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分析美国民主政治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在组织原则上的主要区别,并指出材料中三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8分) 50、“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12月19日在京揭晓。“法”字当选中国国内字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结合所学知识,统一后的秦朝如何实践的上述观点,效果如何?(6分)

材料二 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关门至少已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240亿美元。

——据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 (2)依据材料二和1787年宪法等相关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6分)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班级 姓名 ) 考号 考场号 面取得的主要成就。(8分高一历史月考答题卷

二、材料题(2个,共28分) 49、(8分) 趋势:

(1分)

9

区别:

(4分)

实质:

(3分)

50、(1)

(6分)

(2)

(6分)

(3)

(8分)

座号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的一项制度,这体现了家国

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项正确;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权,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相结合,故C项错误;“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是夏朝启建立政权,不是西周。

2.【答案】C 【解析】将皇室的姓氏列为第一等,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皇

帝将本族的姓氏列为第一等,外姓次之,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故B项正确;上述现象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故C项错误;上述现象反映出皇权、宗法制对姓氏文化的影响,其历史源远流长,故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北宋地方财权并不是全部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三司使是副丞相,

分割宰相的财权,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加强皇权,而不是财政收入,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民众法庭有关人员通过抽签产生,体现的是公平原则,抽签

不能体现自由原则、专业化原则、分权原则,选择A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农夫用陶片放逐法将杰出者放逐,反映了陶片放逐法具有抑制和打击

杰出者的一面,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遭破坏,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

10

操作程序简单,不是粗陋,故C项错误;农夫放逐的理由是因为他优秀,不是为泄私愤,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罗马法的内容来源,没有体现“实施??随意性”,故A

项错误;题干中罗马法的内容来自于不同途径,“根据??情况作出裁量,不必僵硬??”体现了实施过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故B项正确;灵活实施是按照“??情况”决定的,不等于“随意曲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内容的来源,并没有体现具体组成的庞杂,而且裁量时是根据“案例的情况”做出,没有“受行政因素影响”的意思,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和“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是表面信息,不

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A.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等,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公民法不能说明罗马法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女王说布莱尔是“准首相”说明布莱尔所在政党已经赢得议会大选,

但还没有经过女王形式任命,故①③正确;女王是虚君,只是国家象征,首相不对女王负责,对议会负责,故②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材料仅涉及宪法成分复杂,但用起来得心应手,并不能说明英国民主

政治制度具有繁杂性,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权威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可知体现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灵活,而非随意性,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可知体现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

剥夺了国王的权力,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18世纪,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是在19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任何民主政治都具有阶级局限性,美国的民主政治也是少数有钱人

的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故选C。

12.【答案】A 【解析】题干中关键词有“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强调自由的重要性,

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民主政治导致党争,而是自由孕育党争,故B项错误;材料没提到两党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讲到政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从材料“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

物,一个异质体””可知是希望加强中央机构的权力,改变邦联制导致地方各自为政局面,因而体现的原则是中央集权,联邦至上,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反映出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责任内阁

制。《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共和制、总统制,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由“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

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办”,均强调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A项“开始”没有依据,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德国是一个实君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C项正确;近代德国政府首脑是帝国宰相,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材

料只涉及“交纳关税”,故A项错误;“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运

11

进洋货或输出土产??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表明是《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与“各国间的贸易壁垒”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17.【答案】B

18.【答案】B 【解析】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

平天国时期没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9.【答案】B 【解析】这段话是王毅在谈到中日关系时说的,根据所学可知,“1894”指的

是甲午中日战争,“1914”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①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破坏中国主权。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一战后,列强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权益转给日本,破侵犯中国主权,故②正确;二战期间的德国是法西斯国家,故③错误;二战后德国对战争认真反省,“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就是告诫日本要学习德国对战争的反省态度,赢得亚洲各国的信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20.【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可以看出,《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规定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

21.【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三次民主革命高潮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革

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正确;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革命对象分别是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前两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三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第三次的革命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结果都是失败,第三次革命的结果是成功,前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接民主革命思想,第三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22.【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列强在华势力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此后北洋军阀统治依然是专制独裁,故C项错误;袁世凯破坏民主宪政,造成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的现状,故D项错误。 23.【答案】C【解析】基本条件是经济基础 24.【答案】D【解析】国民大革命时间是1924-1927

25.【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项与

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故B项错误;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体现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是192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成立广州国民

政府是192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整编国民革命军不是材料中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1926”“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说明帝国主义和军阀是导致中国生活困苦原因,为此要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