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工程地质勘查阶段监理工作总结 下载本文

新建**至**、**铁路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总结

受中铁投资公司的委托,铁一院**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项目部组

织监理人员,遵循铁道部有关文件精神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的具体规定,完成了**铁路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现将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内容、监理方法、监理要点和对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及其成果资料的评价总结如下: 一、监理工作主要依据 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2、《关于开展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2]434号)。

3、《关于加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通知》(铁建设 [2004]644号)。

4、《新建**至**铁路项目建议书》。

5、铁计函 [2005]79号“关于报送《新建**至**铁路项目建议书》补充意见的函”。

6、太中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审查)意见。 7、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关于委托铁一院承担太中铁路勘察监理的函》(2005年2月16日)。

8、《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4)。

9、国家和铁道部制订的工程地质勘察、钻探、测试、试验规程、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二、工程概况

**铁路东起**枢纽**编组站,西至包兰铁路迎水桥编组站和**区段站接轨。位于山西西南部、陕西北部、宁夏中北部地区,走向基本沿307国道从东向西行进。其中**至**正线长度747.051km,**联络线长度为191.736km(起点为定边站中心),线路全长938.787km。

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为Ⅰ级;其中**至定边为双线,定边至**段、定边至**段为单线(预留双线条件);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至定边段为200km/h,定边至**、**段为160km/h,平面预留200km/h的条件。

三、工程地质勘察概况

(一)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经过

1、2003年4月15日至6月4日,进行薛村至迎水桥段初测工程

地质勘察工作。

2、2003年6月10日至7月10日,进行吕梁地区加深初测工程地

质勘察工作。

3、2004年10月3日至2004年12月17日,根据铁道部精神,完

成**至迎水桥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4、2004年12月31日至2005年1月17日,根据铁道部精神,完

成了**联络线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5、2005年3月22日至3月25日,铁道部鉴定中心在**召开“**

铁路可行性研究评审会”,提出了进一步补充完善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意见。

6、2005年4月16日至5月31日,根据2005年3月**“可研评

审会议”精神,完成全线重点地段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受地质控制的线路方案地段作了现场地质调绘,并辅之适量物探、钻探,综合分析后,作了进一步方案优化比选。

7、2005年6月2日至6月4日,铁道部鉴定中心在北京召开“**

铁路补充可研评审会”,经过充分讨论,基本稳定了线路方案。要求铁三院6月20日完成该项目修改可研工作。

8、2005年6月1日至6月18日,根据两次评审意见,进一步补

充完善碛口方案和吴堡以西取直方案及有关比较方案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

9、2005年6月20日,铁三院按照6月2~4日北京补充可研评审会的精神要求,完成了修改可研文件(包括工程地质资料)。

(二)工程地质勘察组织及实施方法

**铁路初测线路长、方案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要求工期紧迫,加之几经线路技术标准的变化,从而加大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难度。铁三院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方法,依据相关批复文件和评审意见反复勘察补充完善。

1、领导重视,加强组织。几次勘察都有院、处专门领导负责,及时组织现场指挥部,组织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必要的机具、测试设备投入生产,为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2、该项目初测主要经历了2003至2005年三个年头(6月20日止),根据每个时段的具体情况,投入不同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

其基本组织形式如下:

项目指挥长:**(主管院副总工程师) 常务副指挥长:**

副指挥长:**(项目设计总工)、** 指挥部成员:各相关专业主管副总工程师 地路处领导小组组长:**

工程地质勘察现场技术负责人:**(项目地质专线)

2003年现场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人员和设备:工程技术人员58人,钻机18台;2004年现场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人员和设备:工程技术人员42人,钻机45台;2005年现场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人员和设备:工程技术人员21人,钻机35台。

3、采取大面积地质调绘和重点复杂地段的地质选线,充分收集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煤矿、气象、公路等与线路有关的各种资料。采用遥感判释、现场调绘、钻探、简易勘探、物探、原位测试、采样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勘察效果。

4、遥感判释主要用来初步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布范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地质构造的性质和活动情况及其对线路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好地质构造发育地段的选线工作。

5、工程物探主要用于煤矿采空区、越岭隧道地区的方案比选勘察,并辅之适量的钻探验证,初步比选方案的优劣。

6、钻探主要用于初步探明桥梁、隧道、路基等重点工程地段的基础地层岩性特征,从而初步查明沿线基本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7、简易勘探(挖探)主要用于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黏性土的取样试验,获取可靠有据的物理力学指标。

8、原位测试,采样试验(水、土、岩)所获取的有关数据,结合相关技术规范,综合分析后提出可靠的岩土工程参数。

工程地质勘察投入的主要人员和设备

时 间 2003年4至7月 2004年10至12月 2005年4至5月 2005年6月 合 计

四、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一)沿线地形地貌特征

线路自**至**至**依次经由晋中盆地、吕梁山脉中南段、陕甘宁盆地三个大的地貌单元。其中**~文水属晋中盆地,大部地形平坦开阔,包括冲积平原、山前倾斜平原、河谷区,盆地西端边缘为黄土丘陵。文水~王家会属吕梁山脉中南段,主要为剥蚀中山、低山及丘陵,地形起伏,山高坡陡,冲沟发育,植被茂密。王家会~迎水桥~**属陕甘宁盆地,主要包括: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梁峁,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冲积平原及河谷阶地及低山、丘陵。

工程技术人员(人) 钻机(台) 58 42 21 15 136 18 45 27 8 98 备注 未计工人和外协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

(二)沿线主要地层岩性

沿线所经地区地层出露较齐全,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分布。沿线地层以牛首山至大罗山东麓一线为界,其东为华北地层,西属祁连地层。

华北地层主要为:**晋中盆地、**黄河冲积平原及丘间谷地分布了新生界第四系黏性土、砂类土和碎石类土,黄土广泛分布于文水以西地区,离石、吴堡、绥德、子洲一带多形成黄土梁、峁及冲沟;山区分布了新生界第三系砾岩、砂岩、泥岩,中生界三叠系砂岩、泥岩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砂页岩、泥岩并夹煤层等,吕梁地区多有可开采煤层(因此,多有煤窑采空区和正开采煤矿);靖边、定边至**、**一带广泛分布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冲洪积粉细砂及粉质黏土。

祁连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泥盆系、奥陶系页岩、砂岩、砾岩,夹煤层,多出露于中宁~镇罗堡一带,与下伏地层平不整合接触。

(三)沿线区域地质构造

本线所经地区受多期构造的影响,盆地边缘及吕梁山脉褶皱及断裂较发育;主要构造线方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由北东向→南北向→北西向过渡,局部为东西向次级构造,构造线与线路走向大部分斜交或垂直,局部平行。

