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下载本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八宝景天中有效抑菌成分进行分离,分析。 2 对植物各浸膏进行抑菌实验,筛选活性抑菌物质。 3 对提取物有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

4 最终筛选出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物质,即抑菌剂。

筛菌

一 抑菌成分的粗提取

取植物干粉50g,然后按照中药熬制方法(分别加水2000ml、1000ml和1000ml,熬3遍,每遍熬制到200~300ml,3遍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500ml)制成水剂,经多层纱布过滤后再经细菌滤器过滤除菌,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二 抑菌实验

(1)生长速率法

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设空白为对照。将提取物用无菌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 g.mL-1 ,0.25 g.mL-1 ,0.2 g.mL-1 ,0.15 g.mL -1,0.125 g.mL-1 ,0.1 g.mL-1 , 0.05 g.mL-1 ,0.03 g.mL-1 ,0.02 g.mL-1 ,0.01 g.mL-1 ,9个浓度梯度。

在无菌条件下,将供试菌种用0.4cm 的打孔器打出一定数量的菌饼备用[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平板用打孔器打成菌片,放入以平板中央,培养5d后以菌片为中心用打孔器打成菌片(主要为了菌龄一致)],待培养基溶化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用吸管吸取1mL提取物,放入培养皿内,然后趁热倒入9mLPDA培养基于9cm 培养皿中制成薄厚均匀的平板,并设不加提取液的为对照。用灭过菌的镊子小心将菌饼放置在含药培养基上,菌丝一面向下,每皿接1块,每一浓度设3皿,然后加盖并标记,置于23℃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待培养72h后取出培养皿(有些生长较快的病菌培养48h),用菌落计数器量菌落直径(十字交叉量取两次,用其平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菌落直径(cm)=两次直径平均数 - 0.4(菌饼的直径) 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

抑制率=———————————————— ×100% 对照菌落直径 (2)孢子萌发法

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定采用载玻片法。均用 PDA培养基按照常规方法培养产孢,每种菌置备3个载玻片,并设清水为对照。将提取物制剂与病菌孢子悬浮液混合,使提取物浓度为0.1 g.mL-1 、0.02 g.mL-1 两个浓度梯度,经适当培养后镜检孢子萌发率,以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萌发孢子数 孢子萌发率=——————————×100% 检查总孢子数

对照孢子萌发率-处理孢子萌发率

孢子萌发抑制率=———————————————— ×100% 对照孢子萌发率

实验方案

一 八宝景天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 1 提取过程

称取干燥粉碎的植物若干kg,过60目筛,用95%的乙醇浸泡2h,提取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溶剂得到八宝景天提取浸膏,如此反复3次,最终得乙醇浸膏若干kg。取若干kg浸膏,用少量水分散,然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分别萃取3次,各萃取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分别得石油醚提取浸膏,氯仿提取浸膏、乙酸乙酯提取浸膏,正丁醇提取浸膏、水溶液提取浸膏。 2 分离步骤

取石油醚醚浸膏g以160一200目硅胶拌样,自然晾干,研细。采用200~300目硅胶湿法上柱,依次用石油醚、石油醚一乙酸乙酷(1:0一0:Iv/v)、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一甲醇 (1:O~0:1v/v)进行梯度洗脱,每500ml为一流份,薄层色谱(TLC)跟踪检测,合并相同提取液,再反复经硅胶柱色谱然后配合紫外光谱仪、硫酸显色、等检测方法并通过重结晶纯化手段最终得化合物。

氯仿浸膏、乙酸乙酯浸膏、正丁醇浸膏中化合物的分离同上。

二 抑菌实验

1 抑菌成分的提取分离

同上。以上得到的馏分编号。 2 供试菌株

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黄瓜白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瓜类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引起茄果类蔬菜的灰霉病、菌核病、黄萎病、根腐病、枯萎病、绵腐病、绵疫病、褐纹病、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髓部坏死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 3 培养基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 200g 葡萄糖 20g 琼脂20g 水1000mL pH值 自然 (2)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 200g 蔗糖 20g 琼脂20g 水1000mL pH值 自然

以上两种培养基具体制作方法是:将200g马铃薯去皮,去芽眼,切成小条放入铝锅中,加入1000mL水,煮沸20~30分钟左右至马铃薯软而不烂时,用6~8层纱布过滤,取滤汁于锅中,补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熔化,再加入糖搅拌均匀,趁热分装于试管中。 4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 (1)生长速率法

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设空白为对照。将提取物用无菌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 g.mL-1 ,0.25 g.mL-1 ,0.2 g.mL-1 ,0.15 g.mL -1,0.125 g.mL-1 ,0.1 g.mL-1 , 0.05 g.mL-1 ,0.03 g.mL-1 ,0.02 g.mL-1 ,0.01 g.mL-1 ,9个浓度梯度。

在无菌条件下,将供试菌种用0.4cm 的打孔器打出一定数量的菌饼备用[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平板用打孔器打成菌片,放入以平板中央,培养5d后以菌片为中心用打孔器打成菌片(主要为了菌龄一致)],待培养基溶化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用吸管吸取1mL提取物,放入培养皿内,然后趁热倒入9mLPDA培养基于9cm 培养皿中制成薄厚均匀的平板,并设不加提取液的为对照。用灭过菌的镊子小心将菌饼放置在含药培养基上,菌丝一面向下,每皿接1块,每一浓度设3皿,然后加盖并标记,置于23℃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待培养72h后取出培养皿(有

些生长较快的病菌培养48h),用菌落计数器量菌落直径(十字交叉量取两次,用其平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菌落直径(cm)=两次直径平均数 - 0.4(菌饼的直径) 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

抑制率=———————————————— ×100% 对照菌落直径 (2)孢子萌发法

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定采用载玻片法。均用 PDA培养基按照常规方法培养产孢,每种菌置备3个载玻片,并设清水为对照。将提取物制剂与病菌孢子悬浮液混合,使提取物浓度为0.1 g.mL-1 、0.02 g.mL-1 两个浓度梯度,经适当培养后镜检孢子萌发率,以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萌发孢子数 孢子萌发率=——————————×100% 检查总孢子数

对照孢子萌发率-处理孢子萌发率

孢子萌发抑制率=———————————————— ×100% 对照孢子萌发率

对合并的各馏分分别进行活性测定,对活性较好的馏分进行2次硅胶柱层析及HPLC分离纯化,最终得到活性单体化合物。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C18柱(10μm,20.0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6∶4),检测波长240 nm,流速为6 mL/min。

抑制细菌活性实验

采用圆形纸片扩散法。分别刮取供试菌菌苔一环于5mL无菌水中,摇匀菌悬液 (浓度约为106个/mL),倒入熔化并冷却至40℃~50℃的培养基中,摇匀后,迅速分装于培养皿(φ90mm)中,待凝固后备用。取已消毒过的双层圆形滤纸片(φ6mm)浸取药液(约20ul),略干后平贴于培养基平板上,同时用溶剂做空白对照。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37℃,18h一24h)后分别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以上步骤均按无菌条件操作,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样,结果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