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普定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初稿) 下载本文

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49 盏,安装垃圾箱10个;排污沟372米,建设文体活动广场2400平方米,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以整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县162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建设共投

入各类资金11.29亿元,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8处,年总供水量增加544.87万方,解决了19.04万农村人口(含学校师生)的饮水问题,新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实施县城供水扩建工程,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4.12万方,满足县城及园区15万人饮用水需求;治理河道24.689km,保护农田4.85万亩,保护城镇面积5.6km,确保5.2万人的防洪安全;治理病险水库17座(含山塘),防渗加固灌溉渠道22.3km,恢复改善灌面1.29万亩;开工建设猫洞河、红坪2座小Ⅱ型水库和木拱河小Ⅰ型水库,建成后新增供水量1685万立方米、供水人口3.71万人、有效灌溉面积2.51万亩;安西灌区节水改造及农田水利工程更新灌溉渠道54.02km,安装各类灌溉输水管道49km,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4.69万亩;实施59口地下机井建设,累计解决1.2万亩的农田灌溉;新建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面积0.55万亩;实施“五小水利”工程,新增水浇地面积4.0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6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46万亩;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km,综合治理坡耕地面积1.05万亩;新增雨量站95个、自动水位站5

6

2

2

个和县级预警平台1个,建成村级以上防汛抗旱工作机构,全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投入运行,初步建成了监测、通信、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防灾减灾体系。全县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得到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水生态环境及城乡用水用电条件得到改善,大大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全县继续实行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坡耕地整理工程”等项目,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占补平衡工作力度加大,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加强,同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99%,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58700亩,水土流失得到一定遏制。

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建成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乡镇、村布设立多个信息采集点、多条涉农信息采集渠道;建立1个县级信息中心、 11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及时向农民提供各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有效的指导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了农产品交易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普定县着力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不断优化。累计完成各类公路建设(含改造)798.7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535亿元。其中,完成通村油(水泥)路建设714.5公里,完成县乡道改造58.716公里,完成油路大中修25.5公里,危桥改造

7

682.05延米,完成农村公路安保设施210.557公里,建成客货枢纽1座,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200个,完成乡镇渡口码头建设46道,建成便民码头建设2座,完成7整治航道0.5公里。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通达力不断提高。

四、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速度加快,为“三农”服务、为民生服务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强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等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强,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乡财县管、省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及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目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顺利,坚持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摆在重要位臵,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良好进展,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清理化解乡村债务改革试点工作开展顺利,乡村债务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第二节 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农产品特色不明显。普定县农产品种类大多为与县外差别不大、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普通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产品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难以满足现阶段各地城乡

8

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

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强。“十二五”期间,普定通过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技术服务等,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但这些农业特色产品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效果不明显。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全县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上初具规模,但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仍然滞后。 全县也为建立一支专门的质量安全指导、监测队伍,全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绿色、有机等高层次的农产品规模小、加工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户对质量认证、产品标识等认识不足,难以充分参与中高端农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对农户带动效应低

到2012年,全县有耕地60.02万亩,农民人均面积0.61亩,户均耕地面积小,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工作多,农产品生产费用普遍偏高,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提高,缺乏相对比较优势,难以参与市场竞争,也满足不了农民增收需要;此外,各村中介组织发育不足,市场建设缓慢,龙头企业和回乡农民创办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户带动力不强。

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风险不强

近年来,普定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占整个社会投入的比重仍然很低。全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依然偏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旦发生洪灾、冻灾、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或暴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