1、褶皱构造:测区内揭露的褶皱构造主要产生于古生代之后,分别属于北北东褶带和南北向构造带两个构造体系。

1)北北东褶带

见于后严村~禅房村一带,主要包括:下王营庄(西)背斜、许

家圪塔向斜、海则里背斜、许家庄向斜等。

2)南北向构造带

在离石~中阳一带成生了一系列由奥陶系、二叠系组成的背斜和

向斜,主要有大武—离石向斜、吴村—中阳褶皱群、朱家店—苏村褶皱群等。这些褶皱平缓开阔,两翼岩层倾角小(极度至十几度),其规模也较小。

3)武家山向斜 此向斜轴向南北向延伸,略显“S”型。规模较小。向斜核部为石炭、二叠系煤层,两翼为奥陶、寒武系石灰岩。

2、断裂构造:与线路方案相关的主要断裂构造如下: 1)交城断裂

交城断裂为晋中盆地的西界断裂,该断裂错动了晚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为一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走向为N500E,倾向SE,在晋中西北转向NNW向,北起**上兰村,西南至汾阳向阳村西南,全长120km,分为柴村段、晋祠段、清徐—交城段、文水和汾阳段。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最强的是清徐至文水一带,第四纪断陷深达550m,该断裂控制的交城凹陷,曾发生过1次6级地震和10次5级地震。

2)匣口断裂

位于贾家岩、向阳镇一带,断层产状152~1640∠60~760,为交城

大断裂的分支断裂。线路在距其约1km处与其近平行通过,对线路有一定影响,下阶段进一步查明断裂带的性质、范围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3)离石断裂

该断裂通过线路里程为CK178+900,宽度约40m,断层产状65°∠

80°。

北段北起兴县交娄申,南至方山县峪口,长80km,表现为一系列呈雁行排列的逆冲断层。该段自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已基本稳定。测区及线路未涉及到北段。 中段北起离石马头山,向南经离石至中阳,长42km,由两条正断裂组成,离石以北称炭窑里—十里村断裂;离石以南至中阳称中阳断裂。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为中等。

4)王治庄—吴城断裂

该断裂在吴城镇附近CK131+600处与线路大角度相交,局部隐伏,性质为逆断层,断层产状2940∠580,断层走向NE150,断层长度9.3km。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为中等。

5)后严村—禅房村断裂

断裂走向NE20°,倾向NWW,全长31km,局部隐伏,CK145+630

经过后严寺—禅房断裂,断裂带宽度约60m。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较小。

6)枝柯—油房坪断裂

断裂走向NE10~300,呈“S”形,倾向NWW,断裂总长28km。在

中阳县枝柯镇一带断裂呈带状,由三条断层组成,显示出多期构造活动特征,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较小。

7)黄河大断层:位于**市东部,控制着**断陷盆地的东缘,呈北北东向伸展,断层面西倾,倾角70°,为隐伏断裂。线路在 LCK682+200处与线路小角度相交,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中等,下阶段要进一步查清其性质和对工程的具体影响,采取适度有效的措施。

以上褶邹和断裂带,线路大部绕避或大角度通过,对工程影响较

小;具部地段,线路小角度或平行通过,对工程有一定影响,均需要在下阶段加强勘探测试及调绘工作,进一步查明对工程影响的具体范围和程度,并对线路方案进一步优化。

(四)沿线不良地质现象

线路所经地段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错落、崩塌、岩溶、采空、有害气体、风沙、地震液化等。具体分述如下:

1、岩溶

岩溶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根据既有区域地质岩溶

资料及野外调查结果分析,线路通过地段主要有三组岩溶,分别位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的不同层位上。

第一组岩溶为小型溶洞或溶蚀裂隙,岩溶沿非可溶岩与可溶岩的接触带及不整合面发育,多数溶洞被充填;充填物为晚期地层或上覆岩层塌落物,主要分布在中阳—信义以西,在冲沟底部可零星见到,绝大部分隐伏较深且岩溶规模较小,对线路影响较小。

第二组岩溶以小型溶洞和溶蚀裂隙为主,分布于奥陶系及寒武系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中,多沿构造裂隙发育。此种类型的岩溶在薛公岭及颉颉岭灰岩地区的冲沟两侧零星出露。但在一些冲沟的底部,长期受地下水流的作用,有可能发育较大型溶洞的潜在条件。溶洞充填物土质不均匀,多由粘土和岩屑组成。

第三组岩溶以溶隙和溶孔为主,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可溶岩与太古代变质岩体的接触带附近。沿接触带裂隙发育,且常有断裂构造,为地下水渗入及溶蚀作用创造便利条件。在王家会、枝柯等地均可发现接触

带附近较强烈的岩溶现象,孔隙内常充填褐黄色钙质成分。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岩溶中,以第二组较为普遍,且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区越岭地段。

2、人为坑洞

沿线主要分布有煤矿、铁矿及铝土矿采空区等人为坑洞,其中煤

矿开采及小煤窑等造成的采空区对线路方案的影响最为严重。另外还有黄土窑洞、铁矿及铝土矿采空区等人工洞穴,对线路方案影响小且容易处理。

1)煤矿采空区

沿线经山西、陕西、宁夏地段都不同规模的多处分布有较大煤矿及小煤窑,有不同程度的历史久远或现代采空区,线路从其附近通过将有采空区处理及压煤等工程地质问题。在吕梁市中阳、离石、柳林一带;陕西魏家楼一带,大理河及小理河两岸有小煤窑分布;宁夏主要分布在惠安堡、磁窑堡(**联络线)有煤矿分布。原则上线路尽可能绕避采空区,尤其是历史久远难以查清的采空区一定要绕避。

2)铝土矿和铁矿

主要分布在吕梁市境内,薛公岭、颉颉岭两方案线位附近的铝土

矿和铁矿开采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中阳县城两侧、信义乡南和南偏城乡的邓家坪至原家社一带。

3、滑坡

线路所经地区,岩性为基岩面上覆第四系新黄土与其下伏老黄土、第三系黏性土接触面上,如有地表水下渗都将成为不利结构面,这些不

利结构面受工程活动的影响,极易产生滑坡。如开挖路堑或地下采空,塌陷造成临空面,破坏了山体平衡,岩体沿不利结构面下滑,都可能会造成滑坡。通过沿线调查,滑坡形成地区多为二迭、三叠系砂页岩,上覆地层容易产生沿基岩面的土质滑坡。线路通过地段原则上绕避了已查明的滑坡,下阶段需要进一步调绘查清对线路有影响的斜坡变形及不良结构面等不良地质隐患。

