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25页。 【教材简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青岛版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继续,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经过一定的引导学生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得数,老师课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学生只要学会了这部分内容,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就可以将方法迁移过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 2.通过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
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
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道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谈话:这是我们在前面学习中欣赏过的美丽的街景。请仔细观察画面,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信息预设: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 问题预设: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板书) 谈话:要求一共有多少盏灯?你会列算式吗? 预设:23×12或12 ×23(板书)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回答:求2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谈话:求23个12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回答预设:以前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谈话: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23×12你会算吗?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梳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提供依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开始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交流各种算法。
谈话: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算法。
谈话:谁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预设1:我估算:12≈10 23×10=230 23≈20 20×12=240…
追问:23×12的实际得数比估算出来的数大还是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①在试算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来分析23乘12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从而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2看成10,估算出的得数230,是10个23的和,还有2个23没算在里面,为下面口算准确得数渗透一些方法,实际上这也是新知识的一个生长点。②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的结果,培养学生用估算验证的意识。】
(2)预设2:我会口算:23×10=230 23×2=46 230+46=276 20×12=240 3×12=36 240+36=276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讲述口算方法,有疑问的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问题预设:10是怎么来的?2是怎么来的?......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点子图。让有困难的学生在点子图,圈一圈、说一说,并想一想每一步都是表示哪一部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点子图理解口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