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2) 下载本文

.

(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许可证制度 2. 环境管理

3. 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 4. 水事纠纷 5. 国际环境法

1. 许可证制度。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 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的制度。

2. 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 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3. 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是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规定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再以限制总排放量为目标,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削减任务。 4. 水事纠纷,是指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职权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

5. 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污染者负担 2. 捕捞许可证制度 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1. 污染者负担是指由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承担治理环境的费用的一项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 捕捞许可证制度, 是指凡从事内水、 近海捕捞业者, 必须取得捕捞许可证,方可从事捕捞活动的制度。

.

.

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对噪声源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所做的最高限值。 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 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制度。

5.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是指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负有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时,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以保障人类在生存环境方面的共同利益。 ( 六) 简答题( 共 20 分)

1. 环境法的完备阶段的环境立法有什么特点? (6分) 2.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7分)

3. 为了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我国法律做了哪些主要的规定? (7分)

1. (6分)答:环境法的完备阶段的环境立法有如下特点:

(1) 为了提高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 内容,有的国家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2)20世纪 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 法。

( 3) 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转变,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 4) 把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

( 5) 法律“ 生态化” 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在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也制定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的法律规范。

( 6) 环境立法的完备化和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使环境法从传统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 (7分)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

.

( 1) 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

( 2) 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 3) 行为的危害后果。根据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危害后果不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 4) 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大体分为直接因果关系(也叫必然性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也叫偶然性因果关系)两种。

3. ( 7 分) 答:为了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做了专门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作业者应当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实行三同时制度;

(3)采取预防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危害的措施;

(4)海洋排污控制(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防止漏油事故); (5)污染事故的预防和报告处理措施。 1. 列举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

2. 列举五个我国现行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法。 3. 列举《水法》规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种原则。

1. 答: (每种免责条件 0. 5分, 2分为满分)不可抗力、 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第三者的故意引起的、因第三者的过失引起的

2. 答:(答对任意 4个得 2分)《大气污染防治法》 、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 答:(每种原则 0. 5分,2分为满分)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利益兼顾和兴利除害相结合的原则、生活用水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 四) 列举题( 每小题 2分,共 6 分)

.

.

1. 列举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 列举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 3. 列举自然资源的特征。

1. 答:(每个原则 0. 5分,2分为满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 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奖励综合利用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

理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2. 答:(每种方式 0. 5分,2分为满分)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天然孽息、自然添附

3. 答:(答对任意 4个给满分)自然资源具有可使用性自然资源具有相对性、

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

( 六) 简答题( 共 20 分)

1.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应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6分) 2. 破坏自然资源保护犯罪的具体犯罪形态有哪些? (7分) 3. 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立法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耕地? (7分)

1. 答(6分):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 利,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二,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

某些行为, 不至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应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 答(7分):(1)非法捕捞水产品的犯罪;

(2)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非法狩猎的犯罪; (3)非法占用土地改作他用的犯罪; (4)非法采矿、破坏矿产资源的犯罪; (5)非法采伐、盗伐、滥伐林木的犯罪。

3. 答(7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因此保护耕地成为我国土 地管理立法的重要内容。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