4、崩塌落石

在吕梁山区出露奥陶系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岩层产状水平,中厚层块状构造,由于受常期风化及断裂构造运动的影响,裂隙发育,切割岩体,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加之泥灰岩易风化、剥落,使上部灰岩体悬空,极易产生崩塌落石。吴城以西基岩主要为三叠系砂岩夹页岩及泥岩,由于存在差异分化,对软质岩石如页岩、泥岩等易风化的堑坡,因堑坡面风化,致使砂岩悬空剥落,受雨水冲刷,极易产生剥落、溜塌,危及线路。

5、地震液化

沿线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Ⅶ度、Ⅷ度)的地震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其中**~文水、禹家园以西,地下水位以下细砂、粉砂及粉土层有地震液化问题。主要段落如下:CK9+151.3~CK52+760, LCK682+000~LCK714+000。

6、风沙

线路在靖边以西通过毛乌素沙漠南缘地段。主要呈现为固定、半

固定沙地、沙丘,局部为流动沙丘。风沙对铁道工程可造成很多危害,

其中主要为:风蚀路堤本体、掩埋铁路轨道等。地层岩性为粉、细砂,影响线路的主要风沙地段为: CK361+880~CK525+300、CK566+782~CK580+350、CK588+950~CK606+615、CK656+000~CK664+350、CK678+996~CK687+700、LCK513+000~LCK526+500、LCK530+280~LCK537+400。

7、有害气体

田家会至薛村段线路行走于矿区中,部分路段基岩出露或基岩埋

藏较浅,隧道很可能穿越煤系地层。根据当地煤矿的采掘资料,在煤系地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在隧道开挖时,这些有害气体可能通过岩体中的裂隙及空隙向隧道中排泄,当其中的可燃性气体聚集到一定浓度,还会产生爆炸危险。

8、顺层现象

在吕梁山以东至吴堡段,存在岩石顺层现象,岩层略倾向线路,

为工程不利结构地层,应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9、活动性断裂

交城断裂、离石断裂、黄河断裂均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历史上均

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对线路影响较大。

(五)沿线主要特殊岩土

线路通过地段的主要特殊岩土有软土及松软土、黄土、膨胀土

(岩)、盐渍土等。其分布情况及其特性分述如下:

1、软土及松软土

软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松软土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平原区及靖边

以西,一般厚度不大,范围较小。

2、新黄土

沿线新黄土分布广泛,广布梁峁、沟谷地带,具不同程度的湿

陷性。按其区域特征可划分为山西地区新黄土、陕北地区新黄土及北部边缘地区新黄土。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Ⅰ~Ⅲ级。

3、膨胀土(岩)

主要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黏性土及第三系黏性土层和泥岩。其主要分布段落如下:

CK581+330~CK582+430、CK587+760~CK588+950、CK589+490~CK591+320、CK594+325~CK595+405、CK598+790~CK600+080、LCK585+920~LCK589+300、LCK591+150~LCK593+540、LCK596+150~LCK598+040、LCK603+100~LCK604+250。根据试验资料表明,一般具弱膨胀性。

4、盐渍土

地层岩性主要为粉砂、粉土及黏性土,具有吸湿、膨胀、淋溶、

沉陷等特性,影响路基稳定,并有腐蚀建筑物等不良作用。勘测已查明的段落主要如下:LCK526+500~LCK530+280、LCK537+400~LCK544+750、LCK589+300~LCK591+150。根据勘察资料,易溶盐平均含量为0.81%~ 1.05%,为中亚硫酸盐渍土。 五、工程地质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一)2003年完成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

1、沿线地质调查:薛村至迎水桥段,460km;

吕梁山区,贯通方案51km,比较方案52km; 采空区,贯通方案50km,比较方案30km; 合计:643km。

2、工程地质填绘(1:2000):薛村至迎水桥段(包括沿线、采空

区、长隧道、石膏矿区),318km2;

煤矿矿区,190km2; 合计:508km2 3、钻探工作量:85孔/1373m。 4、简易勘探(挖探):50孔/214m。

5、1:5万工程地质测绘填图:650km2;1:1万航片判释:500km2。 6、物探工作量:采用四种物探测试方法,完成工作量如下: 1)电测深法:完成测点数70个,测线点距30m,AB/2(max)=150m。 2)联合剖面法:完成测线两条,测线总长度400m,测线点距5m。 3)高密度地震测线两条,计400m,测线点距2m。

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线四条,计2270m,测线点距20m。 7、收集了部分地段1:5万的区域地质图;既有线、青银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及其相关资料;沿线煤矿及其采空区约170处和部分地段的气象资料等。

(二)2004年完成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

1、沿线地质调查贯通方案、比较方案:1326.30km。

2、煤窑采空区地质调绘(包括煤矿等相关地带的地质调绘):计

50多处约105km2。

3、钻探工作量:362孔/8830.40m。 4、简易勘探(挖探):213孔/986.80m。 5、物探工作量:采用方法及其工作量如下: 1)电测深法:完成测点数480个。 2)高密度电法1000m,点距 10m。

3)激发极化32个,剪切波测井21孔/820m。

6、采取试样:原状土样2482个,扰动土样1394个,岩石样126组,水样109组,孔内标贯试验1534次。

(三)2005年补充初测完成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 1、2005年4~5月期间,补充初测完成的工作量: 1)重点线路方案地段工程地质调查310km。 2)工程地质填图100km2。 3)钻探工作量:82孔/1938.00m。 4)简易勘探(挖探)35孔/177.00m。

5)电测深点34个,电法11600m,地震法7300m。

6)采取试样:原状土样377个,扰动土样230个,水样20组。 2、2005年4~5月期间,吕梁采空区专项地质勘察工作量: 1)煤窑采空区补充地质调绘208km2。 2)钻探工作量:9孔/731.40m。

3)物探工作量:采用方法及其工作量如下:

高密度地震法8540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1400m,高频电磁法

4420m。

4)井下实测:3个煤矿,约4km2。

5)收集煤矿采空、压煤、规划等相关资料(吕梁地区):相关图

纸180份,煤矿地质报告40多册。

3、2005年6月补充地质勘察工作量:

1)沿线贯通方案的比较线补充地质调查:100km。 2)工程地质填绘:40km2。 3)钻探工作量:18孔/706.80m。 4)简易勘探(挖探):30孔/150m。

5)采取试样:原状土样90个,扰动土样23个,水样5组。

**铁路初测勘探、试样统计表

试 样 采 集 数 时间 钻探(米/孔) 挖探(米/孔) 原状土(筒) 扰动土(个) 岩石样(组) 水样(组) 2003年 1373.00/85 214.00/50 2004年 8830.40/362 986.80/213 2482 1394 126 109 2005年4~5月 05年采空专项 2005年6月补充 1938.00/82 731.40/9 706.80/18 177.00/35 150.00/30 377 90 2949 230 23 1647 9 135 20 5 134 合计 13579.60/556 1527.80/328 (四)各时段完成地质勘察工作量的几点说明

