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 - 图文

第4章胃氏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天系第4章冒氏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发展作为如皋当地的名门望族,冒氏非常懂得如何处理与如皋地方社会的关系,让自己有更多的资本立足于地方。在社会交往上,冒氏遵循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原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姻关系网络、文化交游网络;通过倡讲乡约、调节与乡邻的关系,参与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重建,投身地方公益事业来提高家族的声誉和地位,既发展了家族,又带动地方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4.1冒氏家族与地方社会交往4.1.1、遵循门当户对的婚姻网络宋明以来的社会婚姻关系,已经逐渐摆脱了唐代讲求氏族门当户对的旧习,开始“婚姻不问阀阅”。①事实上,对如皋冒氏来说,婚姻可以不问阀阅,却不可不讲门当户对,因为婚姻关系是维持家族不坠的重要手段。在冒氏众多姻亲关系中,既着眼于本地,又向外地扩散,有些则是几代联姻。特别是伴随着冒氏家族科名的兴盛和家声的扩大,其选择的婚姻对象也越来越以和自己功名相近的士人或名门之后为主。这一点在冒瑞一支系后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详见下表5。表5:明代如皋冒氏5—12世冒瑞支(直系)功名及联姻情况世系男性人数国男性功名情况男娶女家功名及入仕情况女性人蜀女嫁丈夫的功名及入仕情况学生学生l痒生贡生基人进士国学生l痒生贡生茬宝进士官贝人数痒生贝生举人进士五—L/、l481663232ll34l322ll2l23lll12922147lllllll41l七八几}。十一+二6★l12ll★l注:l、资料来源:冒志成、冒清柱修,复旦大学文科馆藏《冒氏宗谱》道光二十八年Os4s)N本,笔者据此整理。2、一人经历儿种功名者,按最高功名计,不重复计算。3、各代男女人数以已娶或已嫁人数计,夭疡或未娶/嫁卒者不计。4、男娶妻中不含继娶、侧室。5、表中男娶女家功名及入仕情况指所娶元配父亲的功名及入仕情况,赠官职者不计。6、★指有一人取得了副榜功名。。(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冒氏宗谱》中并非每一位女性(娶进/嫁出)都有行述或墓志铭,所以上表仅是不完全统计。即便如此,仅冒瑞一支系的情况来看,也足以显示冒氏在婚姻上所遵循的门当户对的原则。这一方面既是他们平时交往范围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持家族声望与家族智力水平的需要。如冒梦龄娶乡进士邛州守云衢宗傅公女;冒起宗娶重庆府通判、进士禹河公马洛之孙女。4.1.2、构建志趣相投的政治、文化交游网络明代江南地区很多世家大族都遵循着“读书一科举一入仕”的家族发展道路来保证家族的长盛不衰,但如皋冒氏在读书应举的同时更注重对文化的追求和积累。尤其是冒梦辰、冒愈昌、冒日乾、冒起宗、冒辟疆等无论是未取得功名还是功名较高之人都有交游的经历并致力于学术文化传承,这就使得冒氏的文化成就超出科举所要求达到的高度而有了升华,所以亦有学者将冒氏归于“文化家族"①。明清两代,如皋冒氏在诗文、经学、史学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前文已论及。值得注意的是,如皋冒氏在对文化的追求与积淀过程中与明清诸多政治、文人名士交往颇多,这些交往既有因关注社会现实而产生的政治、文化干预,亦有源于志趣相投的诗文唱和;交往的形式既有众人参与的文会、结社,亦有与个别人的诗文唱和、书信往来。其中以冒氏与东林、复社的交往最具规模,影响也最大。冒氏与东林党、复社过从甚密素有渊源,早在冒梦龄时,就与东林党魁邹元标结为契友。