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份试卷合集)广西玉林市2019届九年级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word文档合集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 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扣l~2分(最高扣2分)。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1、秋三五 蟾盘(1空1分)

2、(2分)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写出对月亮的赞颂1分;写出对社会的愿望1分,从正反两面表达皆可)

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照”一词,理解“私”的含义,即有偏狭不公正之义。而作者说月亮“不曾私照一家人”,说月这“不私”,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私”的财贬斥,对“光明磊落”之品格的赞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译文: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昏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九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说您爱丝绢呢.”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

爱丝绢。’”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选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3. A

4.(1)我生在乱世,又侍奉昏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关键词:事、谏)

(2)现在,大王治理国家,不是亲近的宠爱的人就不任用,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丝绢。(关键词:非……无、使)

5. 对于王的做法,他敢于直接指出来,并直言进谏,可见他是一个机智勇敢,敢于直言劝谏的人;在劝谏的时候,他又善于以实际生活作比,可见他善于辞令,进谏技巧高超。(答到一点1分,答到两点2分,都有分析2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分) (2)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7、①聪明、有智慧。第2段中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描写。

②执拗、有个性(个性独特)。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

好呀”;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情节中,清兵卫喜欢周正平凡的葫芦;客人、父亲喜欢奇特的葫芦。(举一例即可)

③有天赋和非凡的鉴赏力、审美能力。清兵卫一毛钱买的很普通的葫芦竟然被校役

以五十块的价钱卖给了古董商,而古董商又以六百块钱的价格将葫芦卖给了当地的富家。

④性情孤独(不善沟通)。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

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

⑤不敢抗争。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粗暴地砸碎自己的宝贝葫芦时对清兵卫的神态描

写。(人物特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性格特点1分,分析1分;三点6分) 8、①葫芦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或是叙事的焦点)。串联了小说的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痴迷葫芦、发现葫芦、买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②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为展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服务);

③深化主题,葫芦的最终归宿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进一步深化主题;

④“葫芦”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

(观点和分析各给1分,答出两点给4分)

9、这个结果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讽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第一问给1分,第二问答出“讽刺”给2分)

10、启示:①从小说中教员与父母角度看:老师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2分)小说中清兵卫对葫芦富有天赋般的痴迷,却没有得到教员、家长的认同,相反却遭到教员的训戒和来自父亲的揍骂,扼杀了孩子的审美天性。老师家长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以权威压制孩子的发展。(2分)

②从孩子的角度看: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2分)小说中,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令人感到悲哀!但更令人悲哀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放弃爱好,并且毫无怨恨。一个曾经有着天才般独到审美力的孩子,可能会没有了甚至永远地消失了自己的创造火花。小说也让我们明白对自己正当的爱好兴趣,要敢于去争取,维护,并勇敢的坚持下来。(2分) (启示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主题: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1、(1)示例:莫让年华付水流。(4分)

(2)示例:(4分)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3)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2分)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2分)。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4)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芳平《月夜》)

(5) ,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6)燕子来时新社, 。 (晏殊《破阵子》) (7)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8)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9)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1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出师表》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其中“沁园春” 是题目。

C.《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鲁迅的文章,都选自《呐喊》。 D.《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作品。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 【甲】 (A.心花怒放 B.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 ① (A.qiāng B.xiāng)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 ② (A.磨 B.摩)。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顿时苍老又一下子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 【乙】 (A.共振 B.碰撞),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