1、上表统计数据表明:全线每公里勘探量:16.10米/0.94孔,每公里采取原状土样:3个,每公里采取扰动土样1.8个。总体看该阶段勘探试样数量偏少,下阶段需进一步加强。

2、由于我院于2005年2月16日接受中铁投资公司委托,届时开展**铁路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因此,2003年和2004年完成

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检查室内成果资料(检查情况详见监理检查记录表)。

3、2005年4月至6月期间的地质勘察工作,重点进行现场监理检查和旁站,结合室内资料整理的中间抽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该项目可研成果资料,经过几次资料整理的中间抽检,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补充,最终成果资料报检审查后上报铁道部。

5、经检查的勘探测试资料(包括该项目所有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其相关工程地质成果资料属实可行。 六、监理工作实施情况 (一)监理工作概况及经过 该项目工程可研工作始于2003年4月,我院于2005年2月份接受中铁投资公司的监理委托(委托函日期:2005年2月16日)。铁一院接到监理委托函之后,立即组建了铁一院**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项目部。

项目监理工作一开始,我院及地路处领导对此项目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开会讨论按排了工作。在地路处处总工程师的亲自带领指导下,由本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写了项目监理规划。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监理项目部首先组织处内专业技术骨干,及时与勘察单位联系,熟悉和了解了本项目的线路方案及工程地质概况。

3月1日,项目总监、副总监参加了中铁投资公司主持,在天津铁三院地路处召开的第一次**铁路开展监理工作的会议(即第一次工地例会)。3月2日至12日,我监理项目部组织了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验的监

理工程师在天津对铁三院已完成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勘探测试资料,重大重点桥梁、隧道工程,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路基处理工程和综合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我监理部于3月12日至3月20日组织了6名监理工程师,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带领,对新建**铁路沿线进行分段方案地质调查、踏勘。3月21日,结合室内资料的抽检和现场踏勘的具体情况对阶段监理工作进行了简要归纳、分析总结,并向中铁投资公司提交了可研初步评审的监理意见。3月22日至3月25日项目总监和副总监在**参加了**铁路可研评审会议。 根据**“**铁路可研评审会议”精神和具体意见,铁三院组织了**铁路重点地段的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采空区、越岭长隧道、不良地质地段等为重点,以优化稳定线路方案为核心)。我监理部积极配合履行监理职责;4月21日,我监理部赴**参加了由建设单位主持的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监理第一次工地例会;4月22日即开始对勘察单位的“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和“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策划”进行了监理检查,并书面提出检查意见;4月23日,我监理部全体监理人员到达现场(设监理项目部和两个监理分站,详见“组织机构”),全面展开补充初测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5月16日,由项目总监带队,组织5名监理工程师到天津铁三院,对补充初测地勘资料的整理进行了中间检查或部分成果资料的终检,提出了具体检查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沟通和商谈,促使补充可研资料早

日完成;5月20日完成决大部分现场勘察监理工作(只留个别工点还在钻进)。

6月1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在北京参加了由中铁投资公司组织铁三院介绍情况的“补充可研评审会”前的地质勘察工作会,并向铁投公司提交了书面意见;6月2日至6月4日,项目总监参加了“**铁路补充可研评审会”,在小组讨论会上对初测(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6月14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到现场巡视检查了吴堡以西第二次补充地质勘察工作情况,6月18日到天津检查核实了太中线修改可研的工程地质资料(6月21日修改可研资料较部)。

(二)实施措施和组织机构设置 1、实施措施

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规定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结

合**铁路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项目监理部编写了该项目的监理规划、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其内容详见附件)。监理部将这些文件及时报送建设单位。项目总监或付总监组织监理人员学习讨论,并做到人手一套,促进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规范化开展监理。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地监理效果,促进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展和达到预期目标。

2、组织机构设置

主要机构设置为监理项目部、监理站、监理分站,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设置如下: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项目部

地址:**(开元宾馆) 人员设置及其分工:

总监理工程师:** 负责全线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 联系电话:**

副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 协助总监负责全线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总监不在现场时,代表总监主持日常工作。

副总监理工程师:** 完成总监交办的工作,具体负责第二监理站地质勘察监理工作

办公室主任:** 协助总监完成监理部日常行政管理及后勤工作和总监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一监理站

地址:**(东方宾馆,总监主管)

站长:** 主持监理部所划分的本站管段的监理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向监理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监理站

地址:**(东花园宾馆,副总监主管)

站长:** 主持监理部所划分的本站管段的监理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向监理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3、人员组成情况: 监理项目部 (8人)

技术顾问3人,总监(1人)、副总监(2人)、办公室主任(1人)、司机(1人)

第一监理站(6人)

站长1人、监理工程师4人、司机(1人),下设3个监理组。 第二监理站(6人)

站长(1人 )、监理工程师(4人)、司机(1人),下设3个监理组。 4、专业技术分类

工程地质(10人)、水文地质(1人)、钻探(2人)、物探(1人)、试验(1人)、管理员(1人)、司机(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7人、其他人员4人。

(三)监理工作方法和具体内容 1、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及工程合同等,结合该项目的具体特点,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资料进行全面审查,提出书面意见,并报建设单位。监理方法如下:

1)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各站点各负其责,统一标准,统一

管理。

2)现场检查、旁站、巡视相结合,以现场检查为主;重大工程的关健部位和重要环节进行必要的旁站监理。

3)现场监理和室内资料整理检查相结合,以现场监理为主,且把好成果资料的质量关。

4)在抓好质量监理的同时,督促检查进度和安全生产,力求保质保量按期安全地完成本次地质勘察监理工作。

5)加强与现场地质组(管理组)的沟通和现场钻探及成果资料质量的管理,检查地质人员数量、进场钻机设备数量、性能能否满足工期

要求。

6)及时检查(抽查)室内资料的整理,作好过程控制,督促检查勘察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出图文件的进度。

2、结合既有工程地质资料,重点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提出书面意见。并报建设单位。

1)检查勘察单位现场勘察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各项质量与技术管理制度。

2)检查勘察单位的勘察大纲(勘察任务书)和技术要求。 3)检查勘察单位投入机具设备的数量、质量,相关仪器、设备的标定情况,现场工作环境条件,人员配备、上岗人员资格,是否满足勘察质量控制和进度要求。

4)检查勘察分包单位的相关资质、业绩等资料。

3、具体检查、审核以下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是否满足勘察阶段的要求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并真实、可靠。

1)工程地质调绘的范围、内容和精度。

2)钻探及原位测试等勘探点的数量、深度及勘探工艺,现场记录和鉴定成果。

3)水、土、石试样的数量和质量,取样、运输和保管方法,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成果资料。

4)物探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和解释成果资料。 5)水文地质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及成果资料。

