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附图) 下载本文

方法二 示例 解 方法三 示例 解

基因式法 ①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写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式 ②根据基因式推出基因型 (此方法只适于亲本和子代表现型已知且显隐关系已知时) 番茄的紫茎(A)对绿茎(a),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均为显性。亲本紫缺番茄 与紫马番茄杂交,子代出现了紫缺、紫马、绿缺、绿马四种番茄。求亲本的基因型和子 代的表现型比。 ①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写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式(如图)。 基因式 紫缺 A-B- 紫缺 A-B- 紫马 A-bb × 紫马 A-bb 绿缺 aaB- 绿马 aabb (亲本) (子代) 基因式 ②根据基因式推出亲本基因型。 由于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出现,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紫缺)和Aabb(紫马)。 ③利用分离定律法推出子代表现型比(如图)。 3紫 1绿 1缺 1马 3紫缺 3紫马 1绿缺 1紫马 逆推法 ①因为子代的表现型比之和就是子代的组合数,所以根据子代的 组合数可推出亲本产生的可能的配子种数。 ②根据亲本可能的配子种数可推出亲本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亲 本相关信息最后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或表现型。 番茄的紫茎(A)对绿茎(a),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均为显性。亲本紫缺番茄 与绿缺番茄杂交,子代出现了3紫缺、1紫马、3绿缺、1绿马四种番茄。 求亲本的基因型。 ①推出亲本产生的可能的配子种数 由题意可知,子代的表现型比之和为(3+1+3+1),8种组合数,由此可知亲本产生的 配子种类为: 一个亲本产生4种配子,另一亲本产生2种配子(因为只能是4种配子 与2种配子的组合才有8种组合数,因为一方产生8 种配子,另一方产生1种配子的 组合不可能)。 ②推出亲本的基因型 要产生4种配子,基因型必为AaBb(双显性)。所以亲本紫缺的基因型为AaBb。 另一亲本只产生2种配子,因为表现型为绿缺,那么基因为aaBb。验证不错。 ①熟练运用三种方法可以进行口算心算,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②三种方法中“分离定律法”最适用,适合各种情况。提倡使用该方法。 ③后两种方法的应用需要一定条件,有一定局限性。 注 第53页

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作用类型 特 点 举 例 香豌豆 P (白花)CCdd × ccDD(白花) F1 CcDd(紫花) F2 C-D-(紫花) C-dd(白花) ccD-(白花) ccdd(白花) 9/16 3/16 3/16 1/16 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或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某一亲本互补 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同时作用 存在时(纯合或杂合)共同决定新性状。 F2表现为9∶7 加强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南瓜 P (球形)AAbb × aaBB(球形) 产生一种新性状,单独存在累加 时表现相同性状,没有显性F1 AaBb(扁盘形) 作用 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F2 A-B-(扁盘) A-bb(球形) aaB-(球形) aabb(长形) F2表现为9∶6∶1 9/16 3/16 3/16 1/16 不同对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影响,有两种显性基因时与只有一种显性基因时重叠 表现型相同。没有显性基因作用 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F2表现为15∶1 一种显性基因抑制了另一种显性基因的表现。 显性 F2表现为12∶3∶1 上位 右例中I基因抑制B基因的表现。I决定白色,B决定黑色,但有I时黑色被抑制 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抑制作用。 隐性 F2表现为9∶3∶4 上位 右例中c纯合时,抑制了R和r的表现。 显性基因抑制了另一对基因的显性效应,但该基因本身并不决定性状。 抑制F2表现为13∶3 效应 右例中C决定黑色,c决定白色。I为抑制基因,抑制了C基因的表现。 荠菜 P (三角形果)EEFF × eeff(卵形果) F1 F2 EeFf(三角形果) E-F-(三角) E-ff(三角) 9/16 3/16 eeF-(三角) 3/16 eeff(卵形) 1/16 狗 P (白色)BBII × bbii(褐色) F1 BbIi(白色) F2 B-I-(白色) bbI-(白色) B-ii( 黑色) bbii(褐色) 9/16 3/16 3/16 1/16 家鼠 P F1 (黑色)RRCC × rrcc(白色) RrCc(黑色) 抑制作用 F2 R-C-(黑色) rrC-(浅黄) R-cc(白色) rrcc(白色) 9/16 3/16 3/16 1/16 家鸡 P (白色莱杭)IICC × iicc(白色温德) F1 IiCc(白色) F2 I-C-(白色) I-cc(白色) iiC-(黑色) iicc(白色) 9/16 3/16 3/16 1/16 F2表现型比 15∶1 12∶3∶1 第54页

