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填空练习)

一、CO2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

2、原理: (复分解反应)

3、发生装置要点: ;导气管伸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装置要点:只能用 收集。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末端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步骤:

(1)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教材P115图6-12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保持液面不下降,则不漏气。 (2) 装入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 收集气体.

5、检验CO2的存在: 。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 注意:

(1)制取CO2不用 ,因为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HCl会使制的CO2不纯。

(2)制取CO2不用 ,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制取CO2不用Na2CO3,因为反应太剧烈,不易控制。

(4)Ca(OH)2的名称:化学名称: 。 俗 名: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的水溶液叫 。

(5)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臵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 固体与固体加热则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② 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则与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相同。 二、CO2的工业制法: (分解反应)

注意:CaO的俗名:生石灰。CaO能与H2O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为:CaO + H2O == Ca(OH)2 三、CO32-的检验:

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现象:取被检验的物质加入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离子。

答案:一、1、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下、向上排空气法、因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5、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是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浓盐酸、硫酸、氢氧化钙、石灰水

17

二、CaCO3CaO + 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干冰能升华。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

(2) (CO2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

(加热上述变红的溶液,溶液由红变紫的反应) (3) (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 CO2 + 2NaOH == Na2CO3+ H2O (用NaOH溶液吸收CO2的反应) (4) (CO2转化为CO的反应、吸热) 3、CO2的用途: ① 。② 。 ③气体肥料。 ④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⑤化工原料。 4、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 氟氯代烷等。

防止措施:①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② 。 5、注意:CO2灭火的原因:① 、 、② 。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 注意: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 (蓝色火焰)

(2) 毒性。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与人体中的 结合,使 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

注意:

①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通风。

②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发生泄漏时,应该立即 ;一定不能点火、开灯、打电话。

(3) 还原性: (该反应可用于除去CO2中CO ) 注意:

①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再加热,以防爆炸。

②该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以防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

③ 尾气中CO的必须处理,防止污染空气处理方法: 。 3、用途: ①作燃料。 ② 冶炼金属。

4、注意:

(1)除去CO2中的C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2)除去CO中的C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化学反应方程式: )

18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网。 (化学反应方程式: O2+ 2Cu2CuO ) (4)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H2 、CO 、 C 。 答案:一、1、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CO2 + 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CO2 + Ca(OH)2 == CaCO3 ↓+ H2O、C + CO2 3、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剂、灭火、 4、CO2 、O3、CH4、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5、①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②密度比空气大 二、1、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CO + O2 CO+ CuO 2CO2、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u + CO2、防止污染空气处理方法: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Cu + CO2、CO2 + Ca(OH)2 = CaCO3 ↓+ H2O 2CO 4、灼热的CuO、CO+ CuO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反应物 现象 本质

2、燃烧的条件:① 。② 。③ 。 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着火点是不可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 3、 。 注意:

1、灭火的三种原理,任何一种均可灭火。

2、教材P130页上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其中小试管内为浓盐酸,吸滤瓶内为浓Na2CO3溶液,两者不能调。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常见灭火器:

①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失火及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着火。

③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引起的火灾及棉布、木材等的失火。

练习:向燃着的木炭上浇少量水,火苗比原来更高,而泼一大盆水,火苗熄灭,为什么?

答:因为少量水与木炭反应产生了可燃性气体H2和CO,所以火苗更高;而泼一大盆水时,则把温度降到了木炭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产生的水蒸气隔绝了空气,所以

19

熄灭。

练习:着火的森林中,砍出隔离带的目的: 。 练习:用水灭火的原理: 。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 。 爆炸的原因: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标有“严禁烟火”的目的:防止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3、爆炸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瓦斯爆炸)之分。 答案:一、2、① 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练习答案:隔离可燃物、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三、1、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 ,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大部分反应放热:如: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等。 部分反应吸热:如:需要持续不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为吸热反应。 判断方法:反应条件为“△”或“高温”的。如木炭与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等反应。

2、人类对能量的利用

生活燃料的利用、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利用食物在体内反应放出的能量等。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包括: 。均为混合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主要含 ;称为 “工业的粮食”。

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属于 。

“煤气”的主要成分:H2、CH4、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 区别水煤气的成分:H2、CO。

2、石油:主要含 ;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不能直接作燃料。石油的分馏属于 。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均为混合物。

3、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不是绿色能源。天然气或沼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为:CH4 (甲烷)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

化学性质:可燃烧。 (蓝色火焰) 注意: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通风、禁止烟火。

4、可燃冰:可燃冰与冰、干冰是不同的物质,可燃冰是混合物,是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成分是CH4.8H2O,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