6)对勘探、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及主要

结论和评价意见。

4、审查勘察单位有关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并检查现场执行的情况。

5、审查初测(可研)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资料如下:

1)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包括勘察任务书、勘察技术要求、勘探布置原则、勘探计划工作量)。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全线工程地质图(比例:1:10000~1:200000)。 4)详细工程地质图(比例:1:2000~10000)。

5)构造纲要图(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控制线路方案时作。比例:1:200000~500000)。

6)线路纵断面(填写全线工程地质特征栏)。 7)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

8)勘探、测试、试验及其它原始地质资料。 9)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划分表。 10)典型设计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图件。 (四)监理工作重点

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的重点是影响和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地段、重大重点工程、严重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调查测绘的监理检查;既有工程地质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应用的监理检查;必要的勘探、测试布置的合理性及其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与进度检查控制。其具体要点如下:

1、影响线路方案的煤窑采空、压煤(主要是吕梁地区)地段的资料收集和勘探测试的数量、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2、颉颉岭、薛公岭长隧道越岭方案的地质条件比选,补充调绘、资料收集、勘探测试方法的监理检查。

3、绥德以西黄土梁、峁冲沟地段线路方案的地勘测试监理及其地质条件与地质选线的监理检查。

4、靖边至定边段,毛乌素沙漠南缘地质选线的原则及补充勘探测试和线路方案优化的监理检查。

5、定边~**、**南北两联络线的浅埋隧道、展线方案、重点桥隧工程的地质条件勘察及方案比选的落实与监理检查。

6、影响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和特大桥、高桥、长隧道、

高填深挖路基工程等重大控制性工程的勘探测试与地质条件比选的过程及成果资料的监理检查。

7、地震液化的测试计算和风沙地区的选线原则与合理性检查。 8、对各重大工点勘探测试数量、质量、勘探过程和成果资料进行

检查、旁站监理检查。

9、各种勘探测试的重要、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旁站监理。 10、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必需及时召开相关单位参加的专题研讨会。 (五)完成的主要监理工作量

**铁路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始于2003年4月,先后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进行了三次现场勘察。监理工作是由2005年初接受中铁投资公司监理委托函后才开始的,因此,有它的特殊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监理工作,一是2005年以前发生的重点检查室内地质资料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果资料是否满足工程可研阶段的技术要求;二是对2005年3月**“可研评审会意见”具体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理检查工作,即现场补充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实施情况及资料整理的中间检查和最终可研报批前的工程地质资料审核检查工作。完成具体工作量如下:

1、 2005年前的工程地质资料检查监理

3月1日至3月11日,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项目部监理工程师在天津对铁三院已经完成的地质资料和正在整理中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了检查。主要抽检了如下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四篇); 2)全线工程地质图(地质缩图); 3)部分详细工程地质图;

4)部分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特证栏); 5)重点不良地质地段地质选线的方案比较图; 6)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

7)部分大中桥的工程地质资料(219座); 8)部分特大桥的工程地质资料(52座); 9)部分长隧道的工程地质资料(9座); 10)部分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路基工点(6段) 11)整理监理检查表75份。

2、重点地质地段的现场踏勘核实监理

3月12日至3月20日,由总监理工程师带队,组织监理人员6

人一行历时9天,对**铁路沿线影响线路方案的重点地质地段进行了现场踏勘。

1)**至汾阳段:重点踏勘了几处与既有307国道、高速公路离交的特大桥的地形地质情况。

2)吕梁山区越岭长隧道方案:重点踏勘了薛公岭隧道和颉颉岭隧道方安的地形地质情况。

3)吕梁地区煤窑采空地段:重点踏勘了线路通过地段的地形和与煤矿的相对位置的概况。

4)吴堡至绥德段:重点踏勘了吴堡黄河大桥桥位的工程地质概况和沿线的重点工程及线位的工程地质概况。 5)绥德至靖边段:重点踏勘了沿线黄土地貌及其对重点工程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的工程地质概况。

6)靖边至定边段:重点踏勘了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地区的选线情况及其地形地貌对线路的影响概况。

7)定边至**段:重点踏勘了红井子浅埋长隧道、中宁黄河特大桥桥位及沿线重点工程和线路方案比选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

8)定边至**段:重点踏勘了盐池站位、规划区方案、牛毛井浅埋长隧道、古窑子的选线等重点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

3月21日在**结合室内资料检查和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写出了阶段监理工作小结报告,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3、2005年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监理

2005年4月至6月现场勘察基本形式:参加现场勘探的外协单位

有陕西榆林岩土工程公司、武汉地勘院、九江地勘院、青海906地勘院,现场勘察由铁三院地质组和钻探管理组共同负责技术和钻进管理。我监理部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检查审核了“勘察大纲”和“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策划”,并提出了书面审查意见。

2)现场监理工作情况:全线两个监理站,每站下设三个监理小组,对全线的补充地质调绘、勘探、测试、取样的过程进行了检查或旁站。完成工作量如下:

(1)检查了重点地段的方案地质调绘:565km。

(2)检查了进场的35个钻机组的(其中4至5月27个、6月份8个机组)单位资质、上岗人员的资质与技术素质的合格性与有效性;检查了机具设备、量测具、现场测试设备等的完好程度和适应性。

(3)检查了109个钻孔、65个探井确定孔位的合理性和实际放孔的核实情况。

(4)检查了物探设备仪器的完好情况和检测的有效性,物探资料检查10次。

(5)钻进过程中检查118次,重要重点环节监理旁站44次,总监理工程师现场巡视12次。

3)室内资料整理中间检查:主要检查了重点地质地段线路方案的比选优化、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缩图、物探资料等工程地质资料的整理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4)编写了“**铁路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小结”,5月

24日交建设单位。

5)召开工地例会和监理例会9次(出会议纪要),编写工地监理周报3期(及时报建设单位)。

6)参加了两次“**铁路可研评审会议”,书面提出了地质勘察工作的监理意见。

7)在天津进行了3次(3、4、5月)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资料整理的中间检查和1次(6月)最终修改可研工程地质资料的审核验收。

8)编写了该项目初测(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总结报告,按要求提供3份。

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监理主要工作量一览表(2005年前)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查项目 综合地质资料检查 大中桥地质资料 特大桥地质资料 隧道地质资料 路基工点地质资料 监理检查表 现场踏勘检查 现场检查工作量 8段重点地段的方案比选,约600km 8 几点说明:

编写监理检查意见 1份 室内检查工作量 6份 219座桥 52座桥 9座隧道 6段 75份

(1)、表中地质综合资料主要指铁道部(99)文规定的应交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四篇)及其相关图件。

(2)、路基工点主要是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路基工点。 (3)、现场踏勘是指天津检查工程地质资料后,**可研评审会议之前现场重点地段的检查核实监理工作。

