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储能设备 下载本文

3.新兴的大容量蓄电池

液流电池寿命长,可深度放电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与其他电池相比其功率和储能容量可独立设定,系统设计灵活,非常适合大规模储能。它可以应用在电能质量控制、削峰填谷和频率控制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比较迅速,掌握了大量的技术,基本可以进行商业运行。在国外,液流电池已经应用在电站调峰等领域。英国Innogy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多个系列的多硫化钠/溴液流储能电池,同时也开始建造液流储能电站。国内的液流电池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外国的差距比较大,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其中大连物化所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100kW的液流储能系统,效率可达75%。我国液流电池的未来发展应该还要在关键材料上有所突破。

钠硫电池是以钠和硫分别作为负极、正极,钠硫电池比能量高,可大电流、高功率放大。它应用在削峰填谷、应急电源和电能质量调节方面。钠硫电池在国外已经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储能电池了,特别是在日本,2002年日本的NGK公司已经实现了钠硫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并且不断扩大规模,同时在世界各地建造储能电站。国内对钠硫电池进行研究的主要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其与上海电力合作的大容量钠硫电池的研究成功使国内的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钠硫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钠硫电池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最大障在其价格。如果能实现钠硫电池在我国的自主产业化,有望使其成本达到或接近火电水平,那么随着峰谷电价差的逐步加大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实现钠硫电池的规模化应用是完全可能的。

三、电磁储能

1、超导储能

磁场储能就是在电感线圈中充入电流而储存电能。磁场储能中又以超导线圈储能最优。近30年来,超导储能(SEMS)的研究一直是电力系统应用超导技术的热点,尤其是1986年由于超导高温材料(其临界温度达到160K以上)的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显得方兴未艾。由于超导线圈在运行时没有电阻,因此它的储能效率很高。同时它的电流密度远高于常规线圈,可以做到很高的储能密度。另外它可以用极快的速度存入和放出电能,适合于在瞬变状态下,例如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下使用。它的缺点一是需要深冷设备,即使是高温超导线圈也要在液氮温度下运行。另外它与传统的储能设备相比,能量密度还是太小。在大电流运行下它的电磁力对线圈本身所受应力也是一个问题。因此目前它的主要用途还在于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以充分发挥它的快速响应的优点。

在超导的电力应用中,SEMS需要的技术较简单,应作为超导电力应用的主选课题。SEMS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使电力系统产生一种新的元件,它将和其他元件(发电、输电、配电等)一样,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运行水平、电厂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于60年代中期开始低温超导研究工作,在超导材料、超导磁体和低温及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某些领域如高Tc氧化物超导块材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对SEMS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电力部门更应该注视和积极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计划,选择明确和实际的有限目标,争取在未来的电力工业建设方面赶上世界发展步伐。 2、超级电容器储能

超级电容器就是有超大电容量的电容器,它的电介质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因此可以在较小体积小制成以法拉为单位的电容器,比一般电容量大了几个数量级。电容器储能同

样具有快速充放电能的优点,甚至比超导线圈更快。它不需要复杂的深冷设备.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超级电容器的电介质耐压很低,制成的电容器一般仅有几伏耐压。由于它的工作电压低,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将多个电容器串联使用。这就要求增加充放电的控制回路,使每个电容器能工作在最佳条件下。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元件,具有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免维护、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目前,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较为活跃:为不稳定电源提供备用能量,满足电动汽车及电机提供启动加速的瞬时高功率,制动过程的能量回收,调节改善电网中动态电压变化等。在对电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突发性要求的应用场合,通过利用超级电容器备用储能装置,可实现电力能源的快速、稳定、灵活调节,这使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应用前景。

结语:无论是以上的哪种储能技术都在电力系统领域中有着

广泛的运用,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力系统能量管理,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领域,这种作用尤为明显。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积极开展着一领域的研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其中,绿色环保的飞轮储能技术和储能效率高超导储能技术都有很大的前景,必然会在以后的储能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赋,胡玉峰,吴小辰.储能技术在南方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10,4(6):32-36

2.刘殿海.抽水蓄能是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最有效工具[J].中国三峡建设,2011,(3):52-57

3.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

技术化,2011,(6):55-56

4.杨裕生,张立,文越华,等.液流电池蓄电技术的进展与前景[J].电源技术,2007,31(3):175-178

5.温兆银.钠硫电池及其储能应用[J].上海节能,2007,(2):7-10

6.杨盛毅,文方.超级电容器综述[J].现代机械,2009,(4): 82-84

7.吴起凡,吴美潮.超导储能与超导变电站[J].电工技术杂志,2004,(2):76-78

8.夏翔,雷金勇,甘德强.储能装置延缓配电网升级的探讨[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9(24):33-39.

9.魏凤春,张恒,蔡红,等.飞轮储能技术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5,20(2):28-29

10. 程时杰,李刚,孙海顺,文劲宇.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25):1-7.

11.张文亮,丘明,来小康.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8,4(32):1-9.

12. 葛善海,周汉涛,衣宝廉,等.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组[J]. 电源技术,2004,28(6):373-375

13.葛善海,衣宝廉,张华明.多硫化钠/溴新型储能电池的电极制作方法[P].中国专利:CN 147470,2004-2-11

14.张彦琴.铅酸蓄电池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汽车电器,2004,(10):4-6

15. 刘东,黄玉辉,陈羽,柳劲松.基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智能电网兼容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25(34):15-19. 16.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24):1-8.

17.关晓慧,吕跃刚.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储能技术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1,(2):56-60

18.俞振华.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北京纵深 特别报道

19.孔令怡 廖丽莹 张海武 赵家万. 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开关》2008年 第5期.第3页 20.高赐威 张亮.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 《电网技术》.2011年2月.35卷.2期.

21.陈体衔封闭铅酸电池等效电路. 《电池》.1994年12月.24卷6期.255—259

22.余运佳.超导技术在电力方面的应用.电工技术杂志,1997(5):32-40

23.曹楚生.抽水蓄能电站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