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下载本文

的毒力和数量有关。 二、病 原

? 可进行组织培养,如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继代培养。接种乳兔可连续传代而使其对猪致病力减弱。

? 对青霉素、磺胺类药不敏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和土霉素等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 对外界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弱,常用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三、流行病学

?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也可经健康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传播。

? 该病仅发生于猪,乳猪和断乳仔猪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生产母猪,特别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有较高的易感性;成年猪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 当猪场从外地引进带菌猪时,常可引起本病的暴发。有的猪场连续不断地发病是由于病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断排菌的缘故。

? 传播缓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 无季节性,但寒冷、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多见; ? 饲料质量差、猪群密度大、通风不良易发; ? 继发感染时症状加剧、死亡率升高 四、临床症状

? 潜伏期10~21天,自然感染约为21~30天。根据临床经过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但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中的妊娠后期至临产前的母猪以及部分断奶小猪。

? 多突然发病,呈犬坐姿势,精神不振, 体温升高,鼻流浆液性液体,食欲大减甚至废绝,饮水也减少; ? 呼吸困难,呼吸音数米外可闻,呼吸次数剧增,达60~120次/min,呈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

? 慢性型一般由急性病例转变而来,主要症状是长期咳嗽,多发生于清晨、晚间、运动后或进食前,初期咳嗽次数少而轻,后渐加剧。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病程较长的小猪形成僵猪。

? 食欲变化不大。

? 若继发感染则可能转化为急性肺炎。

? 隐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来。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轻度咳嗽,呼吸、体温、食欲、大小便常无变化,但用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发现肺炎病变,该型在老疫区猪群中的比例较大。

? 加强饲养管理时肺炎病灶可逐步吸收消退而康复。反之,病情恶化而转变为急性或慢性型,甚至死亡。 五、病理变化

? 主要病理变化部位是肺脏,其次是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 急性病例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其心叶、尖叶、中间叶

及膈叶前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灶,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然后波及到膈叶。 ? 初期病灶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灶颜色逐渐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 六、诊 断

? 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初步诊断;隐性感染猪则依靠实验室方法或使用x线透视胸部确诊。

? 病肺触片检查 取病猪的病变交界处的切面,制成触片,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镜检

? 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多采用江苏2号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通常传代6-7次后可直接进行涂片镜检观察。 七、鉴别诊断

? 注意与猪肺疫、猪肺丝虫、猪流感进行区别。

? 猪肺疫: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程较短、死亡率高,主要病变为败血症变化或纤维素性肺炎,心血或肝抹片、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 肺丝虫病解剖后可见气管、支气管管腔内有肺丝虫堵塞。

? 猪流感病程短,喷嚏、流鼻液和肌肉疼痛明显,秋冬季常流行。 八、防 制

? 目前尚未发现气喘病的种猪场的种母猪、种公猪进行右侧肺内注射免疫,仔猪45-60日龄左侧肺内注射免疫。

? 通过长期监测、免疫、隔离、消毒和及时治疗、淘汰保持健康场的净化。

? 坚决贯彻“自繁自育”的方针,严禁从外地输入猪只。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流行。

? 已经发生猪气喘病的猪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 ? 种猪和新生仔猪右侧肺内注射接种弱毒冻干疫苗。 ? 仔猪可进行二次免疫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 气喘病感染严重猪场,如哺乳仔猪发病率提高,猪场又必须使用抗生素,则吮乳仔猪应用1-5日龄首免、10-20日龄加强免疫的早期免疫程序,同时对猪舍严格监视和发病猪隔离,并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和转群消毒。

? 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包括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土霉素碱等抗生素。

? 在治疗猪气喘病时,这些药物的使用疗程一般都是5~7d,必要时需要进行2~3个疗程的投药。

? 泰乐菌素每1ml饮水加0.2g,连用2-5天;混料时每吨饲料仔猪20-100g,生长期幼猪20-40g,肥猪10-20g。 ? 泰妙菌素预防量0.004%(连用3天),治疗量0.008%(连用10天)。 ? 免疫预防 乳兔减毒和细胞培养制备的菌苗接种猪能产生一定的保护力,但这些弱毒苗尚欠安全,目前尚未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外推出猪气喘病灭活苗,经一些猪场使用证明免疫效果良好,使用安全。

猪伪狂犬病

一、病 性

伪狂犬病(PR)又称为假性狂犬病,是一种由猪疱疹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奇痒、呼吸困难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障碍,流产及产后幼畜发病死亡为主要特征。

本病于1902年由匈牙利Aujeszky首次报道,本病与狂犬病临床上有类似之处,初期还误认为是狂犬病,后来通过实验才认定是不同于狂犬病的一种独立疾病,才改用伪狂犬病这一病名。 二、病 原

