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学习资料

类标准,因而也存在不同的类型。从融资主体角度,可对融资方式作如下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第二层次将外源融资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从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以把企业融资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1.3.4.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创办过程中以原始资本为起点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财务上的自有资本及权益。在现行财务体制下,企业的内源融资由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包括各种形式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等项构成。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性、抗风险性的特点。外源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吸收外部资金盈余者的资金,转化为自己的投资。包括上述企业自留资金以外国家财政资金、银行借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居民个人资金等。与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的特点表现为高效性、有偿性、高风险性、灵活性。外源融资还可以细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外源融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源融资,如通过股权融资使企业股本增加,下一轮融资时,企业增加的股本,则是内源融资的基础。 1.3.4.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按照融资者融资过程获得资金是否经过金融中介,可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这种划分的核心是,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资金是否经过金融中介机构,资金的所有权或经营权是否发生二次转移为标志。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由供应者(储蓄者)直接转移到资金需求者(融资企业)手中,不需要中介者(机构)的协调与帮助或者有经纪人(或机构)的协调与帮助来实现资金在供需双方之间的转移。在资金转移过程中,经纪人(或机构)不涉及资金经营权问题。比如企业自己或通过证券公司出售股票和债券而使资金流向企业。在此过程中,证券公司作为中介,不涉及此项资金的经营权问题。直接融资借助于一定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直接沟通最终出资者和最终融资者的资金联系,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直接融通,双方都清楚对方是谁,不需要通过诸如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融资具有直接性、长期性、流通性的特点。

间接融资是指由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充当媒介,实现资金由资金盈余者(储蓄者)向资金需求者(融资企业)转移的融资渠道。在资金的转移过程中,中介机构(如银行)对资金拥有经营权,通过银行(包括各种信用社)中介职能,把分散的储蓄集中起来,然后供应给筹资者,筹资者通过银行间接获取储蓄者的资金。间接融资是金融机构信用的体现。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特点有间接性、可逆性、短期性。

1.3.4.3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以把企业融资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根据资金需求的不同出让部分和全部股权以换取资金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常常会在企业创办或增资扩股时采用。股权融资获得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股本,由于它代表着对企业的所有权,故称所有权资金,它构成企业权益资金或权益资本的主要部分。

债权融资则是利用发行债券、银行信贷方式向企业的债权人筹集资金,它可以发生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任何时期。债权融资要求债务人在契约约定的期限内,向债权人还本付息,发行债券属于直接融资,借贷融资属于间接融资。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较,承担的风险较大,但相对而言,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说明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包括中小企业的界定、融资的概念及企业融资的方式与渠道。第二部分则对我国中小企业困境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国外现状,并对英

5

美模式和日德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借鉴。第四部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融资困境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中小企业融资的内部原因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外部原因等。第五部分则是在第四部分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和完善我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最后是结论部分。

6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分析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中小企业和金融市场之间、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方面的障碍,这种信息方面的障碍,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直接原因。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即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其做出准确决策。在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1.1 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由事前的非对称信息,即交易之前买者不知道而卖者知道的信息所引起的。在许多融资的企业中,其经营风险的高低是有差别的。按照风险—收益对称的原则,风险高的融资者还款的可能性较低,投资者在满足其融资需求时应收取较高的利率或者回报率以弥补风险损失;风险较低的筹资者,投资者可以收取较低的利率或回报率。但是由于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不可能对企业的信息知道得非常透彻,为了保证自己的盈利,投资者会将利率提高到能足以补偿贷款平均违约风险的程度,但这样会使低风险筹资者放弃筹资,即优质企业退出。

道德风险是由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即交易发生以后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二投资者投资以后,企业由于使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有可能不按照合同的约定来经营,而从事一种风险比较大的经营活动,其收益会很高,但是亏损的可能性也很大,这是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企业经营失败,投资者要承担投资失败的损失,而企业经营成功,投资者只能得到事先约定的收益。这样,企业的风险活动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远远超出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但是由于投资者无法对企业活动进行监督,因而无法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所以投资者宁可做出不投资的决策。

按照现代金融理论,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资金的使用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必须尽力了解客户的有关信息,加大审查的力度。可见,信息是有成本的,要取得真实信息,其成本也许更高。如果银行没有掌握借款人的真实信息,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求客户提供抵押担保。一般情况下银行必然倾向于向那些能够提供足够抵押担保、或者具有较高信用评级的企业发放贷款。山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呈现内部化、缺乏透明度,使得银行为了避免不利选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财务状况不透明度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也要高于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自然愿意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信用的缺失、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市场交易的顺利实现要依赖于交易双方实现所承诺的信用,即对己达成合同条款的全面履行。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信用危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失去信任,银行对中小造成全社会的企业的贷款条件也越来越严格,手续越来越繁琐,人为增大交易成本。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为了减少银行的坏账率,银行通常对信息透明度高且现金流量稳定的大企业较容易提供贷款,而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来说就很难得到银行的

7

信贷支持。

2.1.2 信息不对称引起银行的“信贷配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选择多种技术手段和资金战略来处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使得银行倾向于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一般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供给,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在对借款人信用评级基础上,一部分申请人可以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则被拒绝。即使是后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一是借款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是常见的,即使是中小企业愿意以高于市场平均利率的水平获得贷款,银行也不会完全满足他们的信贷需求。

信贷配给虽然能部分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的根源。

2.2 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理论

中小企业资本缺口,指金融体系愿意或能够提供的融资服务低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的差额。该概念最初由英国议员Macmillan在1 931年在其向国会提供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中提出,Macmillan发现,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约合400万英镑现值)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

中小企业存在的资本缺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规模不经济。无论是正式资本市场,还是非正式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第三市场,都存在着关于企业规模和经营年限等限制,公司股票上市其股本总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公司生产经营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带来困难。此外,中小企业对于风险投资而言,也有着规范不经济的一面。由于风险投资属于股权投资,其回报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因此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人倾向于对其投资的中小企业进行近距离控制和监督,而风险投资的固定成本也成为许多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投资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电子信息、房地产等行业上,这种对行业的偏好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是不利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