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管理及对策分析

机意识淡薄。研究广州市旅游景区的危机管理,将有助于旅游景区管理者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旅游等非基本需求消费也越来越多,旅游为各级政府部门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让其成为众多省市政府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在这种繁荣火热的社会背景下,诸多企业、行业部门纷纷投资旅游业,一窝蜂地建设开发旅游景区。繁荣的旅游市场遮盖了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企业和行业部门投资者、景区管理者的短视、急功近利,将旅游景区危机抛诸脑后,缺乏对景区危机的重视。老子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危机必然潜伏于顺境中。广州市旅游景区进行危机管理,控制这种泡沫般的发展势头,理性地开发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将有助于旅游景区管理者居安思危,提高景区抗风险能力和危机意识; 有助于在危机爆发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景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3.客观的严峻的形势下,广州旅游景区实施旅游景区危机管理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①改革开放的实施,让广州旅游景区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同时,国内旅游市场也遭到外国旅游企业的瓜分,市场竞争加剧。可是广州旅游景区企业缺乏外国旅游景区企业的那种成熟的管理经验,竞争力弱。②旅游市场的不断深层次发展,影响和危害旅游景区正常发展的因素将会增多,倘若广州旅游景区不增强抗风险能力,进行调整,那么发生旅游危机的机率将大大提升。③残酷的现实。03年非典肆虐,08年的金融危机,13年的H7N9流感,每年的强台风侵袭,都使得广州旅游业损失巨大,多个旅游景区设施设备遭到毁坏等,这都反映出广州市旅游景区应对危机时的反应迟钝、束手无策等。根据以上的残酷现实,广州市旅游景区实施旅游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因为国外旅游休闲比较广泛普遍,所以其有关旅游危机管理,尤其是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资料相当丰富。国外对于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以欧美国家为主要,大多数出现在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报告中。国外学者对旅游危机的重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旅行研究协会为开创者,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研究旅游业危机,结合组织管理论、混沌论等理论,旅游学者对旅游危机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越来越深的研究,主要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对特殊危机事件的反应与管理的分析,二是研究旅游业危机管理的基础性理论。

2

国内在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于国外。国内景区重视景区危机管理于03年的非典危机后,到了08年的汶川地震后达到一个发展的小高峰,国内的景区危机管理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国外,旅游危机给景区等旅游企业带来的损失仍然相当大。

(三)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先罗列国内外关于旅游业危机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景区危机研究的发展资料,然后罗列了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的研究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的相关发展现状研究。接着进入主题,分析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管理,包括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以及其危机管理对策的分析。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述理论基础

旅游业危机理论景区危机管理理论

我国城市旅游景区发展研究

分析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管理

危机类型及特征分析结语其危机管理对策分析

图1:本文论文框架

二、 理论基础

所谓的旅游景区危机,即“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事件”,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外部因素带来的危机,如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文化危机等,二是由景区内部因素代之的危机,如经营不善带来的战略危机,资源产品危机、旅游者带来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等。

3

[2]

所谓的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指“政府、景区管理部门等对游客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机因素采取预防或消除措施,以及危险发生后采取弥补措施的科学管理行为。”

旅游景区危机不但给旅游者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威胁与伤害,更加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干扰,甚至毁掉一个景区。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旅游景区危机管理,完善景区危机应急机制,让旅游者享受到快乐安全的旅游,让旅游景区得到可持续发展,让中国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

三、 旅游景区的危机管理概述

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整体的旅游发展历程相一致,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成绩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以外事接待为主要,景区发展缓慢,为国家财政带来的收入极少。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改变了经营方向,成为一种朝阳产业,1998年还被国务院列入积极发展的新型第三产业,得到国家认可及大力发展。截止2011年,我国旅游景区共有20976个,A级景区就有5573个,已成为中国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中国旅游景区目前取得了以下的成就:“1. 旅游景区日益成为带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其地位进一步增强;2.旅游景区发展越来越成熟,精品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中坚力量;3.全国A级旅游景区各季度发展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4.景区发展空间逐渐拓展,新兴、新型旅游景区不断涌现,并形成新的热点景区;5.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景区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迅速,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旅游景区存在着盲目开发,景区开发泛滥,主题粗糙;景区权力关系模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混乱;缺乏相应完善的法规章程等问题,情况让人担忧。并且旅游景区现有的危机管理模式也不尽如人意,景区重视危机始于03年的非典疫情,管理模式简单粗糙。面对危机,相应的应急机制缺乏,经营人员和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

[4]

四、 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管理分析

(一) 广州市旅游资源介绍

广州市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形为丘陵平原为主。总面积

4

7434平方公里,人口1275万(2012年),东接惠州市,南望中山市和东莞市,西邻佛山市,北连清远市,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全市辖十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黄浦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萝岗区、南沙区)两市(增城市、从化市)。西江、北江、东江交汇于此,流入中国南海。广州北部是森林密集的丘陵地带,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珠江冲积平原,南沙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多样的地形环境、温暖宜人的气候、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外国人聚居,赐予广州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深入国内外旅游者的心中。

截至2012年,广州市拥有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15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全是旅游景气共100多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2处,各类博物馆52个。广州市旅游景区景点享誉中外,有广州建城的“五羊传说”雕塑的越秀公园,“市肺”之称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海不扬波”的隋朝年间建造的南海神庙,“未有广州先有光孝”的光孝寺,“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极具特色的“广州一日游”等等,数不胜数。

(二) 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类型及特征分析 1、 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类型

针对广州市旅游景区的特点,结合旅游危机的来源,把诱发广州市发生旅游危机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类型归纳如下表: 因素 危机类型 危机表现 疾病疫情 自然灾害 实例 03年非典疫情,13年H7N9流感疫情,台风“黑格比””巨爵”等水淹广州 08年金融风暴后,广州的旅行社进入经营寒冬,景区生意惨淡 广州飞龙世界游乐城的失败 广州塔品牌定位粗糙 萝岗区天鹿湖景区遭玻璃厂长达四年污染 重阳节白云山人满为患 长隆欢乐世界跳楼机事件 [5]

外部因素 1.安全危机 2.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下旅游消费疲软 内部因素 1.经营不善带来的危机 战略危机 品牌形象危机 2.管理疏忽带来的危机 景区内违建,污染破坏景区资源 旅游者增多超出景区环境承载力 3.景区内安全事故危机 景区内发生安全事故 图2:广州市旅游景区危机类型表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