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厚钢板弹簧吊耳课程设计指导书(精)

运城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设计后钢板弹簧吊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姓名:李彦伟 学号: 2009090237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指导教师:张洁 2012年 06月 24日

1 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出的零件是 CA10B 解放牌汽车后钢板弹簧吊耳。后钢板弹簧吊耳的主要作用是 载重后,使钢板能够得到延伸,伸展,能有正常的缓冲作用。因此汽车后钢板弹簧吊耳零 件的加工质量会影响汽车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汽车后钢板弹簧吊耳主要作用是 减震功能、阻尼缓冲部分功能、导向功能。

图 1.1 后钢板弹簧吊耳零件图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后钢板弹簧吊耳零件图知可将其分为两组加工表面。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现分析如下:

(1 以 60mm φ两外圆端面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60mm

φ两外圆端面的铣削,加工 0.03037mm φ+的孔,其中 60mm φ两外圆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6.3Ra m μ, 0.03037mm φ+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Ra m μ

(2以 0.043030mm φ+孔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2个

0.043030mm φ+的孔, 2个 10.5mm φ的孔、 2个 0.043030mm φ+孔的内外两侧面的铣削,宽度为

4mm 的开口槽的铣削, 2个在 0.043030mm φ+同一中心线上数值为 0.01φ的同轴度要求。 其中

2个 0.043030mm φ+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6Ra m μ, 2个 10.5mm φ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2.5Ra m μ, 2个 0.043030mm φ+孔的内侧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12.5Ra m μ, 2个 0.043030mm

φ+孔的外侧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50Ra m μ,宽度为 4mm 的开口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50Ra m μ。

1.2工艺过程设计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 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对于该零件来说,加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保 证平面的尺寸精度以及孔的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处理好孔和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类零件的加工应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即先加工零件的基准平面,以基准平面定位 加工其他平面。然后再加工孔系。后钢板弹簧吊耳的加工自然应遵循这个原则。这是因为 平面的面积大,用平面定位可以确保定位可靠夹紧牢固,因而容易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其 次,先加工平面可以先切去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为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创造条件,便于对 刀及调整,也有利于保护刀具。

后钢板弹簧吊耳零件的加工工艺应遵循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 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系加工精度。

由于后钢板弹簧吊耳的生产量很大。怎样满足后钢板弹簧吊耳生产率要求也是过程中 的主要考虑因素。

1.3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1.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 Q235。由于生量已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 以采用铸造成型,这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1.3.2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 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 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 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2 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 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 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 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3 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4 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 可靠。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

(5 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因为粗基准的表面大多数是粗糙不规则的。多次使用难 以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