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说课稿 下载本文

作者 :丁晓平

《汉代儒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汉代儒学》。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汉代儒学》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这一专题中上承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下启宋明理学进一步发展,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汉代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确立起正统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教科书与老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思想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意识,激发对

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结合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及汉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这一问题。并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先秦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给予提示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多与同学交流讨论,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说教学理念

1、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探究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人文素质,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和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3、强调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动态地观察、认识历史和社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焚书坑儒”视频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以及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这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提高他们的读史水平,学会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我具体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大环节,具体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

对上一节课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善进行提问,同时课件展示孔子、孟子、荀子的图片给学生一点提示。这样通过提问复习性问

题,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尽管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倡自强不息,弘扬“仁礼”,并积极参与时政,便是他们并没有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眜,反而屡遭冷遇。那么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后的两个朝代,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通过多媒体辅助,展示课堂探究一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由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文化也走向专制,具体表现就是“焚书坑儒”。

接下来,播放“焚书坑儒”视频,使学生对“焚书坑儒”事件有一个感性认识。视频观看完后,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及课本上“资料卡片”的两首诗,想一想,如何客观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展示课堂探究二)学生思考时,老师进行提示: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要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看问题,注意是否解决当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等。在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得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实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中消极影响占主导。这样就使学生对“焚书坑儒”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儒学在秦朝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暴行,不但无助于巩固统治,反而加剧了自身的灭亡。接下来的汉朝,儒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