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化学四模试卷 下载本文

沉淀,SO42-有

3形成沉淀;沉淀质量达最大时,SO42-完全沉淀,Al3+全部转化为AlO2-。 47.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 测定84消毒液的pH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B.B

操作 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溴水,过滤后分液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C.C

D.D

A.A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选项,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变紫色,则含有分类物质,故A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不能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因为84消毒液有漂白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滴加溴水,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与苯互溶,不能用过滤、分液,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向试管中依次加入乙醇、浓硫酸、乙酸和碎瓷片,加热,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

检验酚羟基主要用铁离子检验。

8.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型,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 B.S6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 C.S6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

D.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选项,S6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选项,S6和S8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故B错误;

C选项,不管氧气过量还是少量,S6和S8分子分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2,故C错误;

D选项,等质量的S6和S8分子,其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纳米级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与紫外线屏蔽等功能、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实验室用钛铁精矿(FeTiO3)提炼TiO2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的化学方程式是: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 B.X稀释所得分散系含纳米级H2TiO3,可用于观察丁达尔效应 C.②用水蒸气是为了促进水解,所得稀硫酸可循环使用 D.①③反应中至少有一个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FeTiO3中Fe、Ti分别显+2、+4价,溶于硫酸得到对应的硫酸盐,因此方程式为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故A正确;

B. 纳米级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可用于观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 用水蒸气过滤,相当于加热,可促进盐的水解,溶解钛铁精矿需要加入稀硫酸,TiO2+水解时生成H2TiO3和稀硫酸,则稀硫酸可以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正确;

D. ①反应时稀硫酸溶解FeTiO3,③反应是煅烧H2TiO3得到TiO2产品,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0.如图所示装置中不存在的仪器是( )

A.坩埚 【答案】D

B.泥三角 C.三脚架 D.石棉网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装置可知,涉及的仪器为: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等,由于给坩埚加热时可以直接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石棉网,所以该装置中没有用到石棉网,答案选D。 【点睛】

注意常见的仪器干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明确给坩埚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 11.某学生设计下列装置,在制取某些物质A的同时,还能提供电能,可行性的是( )

A B C D A.A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甲 H2 N2 CO2 Pb 乙 Cl2 H2 NH3 PbO2 B.B

电解质溶液 稀HCl 某可行溶液 NaCl饱和溶液 H2SO4溶液 C.C

D.D

A HCl NH3·H2O NaHCO3 PbSO4 A.氢气和氯气分别作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和正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产生HCl,选项A正确; B.N2、H2放错电极,交换后才能达到目的,选项B错误;

C.这是侯氏制碱法原理,能得到NaHCO3,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提供电能,选项C错误; D.生成的PbSO4附着在电极上,不能分离,供循环使用,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2.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实验事实正确的是( ) A B 出现环境 以稀H2SO4为电解质的Cu-Zn原电池 电解CuCl2溶液 实验事实 Cu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经过负极→阴极→电解液→阳极→正极 C D A.A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腐蚀 将钢闸门与外加电源负极相连 B.B

C.C

负极处产生H2,正极处吸收O2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可防止钢闸门腐蚀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与硫酸发生:Zn+H2SO4=ZnSO4+H2↑,且锌比铜活泼,因此构成原电池时锌作负极,铜作正极,依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电解CuCl2溶液,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电子从阳极流向正极,B错误;

C、弱酸环境下,发生钢铁的析氢腐蚀,负极上发生Fe-2e-=Fe2+,正极上发生2H++2e-=H2↑,C错误; D、钢闸门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此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钢闸门的腐蚀,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B,在电解池以及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的通过,只有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13.纵观古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文献的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 ) 选文献 项 A 《天工开物》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B 《物理小知识》 去金存,数次即黄” C 《本草经集注》 “采蒿敳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浣D 《本草纲目》 衣发面,去垢”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B.B

C.C

D.D

利用灰烬中可溶盐水解呈碱性去污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真假硝石 “入火则汞去”是指汞受热升华 此“石灰”是指石灰石 描述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