(4)、大中桥、隧道及路基工点,根据整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抽检了大部分地质资料。

(5)抽检的52座特大桥每座一般都有1~2个钻孔;其中**联络线永宁黄河特大桥布置3个钻孔;**联络线中宁黄河特大桥布置3个钻孔,宣和比较方案黄河特大桥布置2个钻孔;吴堡黄河特大桥经检查核实只有一个钻孔(两岸基岩出露,岩体较完整)。

(6)特长隧道一般在进出口有钻孔和地质观测点,如薛公岭隧道进出口共有2个钻孔,红井子隧道进出口共有2个钻孔。一般隧道洞口大部以地质观测点说明隧道进出口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特征。

(7)一般大中桥部分仅有少量钻孔(1~2个),大部分只有地质调查资料。

(8)路基工点(主要为黄土、软土、盐渍土工点),以轻型勘探(挖探)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取原状土样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提供可靠有据的岩土工程参数。

以上所抽检各类工点的工程地质资料,经检查表明,地勘资料翔实可靠,物理力学指标计算正确,提供设计的岩土工程参数合理,审查签署齐全。总体认为勘探测试量偏少,及其资料中的差、错、漏、碰都

及时指出或书面反映在监理检查记录表中。

补充初测工程地质勘察监理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1 2 检查项目 方案地质调绘检查 现场检查工作量 565km 室内检查工作量 勘探点布置及放孔孔位钻孔109个、探井 检查 65个 35个机组 118次 44次 9次 12次 3期 10次 资料检查表75份 交审查意见1份 交审查意见1份 检查成果资料 6部分提出书面检查意见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现场钻机组设备检查 现场钻探监理检查 现场钻探旁站监理 工地例会与监理例会 总监现场巡视检查 编写监理月报 “勘察大纲”审查 “补测工作策划”检查 物探资料检查 综合地质资料检查 13 地质线路方案比选检查 全线重点地段,提出意见和建议 14 15

编写补测地勘监理小结 编写可研地勘监理总结 1份(交建设单位) 1份(交建设单位)

七、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措施

(一)勘察单位质量控制

1、铁三院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几次进场都有院、处专门领导负责该项目,地路处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抽调了技术骨干分段负责,要求工程地质勘察各个环节的进展、资料整理和校核工作必须责任到人。

2、勘察、勘探质量分段到人,责任到人,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勘察质量与进度控制。 3、现场出现勘探质量问题,及时召开会议讨论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勘探孔断然作报废处理,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4、比较重视监理人员的意见,与监理和勘探单位及时沟通,重视过程控制,对勘察监理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5、地质勘察积极配合线路方案的优化比选,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讨论整改,补充完善,使地质勘探、测试、取样工作满足线路方案比选的需要。

6、采用大面积地质选线方法,重视线路方案的地质调查填绘,重点地段进行大面积物探测试,辅之适量的钻探、测试、试验补充验证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勘探方法。

7、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在施行以上方法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进度和要求工期。

8、及时将现场已经完成的勘探、测试资料反馈到总部,得到及时整理、分析后提供给相关专业设计。

9、专业之间及时沟通,有问题及时商量解决,确保整体勘察设计工作的进展。

(二)监理单位质量控制

1、责任到人,重视过程,纠偏溯源,动态跟踪。首先把好第一手资料的合理、准确和质量关,把现场监理检查和旁站工作放在首位。

2、对现场勘探工作量不能满足方案选线需要的地段,及时建议勘察单位补充布置勘探点。(如吕梁采空区建议增加钻探,以地质断面验证和控制采空区的基本情况;红井子、牛毛井浅埋隧道的方案比选等。)

3、要求勘探单位严格按任务书和技术要求进行施钻,及时做好孔内测试和规范采取原状土试样、岩样、水样,以满足工程试验及计算设计参数的要求。

4、各监理站定期召开监理例会,指出勘察和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积极配合勘察单位,共同结合实际对线路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做好现场方案地质调绘的监理检查。

6、通过监理检查,对勘察工作按排及实施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及时沟通磋商,及时返馈信息,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中。

7、以人为本,立足现场,把问题和损失力求控制到最小,把影响质量和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抓好质量和进度控制。

8、对现场的钻探、测试及时检查,特别是对重大重点工程和地质复杂地段的深孔多次反复的检查,并作必要的旁站监理。

9、将具体地段的机组责任到具体监理工程师,有问题及时解决处

理,整改不及时、不奏效的及时上报处理。

10发现重大地质问题或质量事故,必须及时停工上报,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解决。

11、在过程中及时履行职责,及时实施上述方法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督促、检查、控制勘察进度和要求工期。

12、按时编制监理周报,及时将地质勘察及其监理情况向建设单

位汇报和沟通,以便促使地质勘察和监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八、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与建议

(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评价 1、总体评价

**铁路工程可研由于多种原因,历时三个年头,几经勘测后才

完成了可研报告。铁三院先后几次组织勘察队伍做了不同技术标准的方案比选。但是,由于安排时间紧迫,仅完成了“勘察大纲”和“补充初测策划”的大部分勘探测试工作。

2003年,进行了重点复杂地段的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2004

年,按铁道部文件精神要求和技术规范规定进行了全线比较详细的地质调绘和控制性勘探测试工作,进行了大面积工程地质线路方案比选工作。

2005年3月,**“可研评审会”后,铁三院认真讨论分析了“评

审会议精神”,及时安排了补充初测工作,地路处策划了可行有效的地质勘察工作方案。于2005年4月16日至5月31日,安排了6个勘测分队按“可研评审意见”进行了补充初测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6月2至4日北京“补充可研评审会议”精神,6月1至20日,对吴堡以西的

重点方案比选地段进一步进行了补充勘探。

通过现场和室内资料的监理检查工作,我们认为通过几次反复地质调绘、勘探测试,尤其是通过2005年4月以来的补充地质勘察工作,基本能满足可研阶段比选和稳定线路方案的地质工作需求。

2、“可研评审会议”精神的落实及方案评价

1)**至汾阳段,起点在小店接轨点的基础上,按审查意见增加

了西南环接轨方案;接轨点引出后做了线路靠山的新增方案,该方案将新增加采空区、斜坡变形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影响,以及飞机场、古墓、高速公路等既有建筑物对线路的影响,综合地质条件较原方案差。故原方案任为推荐方案。

