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安徽省近五年中考数学试卷知识点分析与总结,推荐文档 - 图文 下载本文

2010年安徽中考数学分析

1、试题结构

今年中考的数学试卷试题结构与往年相同,继续保持了中考命题思路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一

题目数 分值 百分比 选择题 10 40 26.67% 填空题 4 20 13.33% 解答题 9 90 60% 数与代数 12 72 48% 空间与图形 9 62 41.33% 概率与统计 2 16 10.67% 2、试题特征 ①“数与代数”:正负数的概念,整式、根式、分式的运算,科学计数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 ②“空间与图形”:平行线的性质;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菱形、圆)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种几何变换(旋转、平移与轴对称);图形与坐标;视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简单的推理证明。 ③“统计与概率”: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用枚举法列出所有可能情况,进行简单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归纳思想,配方思想,类比思想,待定系数法,特殊值法,反证法等。 3、试题的考查层次 按照中考考试纲要,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分为四个层次。本套试题的考查层次分布大致如下表: 表二 试题 分值 百分比 了解 理解 掌握 运用 18 8 5.33% 数学活动与思考、解决问题 22,23 26 17.33% 1~6,11~13,15 7,10,16,17,19,20 8,9,14,21 47 31.33% 44 29.34% 25 16.67% 第9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探究能力。第18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第23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实验与论证能力。 第2题,第11题,第12题,第15题都是直接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涉及实数的计算,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计算和不等式的运算。

第3题,第13题,第20题是考查学生简单的几何推理能力和几何运算能力。

第16题,第19题题干给出了参考数据,主要考查学生引用参考数据及估算的能力。 第4、6、10、16、19、21、22题,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建立恰当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套试题涉及到实际应用的试题约有54分,占36%。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套试卷的第9、14、18、20、23题都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使试卷具有恰当的区分度,符合中考试题具有部分选拔功能的要求

其中第15题,第16题,第17题分别考查分式的运算,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学生都能得满分。第15题有部分同学由于计算不认真而失分,第16题有部分同学审题时没注意到参考数据()而失分, 第17题有些同学不理解关于轴对称点的特征而失分,反映出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18题主要考查图形变换。将初中所学的三种全等变换(旋转、平移与轴对称)放在同一问题中考查,是一道绝妙的好题。大部分学生能解答出(1)问,不能解答出(2)问,此题得分不理想,说明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探索、发现、描述的能力不足。 第19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降低率的含义,能建立恰当的方程模型,在求解时要充分注意应用参考数据(),在第(2)问中要求学生会正确进行估算。本题部分学生由于解题不够规范而导致失分,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建立恰当的方程模型来求解,说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足。

第20题有多种证明方法,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证明,但书写时有部分学生条理不清楚,而导致部分失分。说明部分学生思维混乱,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第21题考查具体情境中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以时事“上海世博会门票”为背景,突出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第(1)问列举所有可能结果,学生有多种解决方法,可以用枚举法,可以用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求正整数解来解,也可以用不等式来求解,是一道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好题。本题学生得分良好。

第22题着重考查函数知识。涉及到“一次函数中k的含义”,“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 ,“讨论函数的增减性”等。这些知识对学生后续的高中学习十分有用,为初中升高中进行了有效衔接

第23题是试卷的压轴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第(1)问由相似比切入,第(2)问让学生给出特例并加以说明,第(3)问则在特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反证法证明其不存在,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步步深入。本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整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题,区分度较好,优秀学生能在这一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起到了较好的“选拔”作用。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1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8大题,23个

小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10小题),第二题为填空题(共4小题),第三到八题为解答题(共9小题). 试卷的基本结构如下: 序号 一 二 三 ~ 八 二、题型细分 1、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A.题型特征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期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0分. B.题型特点 1.试题着重考查了“双基”,考查了数学中的重点、重要知识,考查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如简单的实数大小比较(第1题)、科学记数法(第2题). 2.考查内容紧扣考纲,主要考察简单的概念及计算,没有出现“怪、偏、繁”题. 考查内容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科学记数法 三视图 实数 统计与概率 三角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及弧长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菱形 考查类别 计算 概念 图象识别 计算 概念 运算 运算 计算 运算 综合应用 难易度 易 易 易 易 中 易 易 易 中 难 解答题 9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题量 10 4 每题分值 4 3 总分 40 20 所占比例 26.7% 13.3% 15~18题每题8分;19~20题每题10分;21~22题12分;23题14分 90 60% C.试题考点

1. 难试题的起步较低,坡度不大,以基础性试题为主,难度较大的试题只有最后两道题(第

9、10题). 2. 考点设置规律性比较强:主要集中在基本定义、基本运算、简单综合应用方面,这也是

我们在设计题型时要借鉴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D.题干和选项:

1. 题干的语言表述比较简洁明了.

2. 选项的设置均为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结果的选项,干扰性比较强. 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1.设置题干要简洁明确,逻辑要合理,脉络要清晰.

2.难易度把握要适当,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以适量的中等题目,难

题以1到2题为宜. 3.考查知识点不宜太集中,应均匀分布.

4.选项设置方面:四个选项应保持长度相等,或两两一致.选项的内容要为学生易错易混淆选项. 2、填空题 题号 11 12 13 14 A.题型特征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 B.题型特点 1. 综合看来,填空题难度适中,4道题中第14小题较难,其余题目较容易,考查知识面较广,前2题主要是考学生的基本能力. 2. 填空题中考查定义运算的题目有1个,考查基本运算的有2个,综合考查的题目有1个. C.试题考点 考点设置知识面比较广:主要集中在不同知识点的简单综合运算、应用方面. D.题干和填空内容:

1. 题干的语言表述简洁,使学生对题意的把握表述明确. 2. 所要填空的内容均需通过一定的计算才能得出. 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考查内容 因式分解 幂的计算 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新定义的运算 考查类别 计算 概念 运算 运算 难易度 易 易 中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