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下载本文

政治方面我也再讲几句。政治方面,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是宗法式的,家长式的,因为它认定它要统治的并非蛮夷之族,而是家里人,是自己人,因此它要强调什么是很清楚的。它肯定不主张、也不敢主张拿武力来统治人民,而是试图用德的方法来统治,强调德治。但是有了德治,它讲不讲法?有法,它叫王法。所以中国传统社会以德治为主,以王法(法治)为辅。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德治又从何开始?从皇帝开始。皇帝首先得是一个好皇帝,有一整套的东西,从小就有博学的师傅教他。四书五经,他必须读得烂熟。德治强调,只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好的统治者。同理,下面的官员,也都得通通去念国家认为可以陶冶出好的人格的那种书,比如四书五经。这一套书涉及到仁、义、礼、智、信各个方面,但核心是如何修齐治平,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休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成了一个合格的好人,才能够参与管理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先强调这一套东西,然后才有相辅助的各种具体法令。而西方不是这样,古代的西方虽然也有宗法制,但更多宗教内容,再加上较为完密的法律。稍后的西方社会则主要是力制加上法制。所谓力治无非是警察呀、法庭呀这一整套非常严密的东西来强制执行。但是在近代的西方,则又主要是以法制为主,然后再辅以力制。不服从的话,有监狱在那个地方,有警察,有法院,整个这一套东西。因此它是以法制为主,以力制为辅;而中国古代是以德治为主,法制为辅。

政治方面最敏感的题目是民主问题。这两大形态的社会,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今天大家都在谈论民主。谈论的结果是,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以前没有民主,好像全是专制,好像只有西方社会才存在民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民主是另外一种民主。这就牵涉到要说清民主到底是什么,得从概念上探讨一下什么是民主?照我看来,民主的真髓,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就是说,每个人有多大的机遇从社会现存的权利总和中获得自己想获得的一份权利。或者说,应该用什么机制来使大家分享权力(包括发言权)的方式比较公正?古代中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摸索了两、三千年,终于找到一个方法,什么办法?考!用严格的方式来进行考查、考核!因为学者们研究过来、研究过去,发现无论多么有德行的英明的天子,要永远都能准确无误地遴选出贤才,是不可能的。权力更不能靠皇帝想当然地给谁就给谁, 怎么办?只有连皇帝都无法干预的考试才是相对说来比较公正的形式!于是发展出一个科举制,用科举制来考,考的人合乎条件,就可以当官,白屋可以出公卿。你就是一个讨饭的,你考上了就可以做状元,就可以当宰相。所以从唐宪宗到唐懿宗的133个宰相中,有104个宰相是进士,进士的文化水平有多高?相当于博士。实际上比博士水平还要高一点。104个博士来管理国家事务,你说唐朝的文化为什么会那么发达,会走在全世界的前面?这道理非常明显,这么高文化水平的人在领导这个国家,怎么会不发达呢?这些进士辅助皇帝,和皇帝分享权力。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从社会的不同层面代表了不同的声音进入国家执政集团,与

皇帝一起共同讨论如何治理国家。皇帝个人的看法,也常常被他们以委婉的方式否决,相应的监察制度、监察官员,各类谏官、拾遗之类,整合起来,构成一种以皇帝为首以知识分子精英为主体的统治集团,各类方针政策,常常要经过朝廷大臣的公开辩论,才能最终定夺。这种讨论有时不限于朝廷官员,普通人有妙计妙策也可以上书。地方官员或学者有时还可以进京与宰相(总理)为首的朝廷官员就某一国策进行面对面的平起平坐地辩论。比如至今尤存的厚厚的一本《盐铁论》就生动地记载了地方学者(贤良、文学)等与朝廷的财政大臣在皇帝面前就盐铁应该官营(国有)还是私营(私有)进行了面对面地唇枪舌剑的大辩论。这不是民主,是什么?人们习惯于说皇帝专制。皇帝有时在某些方面确实专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皇帝一个人专什么制?没有一个权力集团帮他出主意、想办法、鉴定可行不可行,他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由知识分子精英构成的权力集团。这些人都是主要靠考试才当上官的。当然有人会说,科举考试有作弊的现象。试问天下有哪一种考核制度没有作弊的现象?考试会作弊,一点不考,任人唯亲,倒反倒不是作弊了?笑话。实际上古代科举考试是很严格的,比今天的考试制度要严格得多。所有的考生如果品行不端,只要有人检举,立刻取消考试资格。清朝若干朝代的科举考试还禁止八旗子弟参加考试,以防作弊。凡作弊者,有牵涉的官员往往有杀头之虞,其余考生,亦往往连坐,充军、流放、抄家,不一而足。考卷实行弥封制,今天叫密封制。考生做的卷子要专门雇人全部用朱笔重抄一遍,姓名也全部弥封,以防考官认识考生或考生笔迹。这种防范

措施,往往连皇帝都难以开后门。如果仍有不良现象,那是必不可免的例外,不能说这种考试形式本身是坏的。这种文官考试制度被介绍到了西方,使西方人大开眼界。传到伏尔泰那里,伏尔泰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原来中国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这样先进的文官制,居然是不靠上帝的恩惠而是靠人自己的理性来管理的人的社会。他发现西方人都是靠打打杀杀,你拉一帮,我拉一派。今天把他推上去,明天把他拉下来,靠这个。根本没有什么公正地遴选考核行政官员的机制。所以后来现代西方不断地在学古代中国的这种文官考试制度,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学到手。对科举制要辩证地看,例如它考试的内容,就有偏废,对科学技术方面的考试比较薄弱。但是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进行改进,把它本身全盘否定,是否妥当,很值得反思。在五四的时候,出于某种政治原因,暂时废除,情有可原,但后来人应该把它合理的成分吸收出来,加以改革利用。比如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在某种程度上与科举考试就有相似的地方。当然,我觉得还做得不够。拿科举跟西方的选举相比,哪种形式的实际民主含量高,值得探讨。西方民主主要是靠所谓的选举来实现。但选举哪赶得上科举公正?科举是严格的考试,选举就是拉帮派,就是这一派那一派,各派把自己觉得好的人推上政治舞台,没有客观准则。其实你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会发现,但凡你推举一个人,往往是推举和你利益相关的人,你说哪一个人最厉害、最称职,你没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考核你怎么知道?你只能凭印象。入大学靠推荐选拔之所以行不通,最终走上今天的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就是同样的道理。

西式选举制的作用的实质是各个利益集团在利害权衡上的摩擦交锋,最后达到一种权益制约作用,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根本无缘挤入权力集团。当然这种制度客观上也能产生一种民主的效果,但是它跟中国的这种科举式民主比起来,显然是落后于中国的这种民主形式的。所以这种民主形式,可以说是中国的古代的知识分子精英民主制。而西方的民主制是通过选举而来的党派式竞选民主制。

中西文化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有趣的比较,比如艺术的比较、文学的比较、建筑的比较、风土人情的比较、音乐、体育等等的比较,时间有限就这样结尾吧。

中西文化比较的些规律性的东西我姑且概括为中西文化是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我以此题目写过一篇文章,已经发表了。有兴趣还可以参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