2)吕梁山越岭方案比选。薛公岭方案增加了直线穿越断裂带的

长隧道方案,隧道长20.70km,在长隧道的进出口分别做了物探剖面;颉颉岭方案也作了适量的勘探测试;两方案进一步进行了调绘,综合分析后认为,薛公岭直穿断裂带方案,断裂带属匣口断裂,属交城大断裂的次一级断裂的尾部,并且采空等干扰相对较小;因此,薛公岭直穿长隧道方案综合地质条件优于颉颉岭长隧道方案。但是,薛公岭长隧道的勘探测试及断裂带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的评价资料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案的地质勘察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3)**“可研评审意见”中,地质方面共提出了34条问题,其中煤矿采空区的问题就有10条,充分反映了煤矿采空区对线路方案的影响程度。

可研评审会后,铁三院及时组建了吕梁采空区专项现场管理组,

补充收集沿线各煤矿采空区及可采区的详细地质资料,并结合影响线路方案严重的矿区做了适量的物探测试和钻探验证工作。大面积物探测试采用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高密度地震法、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三种方法相互验证。

从提供的贺昌煤矿、新建贺昌煤矿、贺家塔煤矿、高崖湾煤矿、沙会则煤矿共计14.36km的物探资料及断面分析,并辅以适量钻探验证(5个深孔),对该地段煤层埋深和煤窑采空情况有了初步揭示,对影响线路各方案严重的上述五个矿区,在短时间内初步查清了影响线路的范围、深度和影响程度,基本能够满足方案比选的需求。

4)碛口方案与柳林方案的比选,做了一定的补充地质勘察工作。

综合分析,两方案地质条件类似,但柳林方案的采空历史长、面积大,城镇建设、煤矿开采、路网规划等干扰因素复杂;碛口方案大部为规划或基建中的煤矿,除线路较长以外,可绕避大面积煤窑采空、压煤和既有建筑物干扰等不利因素。

5)吴堡以西,在马蹄河至宁洲关分别做了大约45km(南移大取

直方案),27km的补充方案研究(小理河取直方案)比较,并进行了适量的勘探测试工作,取直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优于原方案。

6)绥德以西,按审查意见提出的线位南移方案,作了一定的地

质调绘和适量的勘探测试工作,从工程地质角度分析,南移方案优于靠山方案。但地方政府提出该地段可耕土地少,南移方案战地多,因此,该方案应结合地方政府的意见综合考虑。

7)靖边以西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线路方案,做了适量的补充地质勘

察工作,结合地方政府保护水资源等具体意见综合考虑,对原方案作了一定的优化(审查意见提出尽量南移,减少沙漠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单从地质角度分析,南移方案优于原方案。

8)定边至**、定边至**两联络线方案,重点对红井子和牛毛井

浅埋隧道方案、盐池规划区方案、太阳山规划区方案等重点地段,根据评审会议精神作了补充调绘和勘探测试工作,对局部线路进一步优化比选。

3、沿线主要工程情况分析

1)桥梁工程:全线共336座桥梁,其中特大桥56座,抽检的52座特大桥每座都有1~2个钻孔(详见监理检查表)。其中:**联络线永宁黄河特大桥布置3个钻孔,**联络线中宁黄河特大桥布置3个钻孔,宣和比较方案黄河特大桥布置2个钻孔,吴堡军渡黄河特大桥布置1个钻孔(两岸基岩裸露,岩体完整)。一般大中桥部分仅有少量钻孔,大部分为地质调查资料。

2)隧道工程:全线共162座隧道,其中3000米以上隧道9座,2座特长隧道:薛公岭隧道20.70km,义合镇隧道11.83km,9座长隧道每座有1~2个钻孔。其中:薛公岭隧道布置2个钻孔,义合镇隧道布置2个钻孔,清水沟隧道布置3个钻孔,吴堡隧道布置1个钻孔,红井子隧道布置2个钻孔。一般隧道以工程地质调绘和地质观测点为主,隧道工程钻孔和地质观测点一般都布置在进出口。

3)路基工程:全线大小约1600个路基工点,少部分黄土地段的路基工点仅有少量钻孔,大部分工程(黄土、软土、盐渍土工点)以挖

探为主(取样试验)。

4、工程地质勘察基本评价

**铁路工程可研由于多种原因,历时三个年头,几经勘察后于2005年6月20日完成修改可研报告。铁三院先后几次组织队伍做了不同技术标准的线路方案比选(几次技术标准变更),由于工期紧迫,铁三院按照“勘察大纲”和“补充初测工作策划”的主要条款和要求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几次勘察都有院、处专门领导负责,组建现场指挥部,及时组织队伍进行工程可研阶段的勘察设计。

2)基本稳定了线路方案走向,基本稳定了大部分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控制地段的线路方案(不含吕梁越岭方案和柳林采空方案)。

3)现场采取大面积地质调绘,充分收集对工程有一定影响的既有地质资料并辅之适量的钻探、简易勘探、物探、原位测试、取样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 ,方法合理得当。

4)报检工点资料逐级审核签署齐全,程序规范。已完成的勘探及相关测试、试验资料较齐全、综合分析有据合理,质量符合要求。大部分报检的特大桥、长隧道工程、路基工点勘察资料基本满足初测阶段的要求。

5)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做出了初步评价,推荐的岩土工程参数合理有据,工程措施建议合理.

6)通过初测阶段地质工作,沿线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初步查明,推荐方案大部分地段地质条件评价是合理可行的(部分地段勘探量不

足)。

7)吕梁越岭地段(长隧道方案)、柳林采空区方案、磧口方案等重点方案地段地质勘探测试工作量不足,影响初测地质勘察的精度和方案优化比选。

8)部分重大工程(特大桥尤其是特长隧道:如吴堡军渡黄河特大桥、薛公岭特长隧道等)勘探测试及地质填绘工作量偏少。

9)全线勘探总量,平均每公里16.10m、0.94个孔(每公里不足1

个孔),与既有类似工程比较,整体勘探总量偏少。

10)煤矿采空区收集既有资料较多,勘探测试工作量偏少,需进一步加强勘探测试工作,加大定量分析力度。

1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四篇)应进一步加强对沿线重点工程

和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析(列表说明)。

1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件应补充特大桥和路基工程的代表性设

计工点,补充完善详细工程地质平面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补充的工作 1、现场勘察监理情况

现场勘察监理主要指补充初测阶段。在现场钻探管理组和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控制下,通过反复检查整改,使外业地质钻探质量问题逐渐减少。现将一些共性问题列举如下:

1)有些机组机具、量具不全,场地机台不规整、不整洁; 2)岩芯票、钻进记录填写不及时不规范,有漏项和错记、岩性描述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

3)钻进作业时间记录不详细,不利于进行钻进状态和岩石的可钻性分析。

4)存在岩石、土的定名和岩石风化层划分不准、描述不规范等问题。

5)孔内取样、样品包装标示不清楚、不规范等现象。

6)个别机组不能及时进行钻进记录,或几个钻进回次累加记录,记录员缺乏正规培训,专业技术素质较差。

7)有些外协单位(分包)对铁路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不熟悉,小班钻进记录差、错、漏问题较多。

