推举制:③考试成绩 其他答案。(0分) (2)论据(4分)

答案1: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分)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答案2: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2分) ·其他答案。(0分) 组织(2分)

答案l:叙述连贯成结构。(2分) 答案2;叙述较连贯。(1分) 其他答案:罗列论据。(0分)

19.(2008·全国文综卷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第46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三试 园地原创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明经 《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进士 《尔雅》,每经帖十条。 篇 作诗、赋、文各一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严禁转载 答时务策三道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 【解析】此次材料题继续保持和发扬此前的全国卷风格。对同一材料反复利用;强调历史的比较能力;注重历史的原因分析;注重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注重历史的积极作用;继续保持能力的考查。其答题的思路与风格与前三年的高考保持了一致。有所发展的是,每一问都综合了材料和所学知识,而不像过去有所分开,其综合性更强。

答案思路稳中有变。变化的是第4小问,推动社会进步,过去通常是从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文化繁荣等角度出发,但这次却重在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角度,突出其社会性,贴近和谐社会,却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历史本身的思维角度是一个打击。和去年强调迁都对都城地区影响一样,贴近时代,却与历史本身有了距离。

【答案】(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

第47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园地原创人才。(6分) 严禁转载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分);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分)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分)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48页(共48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