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学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化专业分工、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科技部的数据,截止2006年10月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到中国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58%,出口总额占到68.3%,利税则占到的5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而且我国专利技术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己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3年1月l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对中小企业加强扶持、指导和服务进入了法制的轨道,同时也说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与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群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它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的归纳,全世界的中小企业一般存在着五大困难: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存以及科技应用。特别是融资困境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权益资本融资缺口和债务资本融资缺口,而且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商业银行缺乏评估信贷价值的经验和技术,政府的金融政策存在扭曲,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以及整个社会信用文化邀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着更多的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权益性资本融资而言,正规的资本市场因过高的条件要求与中小企业几乎无缘,直接沟通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非正规资本市场又一直被政府划在非法金融的范畴内,从而很难顺利发展。虽然在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即“二板市场”,但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风险投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权益资本缺口”,但仅仅是一个解决局部问题的对策。

就债务性资本融资而言,尽管管理当局不断地呼吁甚至通过发布“指导意见”,来敦促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己经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己经越来越多地关心贷款的安全,从而可能更多地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因此,客观地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对推进我国改革的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融资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1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资本结构理论;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

第一、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提出的,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债务资金总是有利的,当企业100%使用债务资金时,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成本与企业的价值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优化问题。传统理论则介于以上两种理论之间,认为每个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使用来降低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并增加企业的总价值,但财务杠杆的利用伴随着财务风险,从而引起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提高。可以看出,净收益理论重视财务杠杆效应而忽视了财务风险,净经营收益理论又过分夸大了财务风险,传统理论则略了负债比率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而且这3种理论都建立在经验推断的基础上,没有经过科学的数学推导和统计分析,是不成熟的理论。

随着理论界放松对MM理论的限制,出现了以静态权衡理论(Static Trade of Model)、融资次序理论(Pecking Order Hypothesis)、代理理论(Agency Theoretic Framework)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代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包括信贷缺口、信贷配给、关系型贷款等。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在向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中就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金融缺口”。 Macmillan发现,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约合400万英镑现值)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信贷配给问题,Stiglitz与Weiss在关于信贷配给的经典文献中指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产生均衡信贷配给的基本原因。当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银行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不会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出清市场,而是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的水平上对贷款申请者实行配给。

Whette的信贷配给模型拓展了Stiglitzti等人的理论,他指出,在借款人风险中性的条件下,银行的抵押品要求也可能成为信贷配给的内生机制。Bester进一步讨论了抵押品在信贷配给中的作用。他认为,抵押品可以和利率同时作为银行分离贷款项目风险类型的甄别机制,即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对抵押品数量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来分离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贷款项目。Williamson讨论了信贷配给过程中出现的监督成本问题,他也将银行期望收益与利率之间的非单调性变化归因于信息不对称。

关系型贷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熏要手段、这类贷款的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累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企业主的相关信息而做出。在关系型贷款下,银行的信息积累可以通过平时办理企业的存款、结算和咨询业务而附带取得,也可以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等)以及企业所在的社区获得。关系型贷款依据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部分地弥补了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和企业长期合作关系的强化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减少贷款的担保和抵押,降低对商业信用的依赖,缓和利率波动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

另外,Banerjee(1994)论述了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他们提出了两个假说,一是长期互动假说,另一假说是共同监督假说。该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资难的症结分析与融资渠道的选择上,就这些方面的研究理论界也说法不一。

从信息和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林毅夫、李永军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着使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和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的激励因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徐洪水认为金融缺口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存在的金融压抑造成的,实际利率没有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导致资金的过度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出现“金融缺口”,同时由于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使得资金有效供给减少,加剧“金融缺口”。

张捷通过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财务数据的跨国比较,探讨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制约因素和“金融缺口”的产生原因;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因素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建立地方适度分权的金融管理体制和多元复合共生型金融体系的构想。

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林毅夫、李永军从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出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企业规模的限制决定了采取编制公开财务报表上市要承担巨大的信息成本;而从企业的技术类型看,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唯一的方法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贺力平认为,妨碍我国银行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机构缺乏企业客户风险方面的足够信息,从而不能做出适用的风险评级并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指出可以通过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转变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来解决贷款者与中小企业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张杰认为,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以及由形成的信贷资本化。他认为,解除民营经济金融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触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

李志赞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他认为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贷款抵押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三个主要因素;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贷款抵押、降低交易成本,都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将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模型,发现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并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并且在中小盒融机构的信息优势、数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着一向关系。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起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陈晓红教授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在我国目前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的时期,如何做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信用评级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于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3 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结合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的对策。

3

1.3.2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一般而言,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有定量和定性两种界定方法。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界定一般都是以定量标准即选用雇员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和资本总额中的一项或几项指标来确认中小企业。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行业特点,以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个指标为依据,重新确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如表1.1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销售额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建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销售额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批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销售额 万元 零售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销售额 万元 交通运输 从业人员数 人 企业 销售额 万元 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销售额 万元 酒店餐饮业 从业人员数 人 企业 销售额 万元 中型企业 300-2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0-40000以下 600-3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0-40000以下 100-2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100-500以下 1000-15000以下 500-3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1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800以下 3000-15000以下 小型企业 3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6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100以下 3000以下 100以下、 1000以下 500以下 3000以下 400以下 3000以下 400以下 3000以下 表1.1 国家统计部门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1.3.3 企业融资的定义

融资就是资金融通,从广义上讲融资是指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还包括资金的触出:狭义的融资则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即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获得资金的过程。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不可能完全利用自由资金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必要的资金,进行融资活动。本文所提及的融资是狭义的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就是指以中小企业为资金融入者(即中小企业是资金融入主体)的融资活动,它是指中小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1.3.4 企业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融资方式是指资金山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短缺部门转化(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渠道。企业融资方式也就是企业获取资余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渠道。企业融资方式由于存在不同的分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