以上问题仅列举部分共性问题,均在现场及时指出,勘探单位

及时纠正。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勘探单位均多为外协单位,而且有些单位是第一次搞铁路工程地质勘探,对铁路工程地质勘探的技术掌握不够,岗前技术培训工作不够等。

2、成果资料检查情况

1)重点地质选线地段偏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资料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定量分析。(如吕梁山越岭方案比较和采空区方案比较等,定性分析较多,定量资料不足。)

2)特大桥、长隧道等重点工程勘探量偏少,长隧道只有洞口有勘探点。(如吴堡黄河特大桥只钻1个孔,薛公岭特长隧道只有2个钻孔等,勘探量都比较少。)

3)与线路有关的构造断裂带的勘探测试及调查分析评价等工作不够(如薛公岭特长隧道)。

4)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路基代表性工点设计,勘探测试工作量偏少(主要指吴堡以西的黄土梁峁、冲沟地段和靖边以西的毛乌素沙漠南缘地段)。

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四篇)应加强对全线主要工程、重点重大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6)“详细工程地质图”应全面反映初测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包括地质调绘填图、各种勘探测试的所有成果资料),所出图纸填绘较粗项目有漏。

7)没有填绘与“详细工程地质图”(平面图)相配套的全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特征栏)。

3、进度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必须并举重抓,共同跟进。但由于该项目时间相对拖长,历时跨三个年头,未能按期完成工程可研报告。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主观努力不够,计划及组织管理措施执行不得力,导致不能按

计划工期完成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投入力量不足,由于多种原因,勘察计划落实不到位,补充初

测和修改可研都没有按计划工期完成计划勘探量。

3)由于工期紧迫,补充初测计划勘探量和实际完成勘探量有一定差距,并且没有按期完成。

4)有时现场管理与总部管理沟通不畅通,设计、勘察和监理不能

及时反馈信息,不能及时解决发生的具体问题而影响工期。

5)由于多种客观原因,使该项目几次技术标准变更,线路方案难

以稳定,难免做了一些重复工作,影响原定工期。

6)补充初测地质勘察工作,由于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加之该项目

时间紧迫、工作量较大、方案较多等综合因素影响工期。

7)外协(分包)钻探单位对铁路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不熟悉,

岗前培训做的不及时等原因。

8)钻探队伍没有按规定时间进场(路途远、路况差,中途堵车、

机械故障等)、环境不适、地形条件较差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工程进度比原计划稍有拖延。

由于设计单位、钻探单位、监理单位在钻进过程中共同努力协作,把工程地质勘察进度影响控制到最小。

4、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工作

铁三院在2005年上半年有限的时间内,抓主要问题做了一些切合实际而有效的补充地质勘察工作。由于工期控制,完成的勘探量有限,难以满足可研评审会议提出的全部意见和要求。为了做好今后的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提高勘察设计水平,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初测(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点是优化比选和确定地质条件较好的线路方案,没有一定量的勘探测试工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勘探测试工作,尤其是控制线路方案的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和重点控制性工程。

2)吕梁山越岭地段,薛公岭特长隧道(20.70公里),直穿匣口断裂带,出口端有2km线位在地下水位以下,地层为沙、卵石及新黄土(且

为反坡),进出口仅有2个钻孔,难以满足对该方案的评价,应进一步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测试,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及时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

3)中阳、离石、柳林一带是本线煤矿采空、压煤最为严重的地段,已完成的勘探量较少,要进一步加强对柳林方案和磧口方案的勘探测试工作,综合分析评价两方案的优劣后再作取舍。

4)要充实和加强桥梁、隧道、路基工程代表性设计工点的数量及其勘探测试工作,以满足对沿线主要工程的评价和工程量计算。

5)进一步加强沿线桥隧工程,尤其是重大重点桥隧工程的勘探测试工作。以满足重点比选和设计。

8)全线的特大桥、长隧道和重大控制性工程和不良地质地段,总体勘探、测试数量都比较少,下阶段一定要加强补充完善,以便提高各类工程的设计质量。

9)煤矿采空区是当代日益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对沿线各地段的煤矿及其采空区进一步查明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以利方案比选。历史久远难以查清的采空区原则上绕避。

10)进一步加强沿线特殊岩土、工程土源、建筑材料的调查测试和试验工作。。

(三)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查明岩溶分布范围和状态、发育程度、岩溶发育规律、岩溶水补给边界和隔水边界、地层组合类型。

2、进一步查明岩溶地段地质构造特征,岩溶发育与构造裂隙的关系,地表水、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排泄情况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

系。

3、进一步查明黄土和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加强测试、取样试验,提出可靠的设计参数和工程措施建议。

4、进一步查明沿线风沙分布范围、物质来源、风沙地貌、类型、活动规律、危害程度和既有防沙措施及效果;进一步收集风沙气象、植被、水资源资料,以便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

5、进一步收集完善控制线路方案的煤矿采空区和规划、开采煤矿的资料,加强勘探、测试,进一步查明采空区范围、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采空区的开采深度、厚度、开采边界、开采计划、开采方法、开采历史等,评价其稳定性。

6、对较大规模的采空区,处理难度大,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运营中后患无穷,原则上应绕避。

7、对历史久远和不规范开采的小煤窑采空区,既有煤矿资料的可信程度差,难以查清采空区的埋深、范围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即便是处理,耗资大后患难测,原则上应绕避。

8、及时做好沿线采空和压煤、压矿的专项评估报告。

9、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特点,查明对具体工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确定科学可靠的设计参数,提出合理有效的工程错施。

10、要重视软弱结构面、岩石顺层、土岩结合部的斜坡等不良结构面,查清其范围、坡度、地下水活动情况等主要因素,综合分析施工中发生工程滑坡的可能性,提出合理有效的工程预防和治理措施。

11、进一步查明控制线路方案的活动性断裂的性质、特点、分布范围,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不能局限于既有资料的收集分析,要加强勘探测试手段,及时与相关专业权威部门联系协调,做好构造断裂带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12、重视环境地质的勘察工作,评价工程建设和环境的关系及对环境影响的不利因素,提出积极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

13、及时做好全线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以利于更好地做好沿线各类工程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有效处理。

14、做好沿线的土源及建筑材料调查和取样试验,加强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土、岩、水的取样试验工作。

15、要加强对外协(分包)勘探单位的资质、进场人员上岗资质和进场设备的审查及现场作业的管理,做好进场人员的岗前技术培训和过程的技术提高。

16、定测阶段要按铁道部有关加强地质勘察的规定和要求,提前编制和审定勘察大纲,及时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和地勘监理工作。

铁一院**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项目部

2005年 7月 6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