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2013年中考科学模拟卷好题汇编 实验探究题部分 下载本文

气体X 碱石灰

澄清石灰水 气体 燃烧 装置

后续 装置

A B C D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4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

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电路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过程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然后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向 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保持不变,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是: ▲ 。

44.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

物的性质,作了如下的实验:取6支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加 入 物 1 2 3 4 5 6 2mL水+1cm瘦肉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瘦肉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瘦肉块 2mL水+1cm马铃薯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马铃薯块 2mL新鲜分泌物+1cm马铃薯块 333333

条件 室温 室温 室温 室温 现象 无明显变化 瘦肉块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请据表回答问题:

(1)此分泌物中有 。A、蛋白酶 B、淀粉酶

(2)试管1和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

(3)试管3不同于试管2的处理之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 影响。 (4)猪笼草捕食昆虫主要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 元素的一种适应。 A.N B.K C.P

17

45.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铝粉、活性炭、盐

这些物质对自热米饭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时间/min 铁粉和铝粉/g 活性炭和盐/g 水/mL 上升温度/℃ 1 2 3 4 5 10 10 10 10 10 2 2 0 2 2 1.2 0 1.2 1.2 2.0 3 0 3 0 0 10.8 0 0 1.2 1.5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 物质,自热米饭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自热米饭中的活性炭和盐具有吸收空气中的 ▲ 的性质。

46.如图甲是小科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的只需要一个砝码的天平,横梁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

内转动,左侧为悬挂在固定位置P的置物盘,右侧所用砝码是实验室里常见的钩码,用细线挂在右侧带刻度线的横梁上。

(1)下面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几个主要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 ▲ (只填写序号) A.将悬挂钩码的细线移到右侧横梁的零刻线Q处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C.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

D.调整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E.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F.由细线在横梁上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

(2)调节天平至水平位置平衡后,刚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时,横梁上悬挂的重

垂线将对准底座上标记的 ▲ 侧(填“左”或“右”);

(3)若某次测量最终达到平衡时钩码位于右侧横梁上的N处,如图乙所示,已知OP=a,OQ=b,

ON=c,钩码质量为m,则待测物体的质量M= ▲ 。

47.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白色沉淀 加过量CaCl溶液,过滤 2 滴加酚酞溶液 样品 无色溶液 红色溶液 18 温馨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此实验的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 (填序号)。 A.CaCl2 B.Na2CO3 C.NaOH D.Na2CO3和NaOH

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则这两种物质是 ▲ (填化学式)。

48.小宇的表弟在操场上玩滑板车,他发现表弟用脚蹬地的力越大,滑板车速度增加的越快。爱思

考的小宇猜想:滑板车速度增加的快慢可能与脚蹬地的力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他回校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如下表。(实验桌面光滑,摩擦不计):

实验 序号 1 2 3 钩码的质量m(kg) 0.05 0.1 0.2 开始的速1秒末的速2秒末的速每秒速度的增2度v0(m/s) 度v1(m/s) 度v2(m/s) 加量a(m/s) 0 0 0 0.25 0.5 1 0.5 1 2 0.25 0.5 1 (1)实验装置中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拉力F(钩码重力)与每秒速度的增加量a之间的关

系式是 ▲ ,从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3)做了上述实验后,小宇还认为影响滑板车速度增加的快慢还可能人和与滑板车的质量大小有关,于是他又对此进一步利用实验进行探究,这时他应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而保持 __▲_不变。

49.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研究人员通过 ▲ 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早在1934年科学家就从植物体中分离出了一种植物激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这种激素有关,它是 ▲ ;

19

(3)比较曲线4与5,可知 ▲ 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

(4)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 ▲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50.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

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

(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 【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除产生的气体外,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 ▲ 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测量物质的密度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⑴同一小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

3

是 ▲ kg/m。(g取10N/kg)

⑵小明利用竹筷和细铅丝制成了一个土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得竹筷的长度为L。把它放入水中漂

浮时,竹筷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把它放入待测盐水中漂浮时,竹筷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如图2)。若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则待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 ▲ 。

⑶天降瑞雪,在平整的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