起宗于崇祯元年中进士后,官至山东副使、七省漕储道,与文震孟、陈仁锡、姚希孟、周顺昌、倪元路等东林骨干成莫逆交,“居恒辄诵东林杨涟左光斗诸公,一时士人景行行止,至复社诸君子咸愿为执鞭而忻慕焉”@。其病逝后,由东林首领邹之麟作墓志铭。冒辟疆受其父亲影响,“矜名节、持正论,品核执政"@,忠实地扮演着现世儒生的政治角色——忠于明朝、关心时政、痛恨当朝文武昏庸、反对结党营私,因而与复社士人多有接触。明白万历以来吏治腐败,阉宦专权,朝纲倾颓,已达登峰造极。冒辟疆有感于朝政的动乱,积极参加复社,加入士大夫清议之列,力图改良政治。当适时国是淆于上,清议激于下,名流俊彦,惟义之归,冒辟疆等复社士人不畏强权议论时政,抨击阉党,特别是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的两次攻击上表现得更为激烈。阮大铖于万历十五年中进士。明熹宗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政,阮大铖因谄事魏忠贤,参与逮捕戕害东林党人而为东林士人①顾启:《如皋冒氏家族文化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冒坦然:《得全堂宴集记》转引自王利民、顾启:《冒襄与蕈小宛》,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6页。@王钟翰点校本:《清史列传》(第18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683页。32第4章冒氏家族与地方丰卜会的关系所不齿,自然成了士大夫们批评的对象。崇祯二年(1629),魏忠贤一伙被定位逆党,阮大铖被削职为民,流寓南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不燃之灰,在南京秘密结识达官贵人,伺机再起。崇祯十一年(1638),朝廷起用马士英,阮大铖逐渐受到施援,其势力开始复苏。为声讨阮大铖,冒辟疆参与了由吴应箕起草,包括复社成员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公开揭发阮大铖,历数阉党余孽之罪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吓得阮大铖等佞臣不敢出门。此后冒辟疆与阮大铖之间的嫌隙愈来愈深,在复社公揭事件发生的第三年(1642年)又引发了冒辟疆“桃叶渡观剧骂座”的风波,目标直指阮大铖。总之,在与阮大铖的数次斗争中,他与诸友并肩作战,扬复社之名,立清议之威,以布衣之士重于将相,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冒辟疆由此成为复社的中坚力量,张溥逝世,他成为后期领袖,并因而可以和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等人过从甚密并入明末四公子之列。他以这种对现实政治强烈的关怀,敢于痛批时政的儒生风范而名噪一时。可见,在明代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冒梦龄、冒起宗,还是冒辟疆,都能心系国家,挺身而出,坚持正义,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气节。正如顾启所说:冒氏在明代后期东林党、复社与阉党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个别文人名士的交往是冒氏文化交游网络中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如冒氏与王士祯④、与李清的几世交往。如皋冒氏与新城王氏有世谊。王士祯祖象晋,崇祯时任扬州兵备副使,多次赞扬后生冒襄之才华,王士祯父亲与敕、母亲孙氏随侍,亦与冒襄熟稔;后与敕跟三兄与朋,从兄弟与夔、与麟,子侄辈士瞻、士熊、士鹄、士和等十人一同加入复社,而冒襄为复社后期领袖之一,遂成契交。