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与信赖过度风险相对应的那一张评价表; (2)找出样本实际偏差数所在的那一列; (3)找出已使用的样本规模所在的那一行,
(4)由(2)、(3)步骤确定的行和列的交叉点,读出偏差上限。 举例说明偏差上限如下:
信赖过度风险(%) 偏差数(个) 样本规模(个) 偏差上限(%)
5 l 100 4.7 5 2 150 4.1 10 3 120 5.5 10 4 200 4.0
当所用的样本规模没有出现在评价表里时,审计人员可通过以下三种办法来解决: (1)使用表里不超过实际使用的样本规模的多个样本规模中的最大的那个样本规模。 (2)插值类推。
(3)使用范围更大的评价表。
根据评价表所确定的偏差上限,隐含了抽样风险允许的限度。因此,偏差上限可用来确定是否支持计划的控制风险水平。如果偏差上限小于或者等于设计样本时所指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说明样本结果支持计划控制风险;否则,样本结果就不支持计划控制风险。 3.确定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本章第一节曾说明,抽样风险同适当选取的样本仍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关。尽管我们在前面,不算出抽样风险允许限度(allowanceforsamplingrisk)也能评价样本,但是,知道如何决定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及其影响,将更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抽样风险允许限度计算方法如下:
偏差上限=抽样风险允许限度+样本偏差率 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偏差上限-样本偏差率
仍承前例,可计算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如下(见表9-8)。
表9-8 抽样风险允许限度计算表 样本偏差数 (1) 1 2 3 4 样本规模 (2) 100 150 120 200 样本偏差率 (3)=(1)÷(2) 1.0% 1.3% 2.5% 2.0% 偏差上限 (4) 4.7% 4.1% 5.5% 4.0% 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5)=(4)-(3) 3.7% 2.8% 3.0% 2.0% 表9-8第一行列示100个中如有1个偏差,偏差上限为4.7%,得出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为3.7%。假如在100个样本中发现3个偏差,偏差上限查表得7.6%,样本偏差率为3%(即3÷100),那么,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为4.6%。
这里,随着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的增加,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从3.7%增加到4.6%,说明抽样风险允许限度直接与样本中所发现的偏差数相关。在统计抽样中,如果样本偏差率超过预期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将变大,进而造成偏差上限超过设计样本时所指定的可容忍偏差率。因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13
(1)在样本偏差率超过确定样本规模所用的预期总体偏差率时,偏差上限将超过在特定信赖过度风险下的可容忍偏差率,此时,样本结果将不支持计划控制风险水平。
(2)相反,在样本偏差率小于或等于预期总体偏差率时,偏差上限将小于或等于在特定信赖过度风险下的可容忍偏差率,此时样本结果将支持计划控制风险水平。 现用表9-9概括这些结论如下:
表9-9 样本结果评价标准汇总 情 况 1.样本偏差率>预期总体偏差率 2.偏差上限>可容忍偏差率 3.样本偏差率≤预期总体偏差率 4.偏差上限≤可容忍偏差率 评 价 结 果 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控制风险 样本结果支持计划控制风险 由上可以看出,评价样本结果时,并不一定将偏差上限同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也允许审计人员用样本偏差率来评价样本结果。但应注意,不管审计人员如何评价样本结果,都需要在工作底稿中记录评价的依据。 4.考虑偏差性质
审计人员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