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电视、电脑、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经过调查我发现咱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家买了新房子,装修得特别漂亮,谁愿意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大家,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家,想一想这里复习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学生说,教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复习学过的基本图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图 ,(看书上的图片) 2、你喜欢这些图案吗?为什么喜欢? 3、每个同学说说第一个图案里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 (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4、汇报基本图形(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彩色笔勾出图形的轮廓) 5、小组2个人互说第2幅图的基本图形,说完后汇报。 (学生能够从各种图案中分析出基本图形,并能借助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 6、要是你画,你怎么画?(举例子说明,并用电脑演示) (感受旋转、平移、对称的现象) 7、你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设计图案吗?一会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设计,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图形去画,然后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涂色,鼓励学生设计独特的图案) 8、学生自己设计 9、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评价,大家先说说怎样去评选呢?(让学生说出评选的条件再进行评选) 10、展示作品并分析图形。(按照得星的先少后多评选,把优秀作品放到ppt) 11、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创作奖、色彩鲜艳奖、态度认真奖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谈谈学习收获 四、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颁发奖状 二次设计 五、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教学反思:

八 加与减(二)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 1.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的: 2.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直尺和草稿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导入(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师: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的爱心活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展示照片)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捐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出示统计表)这里就是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搜集信息) 师:你们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就来用以前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我们学校低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独立列式 2、估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孩子板演} 4、交流算法,互相评价 5、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自己探索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啊,无论用怎样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计算准确,有没有同学计算出现了失误的?大胆说说你错在哪? (肯定、表扬:诚实、勇敢!感谢:正因为有了你的问题,同学们计算时才会更加注意) 6、试一试:“我们学校高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先估算,然后独立练习,小组交流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做完了的同学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座说一说) (2)小组汇报 三、我能行 计算比赛p75 1.用竖式计算 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根据你的经验,用这种方法计算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想提醒大家的?(两至三人谈) 四、联系生活、发散延伸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想不想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礼物呢?商店里有很多儿童商品,如果这次爸爸妈妈让你自己去挑选购买,只能买三件,你想买些什么?该付多少钱? 如果你买的商品限制在100元以内,钱够用吗?如果不够,你打算怎么办? 五、小调查: 调查我们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人数,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95=317(本) 1.估算 100+100+100=300,大约300本。 110+100+100=310,大约310本。 2竖式计算: 118 118 +104 104 ———— + 95 222 ———— + 95 317 —— 317 3凑整简算 (1) 118+104+95=100+100+100+18+4-5=317 (2) 118+104+95=110+100+100+8+4-5=317 答:建设小学一共捐书317本。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运白菜

教学内容: 运白菜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