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解答】解:2x2﹣2=2(x2﹣1)=2(x+1)(x﹣1). 故答案为:2(x+1)(x﹣1).

【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分解,注意分解要彻底.

14.如图所示,△ABC中,∠A=90°,BD是角平分线,DE⊥BC,垂足是E,AC=10cm,CD=6cm,则DE的长为 4 cm.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由已知进行思考,结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AD,而AD=AC﹣CD=10﹣6=4cm,即可求解.

【解答】解:∵∠A=90°,BD是角平分线,DE⊥BC, ∴DE=AD(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D=AC﹣CD=10﹣6=4cm, ∴DE=4cm. 故填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题目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5.若关于x的方程【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则m= 2 .

【分析】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有增根,那么最简公分母x﹣1=0,所以增根是x=1,把增根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

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x﹣1),得 x+2=m+1

∵原方程有增根,

∴最简公分母x﹣1=0,即增根是x=1, 把x=1代入整式方程,得m=2. 【点评】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根据最简公分母确定增根的值; 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B1C1的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3,0),B(0,4),则点B100的坐标为 (600,4) .

www-2-1-cnjy-com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求出三角形三边长度,然后通过旋转发现,B、B2、B4…每偶数之间的B相差12个单位长度,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求得B100的坐标. 【解答】解:∵AO=3,BO=4, ∴AB=5,

∴OA+AB1+B1C2=3+5+4=12, ∴B2的横坐标为:12,且B2C2=4, ∴B4的横坐标为:2×12=24, ∴点B100的横坐标为:50×12=600. ∴点B100的纵坐标为:4. 故答案为:(600,4).

【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变换,通过图形旋转,找到所有B点之间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可以考察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

1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把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由①得,x>﹣3, 由②得,x≤2,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化简分式:化简(

)÷

,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数字代入求值.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最后选出合适的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x+5,

当x=1时,原式=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中的一些特殊求值题并非是一味的化简,代入,求值.许多问题还需运用到常见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即转化)、整体思想等,了解这些数学解题思想对于解题技巧的丰富与提高有一定帮助.

19.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向角.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可以求得AB=120海里,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C=3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最后由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来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

21教育网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AB=30×4=120(海里);

在△ABC中,∠NAC=32°,∠ABC=116°, ∴∠C=180°﹣∠NAC﹣∠ABC=32°, ∴∠C=∠NAC,

∴BC=AB=120(海里),

即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120海里.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向角.解答该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0.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F在AB的延长线上,且BF=AB,连接FD,交BC于点E.

(1)说明△DCE≌△FBE的理由; (2)若EC=3,求AD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