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课 将进酒 学案(共3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B.在审片的时候,孙玉胜副总编辑用了一个小时来思考如何既能揭露事实,又能保护线人,在发现无法两全的时候,他只好忍痛割爱。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D.革命运动一兴起,难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 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说了不做,开空头支票,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会受损。

C.对这两支球队之间多年的积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究竟哪队技高一筹,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D.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将进酒 李贺

玻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4.前五句写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渲染宴席上的欢乐沉醉气氛。

5.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

6、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7.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为这幅漫画拟写一标题(不得为“无题”)。(不超过4个字)

(2)说明画面内容。(50字左右)

8、默写

(1)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06高考广东卷、07高考安徽卷)

(2) 陈王昔时宴平乐, 。(07江西卷) (3)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08高考山东卷)

(4)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将进酒》学案二

学案编号:32 编写人:马士坤 审核人:贾立恩 张广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词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大意

(2)炼字试题的题型及解题规律 二、知识积累: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最新奇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考点知能 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炼副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炼数量词:“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三、考点知能 ㈠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 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㈡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语表义与语里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3、 (析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事物景物的哪些特征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点情境/表感情/表特征/谈作用

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四.典型例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

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知识积累:

古诗中的“炼字”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

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将进酒》学案三

学案编号:33编写人:马士坤 审核人:贾立恩 张广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