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2) 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 水溶解蔗糖 .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的溶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解答;(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解答;(3)根据水能溶解物质考虑. 【解答】解:(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用水可以吸收,防止产物污染空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在瓶底放些水货沙子; (3)蔗糖放在水中,水能溶解蔗糖. 故答案为:(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3)水溶解蔗糖.

30.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仪器⑦名称 锥形瓶 (2)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需选择的仪器序号是 ①②⑦⑧ ,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需补充一种溶液,这种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是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装满 .

(3)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 氧气 ,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考虑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考虑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⑦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 常温”型装置,应选择的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是CO2,验满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装满.

(3)若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气体,则为氧气,二氧化锰做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①②⑦⑧,澄清石灰水,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装满. (3)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2H2O22H2O+O2↑,分解反应.

31.在实验室里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7.5 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④②③⑤① .

(3)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75g×10%=7.5g.

(2)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应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若不进行改正,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7.5;(2)④②③⑤①;(3)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小于.

32.某同学在研究硫酸化学性质时,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 同学们对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 CuSO4、H2SO4 (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取沙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出现,认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进过分析认为 甲 同学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 氯化钡与硫酸、硫酸铜都反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铜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解答;

【猜想与假设】从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后,反应物硫酸是否有剩余考虑,做出解答;

【反思与评价】根据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根据铁比铜活泼,能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

【解答】解: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猜想与假设】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后,反应物硫酸是否有剩余考虑,故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CuSO4、H2SO4 【反思与评价】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猜想一成立.因为氯化钡与硫酸、硫酸铜都反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铜; 答案:CuO+H2SO4=CuSO4+H2O; 【猜想与假设】 CuSO4、H2SO4; 【反思与评价】

甲;氯化钡与硫酸、硫酸铜都反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铜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3小题3分,34小题7分,共10分) 33.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引起刺痛.蚁酸学名叫甲酸,它的化学式是H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属于 有机化合物 (填“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6 .

(3)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 6:1:16 (最简整数比).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甲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2=46. (3)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2:(1×2):(16×2)=6:1:16. 故答案为:(1)有机化合物;(2)46;(3)6:1:16.

34.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瓶中17.3g样品溶于足量的水中,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2.2 g. (2)所加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分析图象可知,二氧化碳的最大质量是2.2克进行解答;

(2)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为200g﹣150g=50g;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反应生成气体所需要的氯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即可.

(3)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代入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以及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二氧化碳的最大质量是2.2g;

(2)设生成2.2g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y x 2.2g

=x=3.65g y=5.3g

所加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7.3%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答案: (1)2.2;

(2)所加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69.4%.

10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