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民洲港口产业园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镇江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草稿)

一、概 述

(一)引言

镇江新民洲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北岸,南临长江、东西北三面与扬州市相接,是镇江市在江北的行政区之一,区域面积22.5KM2。

1960年8月镇江市委为响应中央“大办农业”的要求,在该地区成立了“江苏省国营共青团农场”,至2001年末由江苏省农垦局管理。2002初调整隶属于镇江市京口区管理,成为镇江市京口区在江北的行政区。2006年镇江市京口区委、区政府为响应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在保留“江苏省国营共青团农场”的前提下,于同年6月份成立了“镇江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二块牌子,对新民洲进行开发和管理。

近几年,江苏大力扶持港口及船舶工业的发展,《江苏省沿江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国际制造基地建设发展规划》都将港口及船舶工业列为沿江支柱产业予以支持,并要求双倍增长。《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镇江市“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将加快培育以港口及船舶设备制造为重点的交通运输设备为优势产业。镇江临港工业的

1

发展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中。

(二)规划依据

根据镇江新民洲现状及《镇江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镇江市口岸和港口发展“十一五”规划》、《长江航道发展规划》、《镇江港总体规划》进行镇江新民洲港区总体规划;

根据地区腹地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镇江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规划》的基础上,对新民洲港区的岸线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其港口功能、临港工业功能;

① 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 港区总体布局应与港口工业园区的功能布局协调,与岸线利用规划、道路规划、集疏运通道规划相适应;兼顾海、江、河船舶,方便多式联运和中转换装;

③ 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岸线,促进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 突出水资源保护和防洪安全,注意生态平衡,控制和减少污染,注重保护作业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镇江市京口区新民洲长江北岸5.38km岸线,现有江堤以内1.1km纵深。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础年为2005年。规划平年为:近期2010年;远期

2

2020年。

二、 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 产业发展环境与趋势

镇江港口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港口及船舶制造特色鲜明,配套门类丰富的态势。到2006年底全市拥有6大港区、船舶工业50家,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8家,船舶配套企业32家,当年实现销售30亿元。镇江逐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临港工业产业链,一系列产品的产量和技术含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现状与特点

镇江港位于长江三角洲腹部,长江与京航运河交汇处。担负着镇江市、江苏省京杭沿线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海进江物资和外贸物资转运任务,是长江和江苏省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镇江港对外轮开放。镇江港全港现有高资、龙门、谏壁、大港、高桥、扬中六个港区。现有码头主要分布在高资、龙门、谏壁、大港四个港区。新民洲港区目前还处于自然状态,岸线未被开发利用。随着镇江港港口的发展,镇江港全港货物通过能力已基本饱和。

至2005年底,镇江港全港共有码头泊位17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占总数的14.5%,千吨级以上泊位148个。2005年,镇江港全港码头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5992吨/年。2005

3

年镇江港全港码头泊位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5847.49吨,其中外贸货物1012.29吨。镇江港全港货物通过能力已基本饱和。

(三)优势与不足

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按照现行的价格体系,港口企业财务效益较差。而它的主要效益体现在对各行业的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促进国土开发等方面。因此注重政策研究,广辟筹资渠道。积极利用外资、鼓励与外商合资或者独资建设港口;对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拆迁实行优惠;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着“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综合开发的政策优惠。建议研究制定建港优惠政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多方式合资、合作开发经营,加快实现规划目标。

港口开发中江堤改造、陆域形成与长江防洪及通江河道的引排水关系密切,滩涂的使用涉及到长江泄洪,需与有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港口开发中还必须切实重视建设前期的研究工作。建设结合港口规划方案,以既有的科研工作为基础,使江堤改造、陆域形成方案切实可行。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抓紧进行港区的水文观测、地质勘察、防洪影响评价等及相关工作,使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更具科学性、连续性,使总体规划按步骤实施。

公路是镇江新民洲港区主要的集疏运方式,疏港交通量较大,必须协调好疏通交通。以便形成通畅快捷的疏港交通。此外,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