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第六期(2012-7-19.215122.098) - 图文

主编:于维涛

责编:王 凯 崔成林 李玉民 王晓东 解 鸣 牟人杰

卷首?????????????????????????2

引航?????????????????????????3 关注?????????????????????????9 声音?????????????????????????20 随笔?????????????????????????26 实践?????????????????????????36 心语?????????????????????????38 榜样?????????????????????????47 提示?????????????????????????57

1

有感于惰性

指导教师 吴 娟

http://cz1201.qlteacher.com/Article/view/36334

人都有惰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惰性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自己便是如此,做事磨磨蹭蹭,一拖再拖,有时明知是非干不可,也会拖到不得不做时才做。去年研修时,看到用Flashpaper上传简报,就想着学习学习,可研修后平时不用,就把这事又放下了,今年要用时才想起还不会呢。都说“技不压人”,平时多学点用时不必抱佛脚,但说的容易做时难,不被逼到份儿上不愿动啊!

“推己及人”。今天的研修作业,很多老师都上传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本是挺好的事,毕竟还是自己曾经的创作嘛!课改十年了,各种各样的讲课活动此起彼伏,谁没被逼着讲过几节课啊,谁又没点压箱底的“存货”呢?可问题是咱们打着“研修”的旗号在学习进步呢,您倒是多少的改一改啊,去年贴了,今年再贴,正是“年年岁

岁修相似,岁岁年年贴相同”啊??只是这样的话,咱们的“研修”是不是变味了?!

2

怎样才是有思想的历史教师

省级课程专家 高怀举

应该说,思想一词听起来似乎就很“虚”。我们更难确切的下一个定义或定一个标准说这就是有思想的历史教师。所以,我想尽量用具体的课例(哪怕是片段)来说明怎样才是有思想的历史教师。毕竟,教师内在的思想最终还是要外显于自己的课堂。

首先,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停留于教材知识的表面,他会深入挖掘或补充有关史实,给学生传达更深刻,更具启发性的观点与认识。比如我们讲中国近代史,讲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讲完史实以后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了。一般都是先谴责西方侵略者强权蛮横,谴责清政府腐朽无能,然后告诉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大家一定要发愤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觉得比单纯的谴责义愤更有益的应该是较为深刻的反思,喊口号式的励志教育对学生究竟有多大的触动作用也很难说。我听过一位老师讲课,他在讲解类似内容时,补充了同时期日本的遭遇及反应。我们知道,1853年美国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日本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第二年再次叩关,强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外来侵略的呢?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的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一把烈火, 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而我们谈起外来侵略就是屈辱、就是沉痛。在日本还有个佩里公园,公园

3

里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亲笔手书的佩里纪念牌高高耸立,上写:“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牌”,这对我们,更是无法想象。正是这种积极拥抱全球化的心态,才有了后来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外相井上馨主张“改变攘夷锁国之感情”,“进化到泰西文明,在亚洲创造泰西文明国同胞之一”。这样的认识,我们到今天也很难说已经确立。相反,当我们在课堂上对西方侵略一味谴责的时候,我们可能恰恰是不自觉地加强了学生心目中的排外心理。中国和日本相同遭遇下截然不同的应对,强烈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的冲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恐怕要远远好于那种浅显的愤怒,空洞的口号。当然,这里面牵涉到不同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面临相同的境遇,采取不同的反映,是可以理解的。但老师的补充讲解,有利于为学生打开新的视角,有利于冲击学生固有的思维。

其次,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一些固有说法,他会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讲到美国的南北战争,有的老师给学生补充了这样的细节知识:南部叛军一投降,联邦军队司令马上说:“战争已经结束,叛军又成了我们的兄弟。” 南部叛军司令罗伯特·李战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担任过大学校长,美国很多地方至今还保存着他的巨型浮雕塑像;著名的葛底斯堡纪念碑纪念的不仅是北方阵亡者,也包括南方叛军中死去的军官与士兵。葛底斯堡战役我们知道,这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也是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有些类似于我们的淮海的战役。内战结束之后,只有同胞,没有敌人。老师课堂上顺口提及的这些琐碎知识,看起来似乎与教材内容没多大联系,但实则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索空间:能强烈冲击学生“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更甚至进一步促使学生去思考战争、和解、人道等深层次问题。

第三,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他会选择恰当时机给学生指明思索的方向,而不是用固定答案束缚住学生的思维。新课改以来,一个重要的观念变化就是要改变教师过去那种无所不知的形象。事实上,教师也确实不是无所不知,但有时碍于面子,学生问到什么问题都要说个一二三四,有时难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们得承认,学生的思维有时比我们活跃,尤其现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不比我们少,有时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是我们老师事前没有想到的。这时候,老师不应该强行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思路上来,更不应该一棍子打死,从根本上否定学生的思考。

比如,有这样一则案例:我去一所中学听课,讲辛亥革命。老师讲革命后南京临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