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制作:商秀秀 审核:高二历史组
【考纲·课标·考情】 考 纲 辛亥革命 课标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考情 已考点:辛亥革命的背景、性质、影响; 五四运动的影响 备考策略:注意把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五四运动 政治:国际) ; 背景 国内) ; 经济:一战后, 快速发展, 力量壮大; 思想文化: 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爱国运动。 概况 影响 1)口号 2)中心 3)主力 4)高潮 5)结果 1) 2) 3) 4) 5)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即: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主干回扣·基础梳理】(C层) 一、辛亥革命
探究1:温习15课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辛 亥 革 命 政治: ; 背景 经济:甲午战争后, 初步发展; 思想文化: 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概况 1、准备 1)组织方面:先后成立 、 等革命团体; 2)思想方面:革命派与 展开论战,宣传 思想 2、兴起 1)时间: 事件: 2)影响: 3、高潮 1)1912年1月1日 2)1912年2月 3)1912年3月颁布 4、结果 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 1)性质: 2) 3) 『要点诠释』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
革命性质 革命范畴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斗争方式 历史功绩 影响 二、五四运动 探究2:温习16课了解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综合探究·能力提升】(A层) 阅读下列史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另一个则存在与人们心里,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已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第 1 页
探究1: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说的“两个”“辛亥革命。(4分) 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现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探究2: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探究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五四运动的看法。(2分)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一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1)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中国近代化先驱;3)移风易俗的倡导者;4)有世界影响的伟人。其中2、4评价的角度是( ) A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
【拓展延伸·核心深化】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成功:
1)推翻满清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的宪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从世界影响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真题在线·强化演练】(B层)
1、(2019年广东高考)下图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