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下载本文

9、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予以特护,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方向

熟悉课标,以人为本,算法多样; 吃透教材,把握意图,明确方法; 课堂教学,追求实效,不拘一格; 关注生活,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落实知识,章节过关,重在平时; 设计习题,同步练习,抓好双基; 跳出教材,走出传统,加强实践; 培养习惯,教育主题,享用终生。

纵观全卷,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原理的知识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学生答题情况并不乐观,这反映出平时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和教材的重视不够,讲解不够透彻。现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界定,帮助学生分析体会概念的适用条件,重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将新概念及与之易混淆的相近或相反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概念网络,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常用的原理、方法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2、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是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材料分析题和图表题,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材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最佳材料,教材的信息呈现形式比较丰富,如果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和讨论,除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同时在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比我们单纯的讲评题目应该更有价值。而且回归课本还可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课余时间去调查生活中信息,把数学

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与文字表达能力差等的现象,同时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联系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生活素材,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密切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利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有利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出现的无所谓失分现象,如抄错数据、简便计算过程中非整数结果写成整数结果等。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善于观察到题意的细微变化。要根据题目要求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换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要帮助学生养成写完后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5、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强化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中等生在逻辑推理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上严格要求,对于优秀生,多为其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真正使优秀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少”,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减小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