病原是猪疱疹病毒I型,具有疱疹病毒共有的一般形态特征。

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毒力的强弱却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毒株对成年猪仅能引起亚临床症状,很强毒力株才能致死成年猪。

病毒在8℃可存活46天,24℃可活30小时,57℃可存活30分钟。

病毒在pH6-11的环境中稳定,在50%甘油盐水0-6℃保持3年仍有感染力。 纯酒精作用30分钟、5%石炭酸2分钟可灭活,2%福尔马林、1%苛性钠能迅速灭活病毒。 三、流行病学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 。 由个别地区流行变为普遍流行。 上升为养猪业损失最严重病种之一。

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误诊现象较普遍。 流产和1月龄以下发病死亡的临床症状减少。 以带毒和衰竭综合征残次猪增多。 病理变化不典型。 四、临床症状

母猪主要临床症状是流产和产死胎。母猪感染后约20天发生流产。流产和死产的发生率约50%。易感母猪产下的仔猪造成的死亡最大,死亡率可达100%。 新生仔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1℃以上,运动失调、痉挛、后肢麻痹、转圈等神经症状,并伴有呼吸困难、呕吐和腹泻。仔猪感染后一旦出现症状可在24-48小时内死亡。

成年猪症状轻,不死亡,除非强毒力毒株才可致死。但可成为隐姓带毒,变为日后的主要传染源。 五、病理变化

见到脑膜明显充血并有过量的脑脊液。 淋巴结小点或周边出血和轻度充血。 肝和脾偶有1-2mm大小的白色坏死。

重病的鼻、咽粘膜充血,坏死性扁桃体炎。 肾出血,肺出血水肿,心肌出血。

流产胎儿可见脑壳和殿部皮肤有出血点。 六、诊 断

伪狂犬病综合症状的典型表现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结合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

如果要获得确切的诊断结果,须在动物出现昏迷时捕杀,或从死亡不超过1小时的动物采脑组织、肺和扁桃体进行实验室检查。

将新鲜采的脑组织、肺和扁桃体等研抹磨加生理盐水制成1:4混悬液,加双

2000单位/ml、离心。

于健康家兔颈后皮下注射2ml上清混悬液,(设健康对照家兔颈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ml),注射后每天测温2次,注射后2-3天家兔体温升高到41-42.5℃。 家兔体温升高后2-4天注射部位出现奇痒临床症状,奇痒出现后1-3天死亡,对照家兔不发病

将新鲜的脑组织、肺和扁桃体等研抹磨加生理盐水制成1:4混悬液,加双抗2000单位/ml、离心。

上清混悬液1-3天龄小白鼠皮下注射0.2ml,脑内下注射0.02ml (设对照鼠鼠注射生理盐水同量),中鼠皮下注射0.5ml 。

乳小白鼠注射后3-5天发病,并出现神经症状,出现症状后2-3天死亡,部分中鼠可见奇痒临床症状,奇痒出现后1-3天死亡,对照鼠不发病,可初诊为伪 狂犬病

七、防 制

非疫区要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杜绝引进带毒畜群。

疫区应进行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为伪狂犬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及基因缺失苗。

种猪场应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猪。

免疫:母猪每头殿部肌肉注射2mL,配种前注射或每年注射2次;疫情流行和阳性猪场每胎产前15-30天再注射一次。

小猪每头殿部肌肉注射1mL。流行期间乳猪也应进行免疫,可采用1-3天龄鼻粘膜免疫,20-30天龄殿部肌肉再注射1mL。 该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猪细小病毒病

一、病 性

?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猪,母猪本身通常无明显症状。 二、病 原

?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

? 圆形或六角形,直径22-28nm左右,核酸为单股DNA,病毒无囊膜 ? 培养:猪肾、猪睾丸细胞、PK15,ST、IBRS2等,病毒的培养与培养细胞同时接种或在细胞未长成单层之前接种,可在细胞内复制形成核内包涵体

? 血凝特性:可凝集人的\型\细胞、豚鼠、猴、小鼠和鸡的红细胞 ? 抵抗力:对热、消毒药抵抗力强,耐PH2-9,70℃2小时才失活,80℃可耐受5分钟。 三、流行病学

? 只发生于猪,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和野猪均易感。

? 病猪和带毒猪、妊娠后期感染出生的胎儿,污染的猪舍可能是病毒的主要储藏所。

? 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消化道、呼吸道、精液和交配传染

? 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其引起的流产,死产多发于8~10月,主要是春夏期间配种的初产母猪。流产可发生于全部妊期,以妊娠中期前感染最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