冒襄父亲起宗与王士祯的伯父与胤同为崇祯元年(1628)进士,与胤被授予监察御史,终因开罪权贵而罢归;起宗则累官山东按察司副使、督七省漕储道,政治上倾向东林。明亡清兴,与胤携妻、子自缢以殉,而起宗入清不仕,啸傲林下以终。虽然在他们面对新兴王朝的心态截然不同,但并未影响后世情谊。顺治十七年,冒襄赠士祯诗“齐国山川天下少,王家兄弟隽才多……数世通门情不浅”,康熙四年,王士祯回赠冒襄诗“厨顾东京信党魁,中年门径倍蒿莱",皆为实情。两家可谓道谊渊源,通家累叶。冒氏与李氏皆为扬州府之望族,且有世谊,我们从《冒氏宗谱》、《朴巢诗文选》、《巢民诗文集》、《同人集》及地方史志的记载中可以准确地勾勒出两家交游之轮廊。冒襄父起宗为诸生时,曾寄文向李清伯父维凝请益,维凝无暇,命李清执笔。李清读后感到文甚工,非常器重欣赏起宗的才华。万历四十六年(1618),起宗二十九岁中举;天启元年(1621),李清二十岁中举,次年春闱,两人在北京邸舍谋面,相谈甚得遂订交。此后又同赴会试,并因此而成为年友。起宗于崇祯回王士祯,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诗人。33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元年(1628)中进士,李清得副榜,起宗留朝廷任行人司行人。三年后李清再赴会试中式,任命为明州(今宁波)司理,起宗转留都南京吏部主事。两人心皆不悦,“通书问不绝”。后来冒起宗以吏部郎中出为兖西佥事、高肇道、衡永兵备使者。崇祯十年李清擢刑科给事中,十一年因直言忤逆崇祯帝贬浙江,形同罢官。李清内心苦涩,未赴任,同籍同乡友人皆疏远他,甚有过其门而不入者,只有如皋冒起宗“通书尚如故”,且为李清新作《古今不知姓名录》作序。两人友谊弥笃,冒起宗年长于李清,不仅是官场上臭味相投的契友,起宗的言行也对李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起宗倾向东林党、敬重杨涟、左光斗等君,这也为后来李清能够加入复社,并与后辈冒襄的直接交往奠定了思想渊源。特别是在反对阉党专政,为东林君子鸣不平等事情上,冒起宗父子与李清在朝廷内外互为声援,心心相印,给阮大铖等阉党余孽猛烈的打击。明亡清兴,冒起宗、冒襄、李清皆拒绝入仕新朝,隐居乡里。但彼此之间书信往来颇多,两人书信均收录在冒襄《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其笔墨甚多,最为珍贵的有:一、顺治十二年(1655)李清致冒襄书。痛悼冒父起宗病逝。二、顺治十三年(1656)冒襄《答李廷尉书》,这封长信对李清“流寓玉山,越江遣奠”起宗一事由衷感激,然后详细陈述了起宗一生事迹和“不植党,不通津要’’的居官原则。其居官原则与李清相同,两人也都是倾向东林党和复社的。“昨承来讯,恳笃周详,故敢述两世家乘,副之记室,惟阁下实裁择焉”。三、顺治十七年(1660)著名理学家陈瑚率门人瞿有仲自常熟游学江北,过兴化李家到达如皋水绘园。李清为之致函冒襄,望热心款待,阐扬名节。陈瑚因此在冒家写成名文《得全堂夜宴记两篇》。冒襄将陈瑚在水绘园的活动情况又函告李清,并请他写《得全堂夜宴记跋》。李清欣然命笔,文中热烈赞扬冒、陈二人坚持气节的忠义精神。四、康熙十二年编就《同人集》,冒襄以文章朋友为性命,决定将多年来精心收藏的师友来往诗文书信公布于世。其中就邀请好友李清为之作序,李清在序中高度赞扬:“吾友冒辟疆添彩骏发,殖学汲古。自其尊人嵩少(冒襄父起宗)先生登显仕,负公望,辟疆年方弱冠,论辩蜂涌,摇笔数千言,学士大夫无不执手愿结交者。惜乎再中副车,甫膺一命。而身遂隐焉。"①他肯定了冒襄珍视友谊的品格:“自丧乱以来,辟疆所阅历者兵戈之抢攘,山Jw12.险阻,祸患疾病之颠连,靡不毕留,王谢家长物半就散落,而故人笔墨则独守而弗失……辟疆之于文章可谓深而其于朋友亦可谓厚矣。且故人操行岂必尽同,常人之情,久则好褒讥,计恩怨,苛及笔墨,或存或削,而辟疆则日:以彼其才,皆吾所尝亲昵者,于心终不忘。其悉付剞劂无有所遗。嗟乎!惟才怜才,故其情深谊厚一至于此,可为激昂慨叹者也。”②@李清:《<同人集>序》,载冒辟疆《同人集》卷首。。李清:《<同人集>序》,载冒辟疆《同人集》卷首。3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