作用类型 互补作用 累加作用

F2表现型比 9∶7 9∶6∶1 作用类型 重叠作用 显性上位 作用类型 隐性上位 抑制效应 F2表现型比 9∶3∶4 13∶3 5.21 杂交育种

5.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原始材料 一对相对性状控制 培育目标 Aa AA 连续自交,连续选择,直到基本不发生性状分离 育种方法 自交过程(原理) 杂合体 纯合体 自交代数 0 Aa 1 0 1 1 1 1 1 1 AA Aa aa 4 2 4 2 2 1 1 1 1 1 1 3 2 AA AA Aa aa aa 4 8 4 8 4 4 4 1 1 1 1 1 1 7 Aa aa 1 aa 1 aa AA AA AA 3 16 8 16 4 8 8 4 8 8 1 1 1 1 1 1 1 1 1 1 15 4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4 8 16 32 16 32 16 8 4 16 16 1111?1?1 1 nn 1?n Aa 2 AA 2aa n n n22 2 22 (每代淘汰直到几乎不出现) (每代保留并种植) 多对相对性状控制 方法同上。纯合更加困难,育种难度大

后代纯合的速率 取决于等位基因的对数和自交的代数

2n?1r 公式 x%?(n)?100% (n表示自交的代数;r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25.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原始材料 培育目标 育种方法 Aa aa

AA 自交,选择aa

Aa × Aa 淘汰 第55页

aa 保留推广 5.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眼白化 Xg血型 磷皮病 X的非同源部分 血友病 长毛耳 性Y的非同源部分 红色盲 睾丸决定因子 染 色巴氏小体: 体 的总色盲 失活浓缩的X染色体,通过染 结X和Y的同源部分 色后可见,女性一个,男性无。 构表皮泡化症 Y小体: 眼球网膜色素 荧光染料染色后可见。男性有。 女性无。 X染色体 Y染色体 性染色体由常染色体进化而来,随着进化的深入,同源部分越来越少, 或者Y染色体逐渐缩短,最后消失。如蝗虫中雄蝗2N=23(XO),雌 性染色体的起源 蝗2N=24(XX)。因此X和Y染色体越原始,同源区段就越长,非同 源区段就越短。据研究,人类Y染色体产生之初含有基因约1400个, 现在仅剩下45个基因。再经1500万年人类的Y染色体将彻底消失。 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性染色体组型 精 子 正 常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异常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②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X Y 卵 细 胞 正常 X XX(正常) XY(正常) 异 常 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②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XX XXX(超雌) O XO(卵巢退化) XY(正常) XX(正常) YY(不能存活) OO(不能存活) 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原理因素 性激素(内部环境)的影响 ①鸡的性反转(必修本P94) ②非洲蛙(Xenopus)性反转实验。 示例 ZZ(幼体)♂ 雌激素 ZZ(成体)♀

ZZ♀×ZZ♂ 生殖 ZZ♂ 第56页

受精卵 XXY(睾丸退化) YO(不能存活) XXXX(超雌) XY XXY(睾丸退化) XXXY(同上) XX XXX(超雌) YY XYY(多数不育) XXYY(未见) O XO(卵巢退化) XX(正常) 温度(外部环境)的影响 某些XY型性别决定的蛙类: 受精卵 20℃ 发育 30℃ 发育 1/2♀蛙(XX) 1/2♂蛙(XY) 全部♂蛙(1/2XX,1/2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