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题 1 下载本文

72 某人血型表现型为B型,其基因型应是

A AA,AO B BB,BO C AB D AB,BO E OO

73 某人血浆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则该人的血型可能是

A A1型 B B型 C AB型 D A2B型 E O型 74 ABO血型系统中,天然抗体的本质一般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G E IgM

75 ABO血型系统中(含A2和A2B型)有几种遗传型?

A 4种 B 6种 C 9种 D 10种 E 18种 76 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

A C抗原 B c抗原 C D抗原 D d抗原 E E抗原 77 Rh血型系统中,免疫性抗体的本质一般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G E IgM 78 白细胞上最强的共同抗原是

A A抗原 B B抗原 C D抗原 D H抗原 E HLA抗原

79 某人失血后输入A型血和AB型各100ml均未发生凝集溶血反应,该失血者的血型可能是

A A1型 B A2型 C B型 D A1B型 E O型 80 需要紧急输血时主要考虑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是供血者的

A 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B 血清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 C 红细胞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 D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 E 红细胞与标准血清相混合 名词解释 1. blood volume 2. isotonic solution 3. nematocrit value 4. hemopoiesis

5.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6.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7. 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8. bleeding time 9. thrombocyte adhesion 10. thrombocyte aggregation 11. blood clotting factor 12. blood coagulation 13. serum

14.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abitor ,TFPI 15. plasmin 16. blood group

17. Rh blood group system 18. cross-match test 问答题

1. 简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 3. 临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输入等渗溶液? 4. 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 怎样制备血清和血浆? 5. 血凝过程分为哪两条途径?而这主要区别何在? 6.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7. 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鉴定ABO血型有何临床意义? 8. 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是什么?其试验结果如何指导输血? 9. 血液有哪些基本功能?

10.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11.高原居民的红细胞数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12.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 13.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4.简述血液的抗凝作用

15.试述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血型凝集素特征

16.简述输血原则,为什么输相同型血时每次输血前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论述题:

1.运用红细胞生成部位、原料、成熟因素及生成调节的知识,解释临床上常见贫血的主要原因。

2.没有标准血清,已知某医生为A型血,怎样鉴定病人的ABO血型?

答案

选择题

1E 2D 3E 4C 5C 6B 7C 8E 9D 10E 11E 12C 13E 14A 15D16C 17A 18D 19B 20E 21B 22E 23C 24D 25E 26C 27A28C 29E 30C 31A 32C 33A 34D 35C 36B 37A 38E 39B 40B 41A 42B 43D 44A 45C 46D 47B 48A 49A 50E 51C 52B 53D 54E 55C 56A 57E 58B 59D 60E 61B 62A 63B 64C 65D 66C 267B 68B 69B 70C 71D 72B 73E 74E 75C 76C 77D 78E 79D 80A

名词解释

1. 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即每kg体重有70-80 ml血液。正常人的血液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极为重要。

2.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的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如0.85%NaCl即为等张溶液。临床上大量输液时应输入等张溶液。

3.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为55%。它能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相对含量。

4. 各类造血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即由造血肝细胞分化为各系造血组细胞,在分化发育为幼稚血细胞,最后成熟为各系终末血细胞,并释放入血的过程。是体内新老细胞不断更替补充,保持其正常数量和功能的重要过程。

5. 造血细胞定居存活,增值分化,发育成熟的造血器官内环境,由其中的机制细胞及其分泌并填充细胞之间的细胞外基质,各种造血因子,以及进入造血器官的神经和血管共同组成。

6. 能刺激某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一类生长因子,其化学本质均为糖蛋白,因在体外培养使可使造血细胞形成集落而得名。如粒系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核系集落刺激因子,聚合系集落刺激因子等。

7.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即分钟内停止的现象。通过从出血支停止出血约1-3分钟,这一过程包括血管痉挛,血小管血栓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8.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至停止出血所经历的这段时间。正常值为1-3分钟,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参与止血中的因素减少或有缺陷则出血时间的延长。

9. 血小板和非血小板成分表面相互粘着的现象,它是生理性止血的一个过程,如果血小板粘附功能受损,可发生出血现象。

10. 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它是形成松软止血拴,实现初步止血的重要过程。

11.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有10多种,如FⅠ-FⅩⅢ 、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任何一个因子的缺陷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凝血障碍。

12.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该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过多或过少将导致高凝状态或出血倾向。

13. 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而释放出来的浅黄色液体。与血浆相比,血清中缺乏凝血过程中消耗的一些凝血因子,而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

14. 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具有灭活FaⅦ-TF复合物,发挥反馈性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作用的糖蛋白。目前认为是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

15. 血浆中一种能水解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主要)等的蛋白酶,又称血浆素。在未被激活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纤溶酶被激活,对保证正常血流的通畅、防止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

16 根据血细胞膜上与液体中所含凝集原的种类与有无,可把血液分为若干类型,称为血型。与临床关系较密切的是红细胞血型,所以血型又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有ABO血型系统与Rh血型系统。

17. 根据红细胞上所含Rh凝集原的种类与有无而确定的血型。通常将红细胞上D凝集原的称Rh阳性,缺乏D凝集原的称为Rh阴性。Rh阴性的人在第二次或多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可产生输血反应。

18. 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主侧),以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次侧)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输血前进行该实验对检验供受血双方的血型,发现其他凝集原或凝集素,确定能否输血和如何输血极为重要。 问答题

1. 血浆蛋白主要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又可分为α1、α2、β、γ球蛋白等。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2)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及代谢废物等低分子物质;(3)参与凝血-纤溶的生理性止血功能;(4)抵抗病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的防御功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