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3-1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下载本文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理解闭和电路欧姆定律

(2) 通过分析,掌握测定电动势与内电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设计电路和选择电路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

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

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 开两节电池,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现在有一个干电池,要想测出其电动势和内电阻,你需要什么仪器,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

(1)E= U + I r实验电路:课本图2.9--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出两组电压、电流列方程解。 (2)E=I R+ I r实验电路:课本图2.9--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阻箱。测出两组电流列方程解。 (4) E=U + Ur/R实验电路:课本图2.9—3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阻箱。测出两组电压列方程解。

这几种方法均可测量,今天我们这节课选择用(V)、(A)测量的这一种 (二)、新授课

2、选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

(1)讨论分析: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电流表0�0.6A量程,电压表0�3V量程。 滑动变阻器0�50Ω。 (2) 选用电路

提出问题:选用电路时,还可将(A)接在外面,原则上也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在做实验时是否两个都可以,还是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两种方式测量都会带来误差。 引导误差分析:

选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确定,现在要想测出电源的内阻,如果采用图乙方式,最后得到的结果相当于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的总和,而两者相差又不太多,这样一来误差就会比较大,所以应采用图甲的电路图。明确各仪器的规格。此外,开头一个,导线若干。 3、数据处理:

将数据描在图上,利用图线解决问题。

(1)图线的纵坐标是路端电压,它反映的是:当电流强度I增大时,路端电压U将随之减小,U与I成线性关系,U=E-Ir。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是电源的性质,所以也叫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2)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中,U与I成正比,前提是R保持一定,而这里的U――I图线中,E、r不变,外电阻R改变,正是R的变化,才有I与U的变化。 实验中至少得到5组数据,画在图上拟合出一条直线。要求: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并且分布在直线两侧的数据点的个数要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次数 1 2 3 4 5 电流(I) 电压(U) 讨论:将图线延长,与横纵轴的交点各代表什么情况?

归纳:将图线两侧延长,分别交轴与A、B点。 描绘U—I图象:

A点意味着断路情况,它的纵轴截距就是电源电动势E。 B点意味着短路情况,它的横坐标是I=E/r,r=E/I

说明:①A、B两点均是无法用实验实际测到的,是利用得到的图线向两侧合理外推得到的。 4、误差分析:

实验中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选用甲电路得到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引导学生:利用图线及合理的推理 结论:r真>r测 E真>E测

选用乙电路得到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5、课后小结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用合适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