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郑州教育解析】新课程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A【郑州教育解析】题干中的“书”是指知识和理论,“行”是指实践,这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B【郑州教育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之一是: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好注脚。
4.A【郑州教育解析】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这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5.B【郑州教育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讨论法的概念。 6.D【郑州教育解析】略。
7.B【郑州教育解析】隐形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形课程;(2)物质性隐形课程;(3)制度性隐形课程;(4)心理性隐性课程。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 8.D【郑州教育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参加社区服务属于社会活动,因而属于实际锻炼法。
9.C【郑州教育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10.D【郑州教育解析】自我设计训练课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11.C【郑州教育解析】略。
12.C【郑州教育解析】题干的描述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
13.C【郑州教育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
14.D【郑州教育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15.D【郑州教育解析】略。
16.C【郑州教育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例如,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直观动作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 17.B【郑州教育解析】详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规定。
18.A【郑州教育解析】幼儿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 19.B【郑州教育解析】略。
20.A【郑州教育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郑州教育解析】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包括:(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BDE【郑州教育解析】略。
3.ABCD【郑州教育解析】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4.ACDE【郑州教育解析】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1)过程性:(2)自主性;(3)开放性;(4)实践性;(5)主要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
5.ABCDE【郑州教育解析】课堂对话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它具有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等特点。
6.ABCE【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7.ABE【郑州教育解析】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态属于内部因素,工作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属于外在因素。 8.ABCD【郑州教育解析】略。
9.ABCDE【郑州教育解析】幼儿性格的典型特点包括:(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喜欢交往;(4)独立性不断发展;(5)易受暗示,模仿性强;(6)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7)易冲动,自制力差,同时自制力不断发展。
10.BC【郑州教育解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因此,答案为B、C项。 三、判断题
1.√【郑州教育解析】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2.√【郑州教育解析】新课程主张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3.×【郑州教育解析】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4.√【郑州教育解析】略。 5.√【郑州教育解析】略。
6.×【郑州教育解析】“勤劳”是非智力因素,“拙”是智力因素,所以,题干的描述是错误的。
7.×【郑州教育解析】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8.×【郑州教育解析】幼儿看到小草上有露珠,就说小草在流泪。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拟人性特征。 9.√【郑州教育解析】略。 10.√【郑州教育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①从教师方面说,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②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③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务于有效地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2.【答案要点】
①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 ②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 ③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
④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3.【答案要点】
(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4)创造性和灵活性。 4.【答案要点】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5.【答案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五、案例分析 1.【答案要点】
(1)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案例中,王老师讨厌甜甜,不让她参加班里的活动,是不关心学生和没有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表现,这是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的要求。
(2)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案例中,王老师对于甜甜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动不动就爱哭、经常流鼻涕的现象,没有耐心教育,而是弃之不顾,这是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的要求。
(3)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语言规范,尊重家长。王老师不客气地对甜甜的妈妈说“你的孩子笨”,是言语不文明、不规范,不尊重家长的体现,这 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 2.【答案要点】
(1)案例中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属于不作为侵权行为。
(2)①根据我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法定义务。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履行保护职责或阻止有害学生的行为即构成不作为侵权。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侵权行为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专业规范,包括对待工作岗位、工作期间的要求,如实验室教师在组织实验过程中不得擅离职守;特定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的操作规范,如体育课应当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首先组织学生热身等。案例中的李老师在上课期间接私人电话,属于擅离职守,
导致小博受伤,因此李老师的行为属于不作为侵权行为。②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九款规定,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本案例中,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学校对李老师有追偿权。 3.【答案要点】
(1)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案例中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观看一组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后,发生了观察学习。
(1)代替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案例中“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在观看影片过程中 出现了替代强化的结果。 六、作文题(写作思路)
首先,要明白材料介绍的是教师该如何正确教育学生的问题,材料既反映了教师应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观点,又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
其次,选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并拟定一个新颖的题目。
最后,考生可以结合素质教育、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具体观点提出论点,并联系教学实际进行论证。
2014年郑州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这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连续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D.高速度
4.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5.以下对内部学习动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于学习活动之内 B.学习是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C.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 D.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 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普及性 B.长期性 C.终身性 D.公共性 7.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合作法 C.实践法 D.行动研究法 9.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生的学习方法
11.当人连接不断的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 A.忧愁感 B.习得性无助感 C.抑郁感 D.焦虑感 12.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是( )。 A.比较 B.抽象 C.概括 D.变式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4.在解决困难问题时,专家型教师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与新手型教师相比( )。 A.更长 B.更短 C.一样 D.说不清 1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方式的是( )。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接受学习
16.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1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是( )。
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 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 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 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 1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小组教学 1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20.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出现忽高忽低或停顿的现象,称为( )。 A.起伏现象 B.高原现象 C.过度学习 D.中止现象
21.某小学根据当地太极拳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在该校开设了太极拳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
A 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2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策略是( )。
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D.无法即法 2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 B.公共关系 C.行政 D.安全 25.“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形象地体现了( )的内涵。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6.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药,谁让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传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2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6 岁的孩子属于( )阶段。
A.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自主性对羞怯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28.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 C.课程 D.管理体制 29.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 )因素。
A.内部-可控 B.内部-不可控 C.外部-可控 D.外部-不可控 3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3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
A.德育方法 B.德育环境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E.德育内容 32.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 )。
A.内隐性 B.层次性高 C.教育性强 D.协作性强 E.范围广 33.课程结构的特点有( )。
A.目的性 B.稳定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E.计划性 34.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确实存在的有( )。
A.态度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迁移 D.技能迁移 E.气质迁移
35.下列哪些不属于违法行为( )。
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 B.教师未完成教学计划 C.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 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E.教师上课迟到 3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实验法 E.案例教学法
37.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 )。
A.支架式 B.认知学徒式 C.接受式 D.抛锚式 E.随机进入式
38.中学生在认知方面需要加强培养的有(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推理能力 D.抽象思维 E.概括能力
3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特征有( )。
A.科学性 B.义务性 C.基础性 D.强制性 E.普遍性
40.以下属于学生的问题心理与行为的有( )。
A.攻击性行为 B.吸烟酗酒 C.成绩差 D.厌学 E.过度焦虑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A”, 错误的涂“B”) 41.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