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2) 下载本文

.

(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6)鼓励土地整理,防止土地破坏和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三、概念辨析(20分) 1、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答: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也可称之为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 2、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答: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的现象。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从而使自然环境的恢复与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3、环境行政处理与环境行政处罚

答:环境行政处理是指环境行政执行机关依法针对特定的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所作的具体、单方面的、能直接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决定。环境行政处罚是指有权行使环境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对实施了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4、环境要素污染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答:环境要素污染是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一种类型,是指外界物质进入环境,其数量超过环境要素的可含容量或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要素发生某些性能的改变,从而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给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带来危害的现象。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是指对于人体或环境难以降解或不能降解的污染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6. 什么是环境标准,它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是什么?

.

.

37. 环境民事责任为什么实行无过错责任制原则?无过错责任有哪些免责条 件?

38. 什么是国际环境法?它有哪些特点?

39.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应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36. 答:(1)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 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 2) 环境标准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三类。

( 3) 环境标准在国家环境管理中起着如下作用:环境标准是制定国家环境计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 环境标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37. 答:在环境民事责任中实行无过错责任制,首先,是因为在这些诉讼中除少数事故性污染外,绝大多数污染损害都不是出于污染者的故意或过失,且其危害范围相当广泛。其次,污染企业的经营和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染 环境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论加害者有无过错,从加害企业的收益中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才符合公平原则。所以在环境民事责任中,用无过错责任制取代过错责任制,已成为很多国家环境立法中的通用原则。

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1)是不可抗力。(2)是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3)是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38. 答:(1)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 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2) 国际环境法具有如下特点:①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

系,在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国内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 系。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过 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③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

系具有拘束力。④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它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 内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

.

39. 答:(1)“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 2) 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才不致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3)应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6.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37. 《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38. 什么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9.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基本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怎样贯彻该原则?

36. 答:我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法律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 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2)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3)对珍贵、濒危野 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4)控制野生动物的猎捕; (5)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6)严格管理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利用和进出口活动;( 7) 明确单位和个人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和权利;(8)确立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9)对破坏野生动物者给予严厉制裁。

37. 答: 《水污染防治法》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规范中,率先规定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其主要规定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 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并对有排污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该重点污染物排故量的核定制度。

38.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 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1)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奖励综合利用;(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4)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

.

39. 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基本精神是: “ 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这项原则是在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提出的, 当时提出该原则主要是促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核心和理论基础是“ 协调发展” 的思想。 在该原则的贯彻方面:( 1) 应当将环境保护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3) 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 去。

四、简答(30分)

1、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答: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具体分工如下: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工作;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2、简述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限期治理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定机关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作出决定,限期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环境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环境法律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限期治理的对象,包括: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要限期治理。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如污染物的排放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和危害、严重扰民、经济效益小于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二)限期治理的内容,即在规定期限内的治理目标,包括限期治理目标与限期治理期限两方面。对于具体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其目标是在一定期限内达到排放标准;对行业污染的限期治理,可以要求分期分批逐步做到所有的污染源都达到排放标准;对于区域环境污染的限期治理,则要求通过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