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相长”的原则。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课程运用了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视频资料观摩法、体验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比较特色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1)体验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景剧、模拟场景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仓储与配送情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教学法

设计了13个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2.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

(1)《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建奇主编。 (2)《仓储管理实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黄静主编。 (3)《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周盛世主编。 (4)《物流仓储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薛威主编。

4.教学条件建议

设备、场地:多媒体课室,相应的影视音像资料、物流仓储仿真系统。 5.师资条件建议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求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物流理论功底,善于学习和掌握物流仓储与配送部分的最新成果,充分了解当前的物流现状、仓储、配送现状,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结合社会教学的意识,具有现代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先进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要求经常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强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完善教师科研和教学相促进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考核原则

(1)评、考结合,以评为主原则。

欢迎下载

(2)伴随教学过程的动态考评原则。

(3)“四结合”原则,即课程学习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学习考核相结合;

2.评价和考核体系构建

(1)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两个方面,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0%,70%,形成了全程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培养的思想。

(2)本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具体见下表

项目 态度 主要观测点 出勤情况(50分) 课堂表现(50分) 项目汇报(50分) 评价主体 教师 分值 100分 项目比重 30% 备注 能力 方案设计(50分) 教师 100分 70%

六、其他说明

1、 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和主题分类,自编实训指导书。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时数和研究特长,在设定主题中有所侧重。

2、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主题安排项目设置,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观察、调查、分析,并对观察结果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布置主题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要求把项目作业报告或者小组讨论稿作为作业上交。每堂课前组织一至二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准备课前讨论发言的小组要求把讨论内容写成书面稿,在课前的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分组一般由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划分,每一个活动或者课题要求小组不同成员轮流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