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青城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⑻高空作业要正确使用安全带。 ⑼根据有关安全规范设置安全网。 ⑽安全出入口有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所棚。 ⑾施工机具要有安全保护装置,严禁酒后操作。 4.12.2施工机具防护

现场施工机具较多,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因此施工机具必须有配套的防护工具。

⑴乙炔瓶:应有高压表、减压表、减压阀、防震圈、瓶帽遮阳设施、消防设施等。

⑵氧气瓶:应有高压表、低压表、减压阀、防震圈、瓶帽遮阳设施等。应与乙炔瓶放置相距10米以上。

⑶电锯:应有防护罩、铁档板、吸光器。

⑷电刨(手压刨):护指链或防护装置、安全挡板、活动盖板、手压推板。

⑸砂轮切割机:防护罩、托架、夹具。

⑹电弧焊机应有:外壳防护罩、一、二次线柱防护罩、露天防雨罩、二次线接绝缘板、二次接线鼻子、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

⑺对焊机:应有防护罩、冷却循环装置,绝缘垫板、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

⑻搅拌机:砂浆搅拌机应有防护罩,输送泵应有液压表、温度表、安全阀、防护罩。

⑼振动器:应有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器、绝缘防护用品。 ⑽配电箱:箱门、锁及露天防雨设施、熔断保险器、漏电保护器、保护接零(连接端子板)或保护接地。

21

⑾电动机及照明器具:防护罩(室外防雨罩)接线盖、外壳保护接零或接地、移动式或拖地的电源线应用电缆扩套线。埋地或易受机械机具损伤的电源线加设保护装置,特殊、潮湿处照明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⑿卷扬机钢丝绳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凡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不得使用。

⒀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在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12.3现场防护

本工程高度较大,高度在37米,因此要特别注意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为此,防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就更重要。本工程拟在现场各楼通道口、操作棚等处搭设防护棚。现场各楼脚手架外侧绑扎安绑扎安全网。各楼外提升架外侧绑扎安绑扎安全网,在临街面同时密铺荆笆封闭防护,切实避免高空坠物。

4.13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及安全使用的技术措施 ⑴ 施工现场所用易燃、易爆物品,如乙炔、氧气、汽油,应有专门储藏仓库并且远离火源,有明显标志如“严禁烟火”字样。 ⑵易燃仓库堆料场应与其他建筑物、架高电线的间距,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⑶易燃仓库堆料场应分别堆垛和分组设置,每个堆垛面积为:木材(板材)不得大于300m,稻草不得大于150 m,锯末不得大于200 m.堆垛之间应留出3米宽的消防通道。

⑷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划分为若干区域,以便

2

2

2

22

防止失火后阻止火势的曼延。

⑸对储存的易燃物品经常进行放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⑹施工现场专门设置吸烟室周围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⑺仓库和堆料场内一般应使用地下电缆,若有困难需设置架空电力线时,架空电力线与露天易燃物堆垛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仓库和材料场内所使用的照明灯与易燃堆垛间至少应保持1米的距离.安装的开关箱,接线盒,应距离堆垛外缘不小于1.5米,不准乱拉临时电器线路.仓库或材料场严禁使用碘钨灯以防电器设备起火. 4.14雨季安全施工措施

⑴根据总平面图确定排水方向,按照规定挖好排水沟,以确保施工工地和一切临时设施的安全.雨季应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及时疏浚,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⑵临时道路应起拱5‰,两侧做宽300mm、深200mm的排水沟,以防止陷车和翻车事故的发生。对路基易受冲刷部分,应铺石块、砾石等渗水防滑材料,或设排水管,以便保证路基的稳固。雨期中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路面,对路面不平或积水处应抓紧抢修或晴天及时修好,以便消除隐患。

⑶施工现场的大型临时设施,在雨期前应整个加固完毕,应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大风大雨过后要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雨季前应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

23

电杆有无腐蚀,埋设是否牢靠等,保证雨季中正常供电。 ⑷怕雨、怕潮的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应放入室内,或用蓬布封盖严密等措施。

⑸根据土壤的性质、湿度和挖槽深度按规程中规定放坡,并在建筑物四周做好截水沟或挡水墙,严防场内雨水倒灌,基槽也要挖引水沟、积水坑随时抽水。

4 .15生活设施

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区场地狭小,且都不在安全防护 距离,办公区和生活区易地另建。办公室和工人住宿均采用两层彩板房并在每个房间布置冷暖空调,切实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生活区设置的厨房及水冲式厕所,浴洗间符合安全生活的要求。

严格控制食物购进渠道,严把食品质量,工地食堂不得购进、出售霉变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熟案生案要分开使用。严禁使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用盐。食堂要每天打扫干净,,门、窗加纱扇防止苍蝇、蚊虫进入。夏天食堂剩菜剩饭不得留做下顿食用。

本方案中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法律法规执行。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