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题库答案整理 下载本文

7、环境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种答案) 答:(1)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段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接着统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

(2)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第二种答案) 答:(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

8、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样的独特作用?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用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1)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要使这种可能性的因素变成现实性的因素,只能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才能实现。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第四章、教育制度

1、我国当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类型,并对其进行评述。

答:经过改革,如今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高度集中的传统行政体制基本被打破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获得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但由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央集权制,以及人们传统的教育国办等思想的影响,给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带来较多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进一步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自己发挥)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我国国家教师制度有哪些内容?

答: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法定的教师职业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教师资格条件包括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四个方面。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符合上述几种条件,经过法定程序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1) 学生是发展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3)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教师角色?

答:(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应当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第六章 教学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是教学最基本的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1)制定教学计划 (2)备课 (3)课堂教学 (4)实验教学

(5)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6)课外辅导与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

3、历史上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1)个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3)分组教学制 (4)道尔顿制 (5)文纳特卡制

4、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缺点?

答: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

部分学生;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5、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点?

答: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 ②谈话法 ③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 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实验法 ②实习作业法 ③练习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讨论法 ②研究法

7、教学策略有哪些类型?

答:1. 内容型策略 2. 形式型策略 3. 方法型策略 4. 综合型策略

第七章 课程

1、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一是可传播性,二是可操作性,三是和谐性,四是相对优越性。

第二,交流与合作。经常交流有关课程计划方面的情况,并能达成如何实施的共识,对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职责。

第四,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

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简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能力的培养。 (4)重视个别差异。

3、我国课程是怎样分类的?

答:1. 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 按照学生选修课程的强制性程度划分,可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 按照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5.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与管理的不同主体,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八章 德育

1、我国当前德育包含哪些内容?

答;1. 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答:(1).爱国主义教育

(2)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7)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3、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践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4、当代有影响力的德育模式有哪些?

答:(1)认知模式 (2)体谅模式 (3)社会模仿模式

五、论述题:

1、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与标志性成果。(第一章 )

答: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

(1)第一阶段: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