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卷 下载本文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 )

① 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 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 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④ 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 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

A. 为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充足睡眠时间,黑龙江省决定全省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8:OO。

B. 春节小长假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行安全平稳,累计派发旅客4.1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

C. 他指出,要注重培育核心企业,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全链条,实现高新产业的颠覆式、爆发式增长。

D. 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释放出鼓励创新、兼容并包、共同发展,赢得了喝彩。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4分)( )

A. 在欢迎张笃行重回母校的晚会上,主持人发言:“这套丛书,收录了多位大师的作品,张先生的作品忝列其首。”

B. 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 为恭贺张老师乔迁新居,我送上画作,对张老师说:“学生水平有限,画艺不精,敬奉涂

第 9 页 共 9 页

鸦之作,权当补壁。”

D. 一次慈善活动结束后,举办方对媒体说:“感谢大家能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会妥善使用善款。”

1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 《水浒传》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B.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C.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 科瓦连科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人物,他在生活、思想上都有很多“套子”,这些套子的形成是和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就是说,只要有准备只要努力了,就能够抓住机遇。如果自己不准备,没有能力争取,机遇不会自己来,等待只能是一败涂地。相反,只要自己有实力,机会必然会到来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间题而已。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 ①准备了努力了,未必就能抓住机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这一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0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C.试题分析:A项,把“物品、资源、空间、知识”“整合在一起”说法错误。B项,“变‘所有权’为‘使用权’”说法错误。D项,逻辑关系不当,原文是“我国民众的基本素质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监测系统和预防技术的完善,使实现供给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信任确证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共享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2.B试题分析:B项,反面论证只是一带而过,并非“充分”。

3.B试题分析:“放手推广”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人们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出来进行

第 11 页 共 11 页

循环利用,需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低于私有化的成本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在使用之后实现对于产品的立即剥离,真正做到了即需即用,即用即抛,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4.试题分析:攒动:cuán dòng拥挤在一起晃动。 5.D试题分析: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6.A试题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体现的是一种清新美。

7.①照应题目;②点明题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③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④以诗句入文,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诗意美或者文化内涵)。

8.①《一剪梅》,“鸿雁长飞光不度”②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D试题分析:题中D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错,原文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10.CE试题分析:题中A项,原文说“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选项中漏了参考部分。B项,偷换主语,“学校”错,原文说“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主语是家长。D项,“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错,原文只是“出发点”,是愿景,不是事实。

11.(1)“走班制”无法有效落实;(2)选考制度和个人兴趣、特长不匹配;(3)多样选择加重职业规划压力,学生负担加重。 13.A,“表”没有分条陈述之意。 14.D不是张建封向皇帝求情。

15.①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亟”“恚”“去”)

②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是故:因此;斯:这;效:效果;计:计策;始:才;速:招致。)

16.B①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②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